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722694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9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 - 经典压轴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 如图所示, “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中装入Na2 221O后,在通入 CO 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K )关闭好,目的何在? _。2(2)试管 I 内的试剂 X 是 _时,打开活塞K1、 K2 ,加热试管约 5 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3)试管 I 内试剂为 CO2 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 _ 的现象,可以证明2222Na

2、 O 与潮湿的CO 能反应且放出O 。( 4) CO2 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_Na2O2+_C18O2+_H218O _。【答案】以防止试管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浓 H2 4SO 过氧化钠与干燥的 CO2不反应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复燃,同时,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2 2 2Na2 18 3 22C O +O +2H O【解析】【详解】(1)本题旨在利用对比实验,探究Na O 与CO 反应的环境,故实验步骤中,首先让Na O22222与干燥 CO2反应,必须保证整个环境中不能有22HO,故通入反应装置前 CO 必须干燥,故

3、答案为以防止试管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所以使用试剂X 浓硫酸进行干燥;由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 不反应;(3)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会复燃;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由于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钠,故答案为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的液面上复燃,同时,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4)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为: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过氧

4、化钠反应,碳酸中18O 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18O2+2H218O 2Na2C18O3+O2 +2H2O,故答案为2; 2;2; 2Na2C18O3+O2 +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试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本题的易错点为(4),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过氧化钠反应,碳酸中 18O 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21942 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以 NaCl、 NH3、 CO2 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他的 “侯氏制碱法 ”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

5、突出贡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H3 CO2 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 NH4Cl ;2NaHCO3Na2CO3 CO2 H2O(1) 侯“氏制碱法 ”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3)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欲制备碳酸氢钠,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第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

6、器未画出)。请回答: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第二位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实验时,须先从a 管通入_气体,再从b 管中通入_气体。装置 c 中的试剂为 _( 选填字母 )。e碱石灰f.浓硫酸g无水氯化钙【答案】 N2催化剂2垐 垐 垐 垐 垎33+2+22+ 3H噲 垐 垐 垐 垐 2NHc CaCO + 2H = Ca + H O + CO 饱和碳酸氢高温、高压钠溶液 过滤 NH3(氨 )CO2 (二氧化碳 )g【解析】【分析】(1)

7、工业合成氨反应,利用N2、 H2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制NH3;(2)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b碳酸氢钠固态时受热易分解,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易结晶析出,促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3)第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甲装置中, CaCO3与盐酸反应制223CO 气体,但CO 中混有 HCl;乙中加入饱和NaHCO 溶液,以除去 CO22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生成3和中的 HCl;在丙装置中, CONaHCONH Cl;丁装置用于吸收随未反应CO 逸出的NH ;423第二位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 );由于 CO2

8、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应先通323NH ,后通CO ,最后还需吸收未反应的NH 。【详解】(1) 工业合成氨反应,利用N2 、H2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制NH3,反应方程式N2 +催化剂催化剂3H2垐 垐 垐 垐 垎322垐 垐 垐 垐 垎3噲 垐 垐 垐 垐 2NH ;答案为: N+ 3H噲 垐 垐 垐 垐2NH ;高温、高压高温、高压(2) 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a 不合题意;b碳酸氢钠固态时受热易分解,对侯德榜制碱反应不产生影响,b 不合题意;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易结晶析出,促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从而使NaHCO3 结晶析出, c 符合题意;故选 c;(3) 第一位同

9、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甲中 CaCO3与盐酸反应制23+2+22;答案CO 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aCO + 2H = Ca + H O + CO为: CaCO3+2+22+ 2H = Ca + H O + CO ;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 中的 HCl,所以加入饱和NaHCO3 溶液;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结晶析出,则分离此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答案为:过滤;第二位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由于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应先通NH3,后通 CO2,即从 a 管通入 NH3(氨)气体,再从 b 管中通

10、入 CO2 (二氧化碳 )气体;答案为: NH3(氨 ); CO2 (二氧化碳 );e碱石灰(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混合物)不能吸收NH3, e 不合题意;f.浓硫酸呈液态,不能放在干燥管内,f 不合题意;g无水氯化钙呈固态,能够放在干燥管内,且能吸收NH3, g 符合题意;故选 g。【点睛】常温常压下, 1 体积水约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若将其通入碱性溶液中,则由于能与碱发生反应,使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数倍,从而增大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3 氨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学品。(1)画出采用氨催化氧化法合成硝酸的反应原理流程图:(要求注明试剂、反应条件)_(示例:)

