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72187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 与 CO2 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 发生反应,因此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实验探究 (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已知:常温下, CO 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 PdCl2 + CO + H2O Pd + CO2+2HCl 。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 CO 的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 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 ,为了使制气装置能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 A 处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写 “ ”、 “ ”或

2、“ ”)。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 气体,装置B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溶液,装置 C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_。(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 与 CO2 反应的条件是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待装置_(填写字母 )中出现 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_ 。(3)假设 CO2 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答问题: 、 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 若装置 F 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 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若装置 F 中有黑色沉淀生

3、成,装置 D 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请用文字简要说明你判断 中 D 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或酸式盐的理由。_ 。【答案】 CaCO+ Ca2+饱和 NaHCO3 浓 H2SO4高温 (或强热 )扭3+ 2H+ H2O + CO2 开装置 中导气管活塞E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排出该装置中的空气4Na +3CO22Na2CO3+ C2Na + 2CONa2CO3+ CO 生成正盐。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共有三种元素,没有氢元素,因此不能生成酸式盐。【解析】【分析】(1)实验室通常

4、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2)高温条件下,钠能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反应进行情况;(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详解】(1)通常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 CaCl

5、2+H2O+CO2;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 气体,装置B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这是因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 C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 与 CO2 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

6、作是通入一会儿二氧化碳气体,待装置E 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防止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若装置 F 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 D 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2+4Na2Na2CO3+C;若装置F 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 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Na

7、Na2 CO3 +CO;(4)中 D 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即生成的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2 往 100m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CO2 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M 。通入的 CO2 的体积 V(标准状况)与M 的质量 W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 A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 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标准状况下,下同)。(2) C 点时,白色固体M 的化学式为 _ ,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3) B 点时 M 的组成成分为 _,物质的量

8、之比为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 。(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答案】 Na2332331:3 1792 1mol/LCO 1120 NaHCO 2240 Na CO 、 NaHCO【解析】【分析】由图知 NaOH 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 ,完全转化为Na2CO3 时, Na2CO3 质量为1106g/mol 5.3 g,完全转化为330.1mol NaHCO时, NaHCO 质量为 0.1mol 84g/mol 8.42g,故 A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 CO ,C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HCO ,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233n(CO ),根据V

9、nV计算二氧化碳体积;图B 点时 M 的质量为 7.16 g, 5.3 7.168.4,2m知 M 由 Na2CO3 和 NaHCO3 组成,设在 B 点时 Na2CO3 物质的量为 x,NaHCO3 物质的量为y,根据钠离子守恒、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 的值,根据V nVm 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 c n 计算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详解】由图知 NaOH 质量为 4 g,物质的量为 0.1 mol ,完全转化为Na2CO3 时, Na2CO3 质量为133 84g/mol 8.40.1mol 106g/mol 5.3 g,完全转化为 NaHCO 时, NaHCO 质量为

10、0.1mol2g,故 A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 CO ,C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HCO ;233(1)由上述分析可知,A 点白色固体2321-1M 为 Na CO ,需 CO 体积为 0.1 mol 22.4L?mol21.12L 1120 mL,故答案为:Na CO ; 1120 ;23(2)由上述分析可知,C 点白色固体32-1 M 为 NaHCO ,需 CO 体积为 0.1 mol 22.4L?mol2.24L 2240 mL,故答案为: NaHCO3 ; 2240;(3)图 B 点时 M 的质量为 7.16 g, 5.3 7.168.4,知 M 由 Na2CO3 和 NaHCO

11、3 组成;设在 B 点时 Na2CO3 物质的量为 xmol, NaHCO3 物质的量为 ymol ,则:2x y 0.1, 106x84y 7.16,解得 x 0.02, y0.06, n(Na2CO3): n(NaHCO3)= 0.02mol :0.06mol=1 : 3,故 V(CO-1 1.792L1792 mL,故答案为: Na2CO3、2) (0.02 mol 0.06 mol) 22.4L?molNaHCO3; 1: 3;1792;(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1mol/L ,故答案为: 1mol/L 。0.1L【点睛】本题根据图像判断出开始时氢氧化钠的质

12、量及利用假设法判断 A、 C 两点白色固体的成分是解题关键。3 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四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 :加入足量的试剂 A 是 _(填写 A 的化学式 ),可将 HCO3-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 1、 2、 3、4 的名称依次是溶解、 _、洗涤和干燥 (烘干 );(2)方法二 :在操作 1 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是 _,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 _;( 4)

