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719486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1.1《我与地坛(节选)》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2.1.1 我与地坛(节选) 共 2 课时第 2 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教学设想】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 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二、体味母亲的“苦”1、请大家找出并轻读母亲的心理活动。(检查预习)2、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

2、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 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 儿子需要自己去想, 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 但是 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 刻骨铭心的爱, 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 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 有什么打算, 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 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 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

3、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三、体会“我”的懂得与后悔。1、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 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儿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想,甚至来不及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此处用“她的儿子”而不用“我” ,第三人称替换了第一人称,采用了一种远观的态度,表现了对自己的否定。“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

4、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 我看见过几1名校名 推荐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 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 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 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 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 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母亲很为我担心,

5、 但她又不想惊扰儿子, 所以她在儿子面前从来不表现出自己的担忧。当她在家迟迟等不到儿子,就来园子里找。找不到儿子时,她焦灼、茫然不知所措; 一旦看到了儿子, 她又克制住自己内心想让儿子回家的冲动, 悄悄地离开。而“我” ,出于倔强、羞涩等复杂的原因,躲着母亲,拒绝与母亲的交流。母亲懂得儿子的心理,儿子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等到自己能懂得母亲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轻声齐读划线部分)2、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为了让母亲骄傲,想让母亲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 是母亲能因我而感到幸福。这是“我” 感受到了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 希望能够给她带来一点亮色作为微薄的回报。而母亲则是希望我能够找

6、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无论是写作或者干别的什么,都应该踏实而不张扬,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艰难的命运。3、文中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没到月升, “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一切都像往常一样, 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 “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 “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 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四、轻读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孩子不管走到哪里, 都走不出母亲的心。 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下了土地,然后 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了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诠释。五、作业1、阅读课外读本中我与地坛的其余部分,并且抄写第三部分。2、读完我与地坛全文后试回答:经常来地坛的都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来地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