11、(2)向饱和氯化钠和浓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从而析出 NaHCO3 晶体,是侯氏制碱法的关键步骤,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_ 。在 0.1 mol/L 的稀氨水中,下列式子成立的是_。A c(NH3H2O) + c(NH3) + c(NH4+) =0.1 mol/L+B c(NH3H2O) c(NH3) + c(NH4)C c(H+) c(OH-)4+-D c(NH ) + c(H ) = c(OH )(3) A 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打开装有A 的集气瓶,瓶口出现白雾,将A 与氨气混合,立即出现大量白烟,生成物质B,则 A 的分子式为 _,物质 B 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4

12、)将 6.4 g 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3.36L,其中两种成分气体的体积比为_,反应中总共消耗的硝酸_mol 。( 5)向含 4 mol HNO3 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 n(气体 )随 n(Fe)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 n(气体 )的最大值 _。( 6)氨气和硝酸生产的氮肥硝酸铵受热或受撞击容易分解,若分解时只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NaCl+ NH3+H2O+CO2= NaHCO3 +NH4ClABD HCl (极性)共价键、离子键 (和配位键 )1:5 或 5:1 0.3

13、5NH NO3N O + 2H O422【解析】【详解】(1)在工业上用 N2 与氢气化合形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产生NO, NO 被氧气氧化产生NO , NO被水吸收得到硝酸,则用氨催化氧化法合成硝酸的反应原理流程图是:22;(2)向饱和氯化钠和浓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从而析出3晶体,反应的化NaHCO学方程式是NaCl+ NH3 2234+H O+CO = NaHCO +NH Cl;A在 0.1 mol/L 的稀氨水中, N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3 234 +,根据 N 元素守恒NH H O、NH、 NH可知 c(NH3H2O) + c(NH3) + c(NH4+) =0.1 mol/L

14、 ,正确;B氨气溶于水,绝大多数发生反应产生NH3H2O,只有少量发生电离产生NH4+,所以微粒的浓度关系是:c(NH3H2O) c(NH3) + c(NH4+),正确;C在氨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及NH3H2O 的电离平衡,二者都电离产生OH-,只有水电离产生 H+,所以离子浓度关系是c(H+) c(OH-),错误;D在氨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及NH3H2O 的电离平衡,二者都电离产生OH-,只有水电离产生 H+,根据二者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关系可知c(NH4+) + c(H+) = c(OH-),正确;(3) A 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打开装有A 的集气瓶,瓶口出现白雾,将A 与氨气混合,立即出现

15、大量白烟,生成物质B,则 A 的分子式为 HCl, NH3 与 HCl 反应产生的物质 B 是NH4Cl,其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配位键 );( 4) 6.4 g 铜的物质的量是 n(Cu)=6.4g 64g/mol=0.1mol,将 6.4 g 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会发生反应: Cu+4HNO3(浓)=Cu(NO3)2+NO2 +2H2O; 3Cu8HNO3(稀)=2Cu(NO3)22NO 4H2O, Cu 是 +2 价的金属,0.1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 ,反应产生的NO、 NO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3.36 L,物质的量是n=3.

16、36L 22.4L/mol=0.15mol,假设 NO、NO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 y,则 3x+y=0.2mol ; x+y=0.15mol ,解得x=0.025mol ,y=0.125mol ,根据 n=V/Vm可知二者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所以V(NO):V(NO )=20.025mol:0.125mol=1:5 ; V(NO ): V(NO) =5:1;根据 N 元素守恒可知2n(HNO )=2nCu(NO )+n(气体 )=2 0.1mol+0.15mol=0.35mol;33 2(5)根据铁和硝酸反应的实质,开始铁全部被硝酸氧化为硝酸铁,反应的方程式是:Fe+-3+