13、在方法三中 ,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 ,除了称量样品质量外 ,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 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 ,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 ,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 ,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_,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_(均文字简述 );( 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Ca(OH)2 或 Ba(OH)2 过滤 100 mL 容量瓶 0.042V/m 100%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碱石灰可能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气体装置内会留存部分 CO2气体323222NaHCONa CO +H O+CO 【解析】【分析】方法一: (图甲 )固态样品加

14、试剂 A 使碳酸氢跟生成沉淀,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从而根据碳守恒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方法二: (图乙 )固态样品加水溶解成 100ml 溶液,取 20ml 加指示剂,用标准盐酸进行滴定,从而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方法三: (图丙 )固态样品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再经过浓硫酸干燥,用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方法四:不用其他化学试剂,就只能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了,利用固体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详解】(1)与 HCO3-反应钠产生沉淀的试剂有 Ca(OH)2 或 Ba(OH)2 ;

15、操作 1、 2、3、 4 的名称依次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2)方法二操作 1 的步骤是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100 mL 容量瓶,还需 100mL 的容量瓶;(3)由所用盐酸的体积可计算出20mL 的待测液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原液是待测液的5倍,所以,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 V(HCl) -10342V HCl 0100 5/m84 100%=100%;1000m(4)方法三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所用需要称量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5)偏高的原因是碱石灰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使

16、质量增大;偏低的原因是装置中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未被吸收;(6)不用其他化学试剂,就只能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了,利用固体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是2 NaHCO32322。Na CO +H O +CO4 建筑工地常用的 NaNO2 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 NaNO 2 能发生如下反应_NaNO2+_HI_NO+_I 2+_NaI+_H2O(1)配平上面方程式。(2)若有 1 mol 的氧化剂被还原,则被氧化的还原剂是_mol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 和 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 碘化钾

17、淀粉试纸淀粉 白酒 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填字母 )。A B C D(4)某厂废液中,含有 2% 5%的 NaNO2 ,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 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2 4 2 1 2 2 1 D NaNO2+NH4Cl=N2 +NaCl+2HO 【解析】【分析】(1)在反应中 N、 I 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先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得到方程式;(2)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值,确定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多少;(3)在酸性条件下NaNO2

18、可以将 I-氧化为 I2, I2 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检验;(4)NaNO2 与 NH4Cl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2、NaCl、 H2O。【详解】(1)在该反应中, N 元素从 +3 降低到 +2,共降低 1价,碘元素从 -1升高到0 价,反应产生一个碘单质共升高2 价,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NaNO2、 NO 的系数是2, HI 系数是 2,I 的系数是 1,再配平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Na 反应前有2 个,则 NaI 的系数是22,有 2 个 I 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以HI 的系数改为 4,根据 H 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可知 H2O 的系数是 2,所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

19、O +4HI=2NO +I +2NaI+2H O,因此配出系数由前到后依次为:2、 4、 2、 1、 2、2;222(2)在上述反应中NaNO 为氧化剂, HI 为还原剂, 1 molNaNO反应,得到1 mol 电子,根据2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1 mol;2-氧化为 I22(3)根据上述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NaNO可以将 I,可根据I 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检验,故鉴别NaNO2 和 NaCl 可以用水、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故需要的物质序号为,合理选项是D;(4)NaNO2 与 NH4Cl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2、NaCl、 H2O,根据电

20、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2 +NaCl+2HO。【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检验及方程式的书写。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的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5 海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工业上可从海水中提取多种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如图是某工厂对海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操作 a 的名称为 _。(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的 NaCl,可用来制取纯碱,其简要过程如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气体 A,后通入气体 B,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晶体 C 和滤液 D,将晶体 C 灼烧即可制得纯碱。气体 A

21、、 B 是 CO2 或 NH3,则气体 A 应是 _(填化学式 )滤液 D 中主要含有 NH4 Cl、NaHCO3 等物质,工业上是向滤液D 中通入 NH3,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不含有NaHCO3 的副产品 NH4Cl 晶体,则通入 NH3 的作用是 _。( 3)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 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若要验证所得无水 MgCl2 中不含 NaCl,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_。操作 b 是在 _氛围中进行,若在空气中加热,则会生成Mg(OH)Cl,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蒸发结晶 (或蒸发 ) NH3增加 NH4+的浓度,有利于NH4Cl 的析出,并

