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722757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4.3.7雨霖铃共1 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作者简介 :柳永 (约 987-约 1053 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 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 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

2、,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晚年死于润州 (今江苏镇江 ),有乐章集问世。由于他遭遇坎坷, 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 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 接近口语。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表现妇女

3、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这首词写他要离开汴京 (今开封 )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本词分上下两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2)骤雨初歇。凄 凉 急 促地 叫 着面对 着正是 傍 晚的 时 候急雨 刚刚 停歇凄切 : 形作动。分析 : 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1名校名 推荐 所感,而且 造出足以触 离愁 恨的气氛和情 。 想 : 在 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 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 面 亭,

4、是多么 人愁思的境界啊 ! 就在 个 候, 雨, 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 ! , 人的愁思将怎 地抒 出来呢 ?都 帐饮 (3) 无 (4), 留恋 舟 (5)催 。在京城 外 没有心思 候 (船家却 )催着船儿出 分析 : 接着写“ 无 ” ,写“ 舟催 ” ,就在汴京城外,送 筵上,依依惜 ,心 不宁的 合里,作品用“留恋 ” 合上下文,表明“ 雨”是“留恋”的短 机; 而“初歇” 是“催 ” 的 由;同 ,“留恋” 表明不得不 , 一个“ ”字既点明关 , 又揭示出比 微妙的心理活 。 于是 主 和客 之 的矛盾,使“无 ” 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 一步地抒 情 呢? 手

5、相 看 泪眼,竟无 凝噎 (6)。拉着手互相看着 含泪水的双眼竟喉 哽噎 ( 半句 也 )没有 噎 :阻塞。 : , 。分析 :既然欲 无 ,欲留不能, , 有千言万 也因喉 噎住而 不出口,只有泪眼相 , 手告 了, 腹哀 情, 尽在不言中。 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 。以上是 写离 分 舍的心情。念去去 (7)、千里烟波,暮 (8)沈沈 (9)楚天 (10) 。想 (我 )走了又走 ( 一路上 )千里烟波 傍晚的云气沉沉空 千里 : 极言路途之 。烟波 : 水波渺茫,看 有如烟 罩。分析 : 句望空凝思,情意 。 里,一个“急”字,一方面 扣上文的“无 ”,接榫自然,同 起 句,把

6、近景和 景 成一片;另一方面, 个“念”字 注到下 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 景,在 构上有 有 。上 : 写离 分 舍的心情。分析 : 从抒情的重点和 次上看, 上 扣住 “ ”字,由出行到 “ ”,到“催 ”,到“ 手”,到“遥念”,突出了惜 的深情,离 的痛苦。 ( 写景抒情 得黯淡凄清 )多情自古伤离 ,更那堪冷落清秋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 (最) 心的是离 怎能 (叫人 )忍受,竟 冷落的清秋节伤: , 愁、 思, 里作意 ,以 。更: 复,又。那 :何、怎。堪 : 承当、忍受。清秋 : 凄凉清苦的秋天。分析 :起笔 承上 的“念”字推展开去,泛 离愁 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 一

7、 ,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 ,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 具有普遍意 提了出来,丰富了主 ,同 也呼 上文,点明“冷落清秋” ,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 。作者 想象, 并运用以情 景的写法, 唱出了 一 的名句。今宵酒醒何 ? 柳岸晓风残月。夜时(身在 )哪里, (也 在 )边(面 那 )晨 和晓: 早晨。残月与 月相 ,指阴 初的新月。分析 :2名校名 推荐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 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 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 ,尽管景色已甚暗淡, 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

8、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 ,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 ,“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 ,因而“晓风残月” 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 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

9、的境地。此去经年 (1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 )美( 也该是 )形同应 : 该。良辰 : 美好的时辰。此句意为 : 良辰好景应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12),更与何人说 !就算是多少又(能 )跟什么人诉说千种 : 极言其多。风情 : 深情密意,旧指男女之间的情恋。分析 :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 ? 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下阙 :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小结 :一、对本词的评

10、价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 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 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 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二、结构严密,重点分明: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 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 ,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 ,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 。三、关

11、于本文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本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柳永在这首词里放笔直书,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 ,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3名校名 推荐昔人所谓 “柳郎中 (柳永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吹剑录 ),说明本词所含的乐曲适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转而且凄楚,动人心弦,这是与内容的缠绵多感起着配合作用的。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 ,后点出“傍晚”,再想到 “今宵”,又遥想到 “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 处处都是只写 “离情”。以空间而论, 从送别都门的 “长亭”,到暮霭沉沉的 “江上”,到“晓风残月” 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 ,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