17、NO 2H1molNO 气体,反4H +NO3=Fe2O,根据方程式可知4molHNO3 发生反应产生应消耗 1molFe,后发生反应2Fe3+Fe=3Fe2+,无气体产生,所以用图象表示为;(6)氨气和硝酸生产的氮肥硝酸铵受热或受撞击容易分解,若分解时只生成两种氧化物只能是 N2O、 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NO3N O + 2H O。22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酿酒工艺中加入的“酒曲”与面包工艺中加入的“发酵粉”作用相同B氨水显碱性,不能与金属反应,所以运输过程中可以用铁罐车C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的SO2,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防止营

18、养成分被氧化D大多数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答案】 C【解析】【详解】A、酒曲与发酵粉的作用不同: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其中糖分经过部分酶的作用酒化变为乙醇;而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面包工艺中加入发酵粉是为了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生成的2CO 气体可以是面团变为多孔,显得松软可口;A 错误;B、一般情况下,氨水不会与金属反应,但是氨水呈弱碱性,若用铁罐车运输,会加快铁罐的腐蚀速率(吸氧腐蚀), B 错误;C、在葡

19、萄酒的生产过程中,SO2 的作用是对生产设备消毒杀菌,还可以杀死酿造完的葡萄酒中的酵母,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最后装瓶也会填入少量SO2,保证葡萄酒不被氧化和生物稳定, C 正确;D、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小分子物质,而血液中的必要成分不能通过透析膜,与胶粒是否带电无关,D 错误;故选 C。5 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四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 ,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 :加入足量的试剂A 是 _(填写 A 的化学式 ),可将 HCO3-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 1、

20、 2、 3、4 的名称依次是溶解、_、洗涤和干燥 (烘干 );(2)方法二 :在操作 1 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是 _,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 _;(4)在方法三中 ,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 ,除了称量样品质量外 ,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 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 ,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 ,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 ,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_,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_(均文字简述 );( 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Ca(OH)2或 Ba(OH)2 过滤 1

21、00 mL 容量瓶 0.042V/m 100%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碱石灰可能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气体装置内会留存部分 CO232322气体 2NaHCONa CO +H O+CO 【解析】【分析】方法一: (图甲 )固态样品加试剂 A 使碳酸氢跟生成沉淀,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从而根据碳守恒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方法二: (图乙 )固态样品加水溶解成 100ml 溶液,取 20ml 加指示剂,用标准盐酸进行滴定,从而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方法三: (图丙 )固态样品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再经过浓硫酸干燥,用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2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方法四:不用其他化学试剂,就只能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了,利用固体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详解】-反应钠产生沉淀的试剂有Ca(OH)或 Ba(OH)2 ;操作 1、 2、3、 4 的名称依次是溶(1)与 HCO32解、过滤、洗涤、干燥;(2)方法二操作 1 的步骤是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100 mL 容量瓶,还需 100mL 的容量瓶;(3)由所用盐酸的体积可计算出20mL 的待测液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原液是待测液的5倍,所以,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为 V(

23、HCl) -10342V HCl 0100 5/m84 100%=100%;1000m(4)方法三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所用需要称量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5)偏高的原因是碱石灰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使质量增大;偏低的原因是装置中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未被吸收;(6)不用其他化学试剂,就只能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了,利用固体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是2 NaHCO32322。Na CO +H O +CO6 现有下列物质:KCl CH44322 24 N22金刚石NHNO I Na O HClO CO SO? CH3CH2OH

24、? MgO?MgCl2 ?KOH ? HCl ? Al2O3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两性氧化物是 _(填序号),其电子式为 _。(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 _(填序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3)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_(填序号),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填序号)。(4)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为_(填序号),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点燃 ? ? 2Na+O22 2Na O【解析】【分析】(1)两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甲烷为共价化合物;(3)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

25、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4)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离子键、共价键都含有的是Na2O2。【详解】(1)两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这里只有Al2O3 ,Al2O3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3)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CH4 、HClO4、 CO、 SO2、 CH3CH2OH、 HCl 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离

26、子化合物有:NH4NO3、 Na2O2、 KOH,故答案为: ?; ?;(4)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离子键、共价键都含有的是Na2O2,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2Na+O2点燃点燃Na2O2,故答案为:; 2Na+O2Na2O2。【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7 在下图装置中,加热试管内的白色固体A( 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B 并放出气体C和 D,这些气体通