22、将3NaHCO转化为Na2CO3 而不易析出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固体,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若无黄色火焰产生,则证明所得无水氯化镁晶体中不含氯化钠(答焰色反应也可)HCl(气流 )MgCl26H2OMg(OH)Cl HCl 5H2O【解析】【分析】(1)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2)根据制取纯碱的原理: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根据氨水电离成铵根和氢氧根离子,增大铵根的浓度有利于氯化铵的析出来分析,溶液碱性增强,使碳酸氢钠转换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钠,可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3)根据焰色反应检验是否含有NaCl;如果直

23、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则 Mg2+会水解生成Mg(OH)Cl 和 HCl,通入 HCl可以抑制其水解。【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操作 a 是从海水中分离出粗盐,即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2)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氨气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电离成铵根和氢氧根离子,增加NH4+的浓度,有利于沉淀平衡向生成 NH4Cl 的方向进行,溶液碱性增强,并将323而不析出,可NaHCO转化为 Na CO以提高氯化铵的纯度;(3)用铂丝蘸取少量固体,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若无黄色火焰产生,则证明所得无水

24、氯化镁晶体中不含氯化钠;如果直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则 Mg2+会水解生成Mg(OH)Cl 和 HCl,通入 HCl可以抑制其水解;其反应方程式为:MgCl2?6H2OMg(OH)Cl+HCl +5H2O。6 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盐酸;Na2 O; Na2O2; Al(OH)3; Na2CO3; H2O;CO2;乙醇;Cu; NaOH 溶液。(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_。(2)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3) Na2O2 因能发生下列反应被用作供氧剂: 2Na2O2 +2CO2 =2Na2CO3+O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25、为: _。( 4)如用超氧化钾( KO2 )作供氧剂,写出它和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 。或【答案】 Al(OH)3 + OH= AlO2 +2H2O 1:1【解析】【分析】(1)盐酸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Na2O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碱性氧化物;Na2O2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过氧化物;Al(OH)3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Na2CO3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H2O 属于电解质、氧化物;CO2 不属于电解质,为氧化物;乙醇属于非电解质;Cu 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NaOH 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2)NaOH 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

26、偏铝酸钠和水;(3)过氧化钠中部分氧原子化合价升高为0 价,部分降低为-2 价,则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 1;(4)超氧化钾(KO2)中O2-平均价态为-0.5价,部分氧原子化合价升高为0 价,部分降低为-2 价,则升高的氧原子数目为降低氧原子数目的3 倍。【详解】(1)盐酸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Na2O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碱性氧化物;Na2O2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过氧化物;Al(OH)3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Na2CO3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H2O 属于电解质、氧化物;CO2 不属于电解质,为氧化物;乙醇属于非电解质;Cu 为单质

27、,不属于电解质;NaOH 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为;碱性氧化物的为;(2)NaOH 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 + OH= AlO2 +2H2 O;(3)过氧化钠中部分氧原子化合价升高为0 价,部分降低为 -2价,则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 1;(4)超氧化钾( KO2)中 O2-平均价态为 -0.5 价,部分氧原子化合价升高为0 价,部分降低为 -2 价,则升高的氧原子数目为降低氧原子数目的3 倍,则单线桥法为或。7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创造了侯德榜制碱法又叫联碱法,该法是将合成氨工厂

28、生产的 NH3 及副产品 CO2,再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1)该法与氨碱法比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主要表现在_。(2)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但必须要补充,补充的主要原因是_,但实际生产中补充量超过理论上反应耗用量,可能的原因是_。( 3)氨碱法需补充的二氧化碳一定来自 _。那么联合制碱需补充的二氧化碳可能来自 _。( 4)侯德榜法在滤去碳酸氢钠的母液中通氨气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 _。【答案】母液循环I 提高了 NaCl 的利用率生产过程中CO2 有一半转化成碳酸根被产品碳酸钠所带走(碳酸根来自 CO2),所以要补充;在生产过程中还有损耗;碳酸钙的分解