27、过甲瓶的浓硫酸后,C 被吸收; D 进入乙瓶跟另一淡黄色固体E 反应生成白色固体B 和气体 F;丙瓶中的NaOH溶液用来吸收剩余的气体D。(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 B _;C _;D_;E _;F_。(2)写出试管中及丙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3)等物质的量 A、 B 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_(填“一样多”、“前者多”、“后者多”)。【答案】 NaHCO3Na2CO3H2OCO2Na2O2O22NaHCO3Na2CO3+H2O+CO2CO2+2NaOH=Na2CO3+H2O一样多【解析】【分析】加热白色固体A( A 灼烧时火焰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有 Na 元素

28、,气体D 与淡黄色固体E 反应,生成固体B,并放出气体C 和 D,则 A、 B 含B 和气体 F,应是 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与 O2,可推知 D 为 CO2, E 为 Na2O2, B 为 Na2CO3, F 为 O2,故 A 为 NaHCO3, C为水蒸气,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加热白色固体A( A 灼烧时火焰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B,并放出气体C 和D,则A、 B 含有 Na 元素,气体D 与淡黄色固体E 反应,生成固体B 和气体F,应是Na2O2 与CO2 反应生成 Na2CO3 与 O2,可推知 D 为 CO2, E 为 Na2O2, B 为 Na2CO3,

29、 F 为 O2,故 A 为 NaHCO3, C为水蒸气,(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 是 NaHCO3 ,B 是 Na2CO3 ,C 是 H2O, D 是 CO2, E 是 Na2O2, F是 O2;(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管中及丙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HCO3Na2CO3+H2O+CO2、 CO2+2NaOH=Na2 CO3 +H2O;( 3)等物质的量 A、 B 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一样多 。8 钠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 (填序号);变成白色粉末

30、变暗变成白色固体变成液体若金属钠长时间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最后生成的物质是_(填名称)。(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A钠沉到水底B钠熔成小球C小球四处游动(3)铝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HNO3=Al(NO3)3+NO +2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填化学式),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当有5.4gAl 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答案】碳酸钠BC2Na+2HO=2Na+2OH-+H2 HNO31:10.6NA【解析】【分析】(1)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 (生成Na

31、2 O)变白色固体(生成 NaOH)成液 (NaOH 潮解 ) 结块 (吸收 CO2 成 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 粉 (风化 );(2)依据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产物解答;(3)反应中铝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5 价降为 +2 价,据此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依据化合价变化结合方程式进行电子转移数目计算。【详解】(1)钠在空气中发生如下变化: Na Na2O NaOH Na 2CO3?10H2O Na2CO3,发生的变化:金属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然后是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NaOH 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再与空

32、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最终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即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且最后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2)钠密度小于水,熔点低,浮在水面,故答案为B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方程式: 2Na+2H2 O=2Na+2OH-+H2;反应放热,使钠熔化成小球,产生的氢气推动钠四处游动;(3)Al+4HNO3 Al(NO3 )3+NO +2H2O,反应中 1mol 铝失去 3mol 电子,做还原剂, 4mol 硝酸中有 1mol 硝酸中 +5 价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为一氧化氮中 +2 价,有 1mol 硝酸做氧化剂,消耗 1mol 铝转移 3mol 电子,则有 5.4gAl(物质的量为

33、0.2mol) 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6mol ,电子数为 0.6NA。9 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 C 为无色气体(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X: _; F_( 2)写出 AD的化学方程式 _(3)写出实验室制备C 的化学方程式 _( 4) C 可用于制备尿素,尿素 CO(NH2)2 适用于各种土壤,在土壤中尿素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_(5)分别取两份50mLNaOH 溶液,各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随后各取溶液10mL 分别将其稀释到相同体积,得到溶液甲和乙,分别向甲和乙中逐滴加入0.1mol/L的 HCl 溶液,

34、产生的A 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HCl 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NaOH 在吸收 A 气体后,乙图所示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原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 ,甲图所示溶液最多还能吸收A 体积为_mL(标准状况 )。【答案】 NH434 23222 2232HCO 或(NH ) CONO2CO +2Na O =2Na CO +O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CO(NH2)2+H2O=2NH3 +CO2NaHCO3 和 Na2CO31:10.75112【解析】【分析】X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 为 NH3,气体 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 为 CO2,则 X 应为 (NH4)2CO3 或 NH4HCO3, B 为 H2O,结合转化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