29、; 合成氨生产中用水煤气法制原料氢气时的副产品;增大 NH 4+的浓度,使NH 4Cl 更多地析出;使 NaHCO3转化为234Na CO ,提高析出的NH Cl 纯度【解析】【分析】合成氨工厂提供氨气及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氢钠和副产物氯化铵,煅烧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详解】( 1)对比该法与氨碱法可以发现侯德榜制碱法通过母液循环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答案为:母液循环 I 提高了 NaCl 的利用率;( 2)根据元素守恒,制得碳酸钠肯定会消耗二氧化碳,有一部分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且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损耗,故实际生产中补充量超过理论上反

30、应耗用量,答案为:生产过程中 CO 2 有一半转化成碳酸根被产品碳酸钠所带走(碳酸根来自CO 2 ),所以要补充;在生产过程中还有损耗;( 3)氨碱法补充二氧化碳来自碳酸钙分解,根据流程图,联合制碱需补充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合成氨工厂,合成氨生产中用水煤气法制氢气时会产生副产品二氧化碳,答案为:碳酸钙的分解;合成氨生产中用水煤气法制原料氢气时的副产品;( 4)向母液中通氨气的目的是为了提取更多更纯的氯化铵,答案为: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 更多地析出;使NaHCO 3 转化为 Na 2CO 3 ,提高析出的 NH 4Cl 纯度。【点睛】侯氏制碱法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

31、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制备纯碱( Na 2 CO3 ),主要利用 NaHCO 3 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 NaHCO 3 ,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 NaHCO 3 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8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为20 的原子可表示为 _,Na+ 的结构示意图 _。(2)焰色反应是 _变化,将碳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_。(3

32、)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答案】 37Cl物理 黄色2222317Ca(ClO)Ca(ClO)+CO +H O=CaCO +2HClO【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符号中各个角标的含义书写;Na+是 Na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 1 个电子后形成的;(2)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能量跃迁时的结果,Na 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3)漂白粉是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产生,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时次氯酸钙与CO2、 H2 O反应产生 HClO。【详解】(1)在原子表示中,在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该原子质子数为17,是 Cl 元素的

33、原子,中子数为20,则其质量数为17+20=37,该原子可表示为 1737Cl ; Na 是 11 号元素, Na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 个电子形成Na+,其结构示意图为:;(2)当金属或其化合物灼烧时,电子由能量较低的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电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在发生焰色反应是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将碳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由于含有Na 元素,所以火焰呈黄色;(3)漂白粉是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产生,其成分是CaCl2、 Ca(ClO)2,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时,其中含有的次氯酸钙与CO2、 H2 O 反应产生 HClO,反应方

34、程式为:Ca(ClO)2+CO2 +H2O=CaCO3 +2HClO。【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的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及金属元素的检验方法和物质成分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物质的结构含义、物质的制备和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关键。注意焰色反应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的能量变化,不能说有“反应 ”字样就发生了化学变化。9Na2O2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1) Na2O2 具有氧化性,可以将SO2 氧化为硫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该反应中,Na2O2 的作用为 _(填 “还原剂 ”、 “氧化剂”或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 Na2O2 与 CO2 反应可以产生氧气。某同学通过下

35、列装置验证Na2O2 能否与 CO2 反应。(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装置 A 的名称是 _,A 中的固体为 _,装置 B 中试剂的作用为_若 Na2O2能与 CO2,则装置 C 中的现象是 _(3)碱石灰是干燥剂,在a 处收集气体,检测发现该气体中几乎都是CO2 气体(过氧化钠足量),则说明过氧化钠与CO2 气体不反应。该同学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撤掉装置B,其他都保留(包括试剂),连接好装置后再次进行实验,重新收集气体检测,发现得到的气体几乎都是氧气,该实验结果说明过氧化钠与CO2 气体反应需要 _ 。(4)将一定量的 Na2 2固体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3、HCO3-、CO32、

36、Na ,ONO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_(填离子符号)。【答案】 Na2 2224氧化剂 锥形瓶碳酸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淡黄色变成O SO =Na SO白色固体有水的参与NO3【解析】【分析】(1) Na2O2 具有氧化性,可以将SO2 氧化为硫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仪器 A 的结构进行分析;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因此需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Na2O2 为黄色固体,与 CO2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碳酸钠;(3)根据题给信息进行分析;(4) Na2O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中发生NaHCO3+NaOH= Na2 CO3 +H2O 反应,据此分析溶液中-2),+n (HCO3 ), n( CO3n(Na ), n(NO3 )变化规律。【详解】(1) Na2O2 具有氧化性,可以将SO2 氧化为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242 2中 -1 价的氧降低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