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24996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归纳赏析方法。2运用方法,提高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学重点:1. 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2. 准确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明确考纲,导入新课。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课堂学习(一)典例探究: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日 忆 李 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

2、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 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李白, 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分析:这两句是说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可见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 “春树 ”、“暮云 ”,也带着深重的离情。用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的表现手法。学生诊断,教师点拨: 不看注释。注释中“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一半问题,余下的仅考查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关注注释。注释的作用一则帮助考生疏通字句, 更重要的作用是暗示考生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去解读诗歌内容。文学,包括诗歌的创作往往与社会背景、个人遭际密切关联, 因此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身世背景往往是解读诗歌的“隐形武器”。1名校名 推荐例题 2: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的题目。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

4、为拂绿琴埃。(1)“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1)渲染了幽静冷清的氛围。(2)表达了作者独处的孤单寂寞之情。(二)归纳方法。我们可以先把这些地方作为读懂思想感情的突破口:( 1)读懂诗题、注释,感知情感( 2)读懂诗句,把握情感内容(情感词、结尾句、形象特点、典故)(三)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1)请根据刚才的方法 , 理解这首诗的情感

5、,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参考答案】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分析:羁绪”是全诗的诗眼,是一种羁旅之思,其共同情感是游子漂泊在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首联)。意象词“西风”、情感词“羁绪” “乱”。除此外,它在诗中具体还指谪官的愁思(诗的颔联所用的典故)典故词“大夫” “司马”、注释中创作背景介绍;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颈联直抒胸臆)关键句“此心惟有彼苍知”;年华易逝的伤感(尾联“苍颜华发今如许”的描写)意象词“苍颜”“华发”;宦海浮沉的厌倦(尾联“便挂衣冠已慢迟”的描述)。2. 阅读下面

6、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2名校名 推荐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关注意象。意象是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双重重心,所谓“意象”,其本质是浸润着作者特定情思特征的自然物象。意象在诗中的呈现方式往往仅是自然物象,考生没有较好的基本功就会忽略甚至是扭曲物象背后的人的情思,因此高考题从意象角度设题

7、是常见的方式。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体会这首诗的情感。(你品读到的诗人情感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人,代表发言。【参考答案】整首描写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 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 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 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交流分析。教师以此为例,设置鉴赏陷阱,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关键句“边烽不过秦” “烟火渐相亲”,另外引

8、导学生注意诗词的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诗词内容的整体感知,避免鉴赏的片面化。三、反思总结:1 、学生反思: ( 1)本堂课我学到了哪些内容?( 2)我还有什么疑惑?2、教师总结: 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除了我们还可关注关键句,尤其是尾句或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情感到了最后可能峰回路转。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我们还需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诗题、注释,情感词,景物人的特点,典故等,这些都是我们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但不能认为突破其中一个, 理解其中一点就可以掌握全局了。情感体会不仅仅停留于悲喜的判断, 诗人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前后有没有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利用这几个突破口进行综合的感知品读。四、拓展练习:1

9、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的题目。咏 山 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名校名 推荐答案:(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怨年年岁

10、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诗句中有金河、 玉关、青冢、黑山等边塞地名, 有“三春白雪”、 “万里黄河”等边塞景观,有马策、刀环等与战争有关的事物,联系标题“征人怨”)诊断: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并以标题中的信息贯通全篇的基本能力,有了标题的明示,可以说即便原先看不出“怨”的同学也能想方设法去“证明”。由标题就可推知诗歌的主旨是表现戍边将士对连年征战的怨愤。题中“征人”的特定身份一定会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构成特定的关系,从而引发特定的情感表达。“答题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必须破解情景交融手法,体会出景中包含的情绪;第二,必须落实到每一句,不能空泛作答。病例由于未注

11、意上述两点,导致不能将标题信息句句落实。关注题目,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读诗必先品标题, 这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忽略诗歌标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理解诗歌的内容发生偏差甚至错误。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 江 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 “恨极在天涯 ”的 “恨”是指什么?( 2 分)答案: “恨 ”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11 分)春 日 秦 国 怀 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周朴 (? 878):字太朴,吴兴 (今属浙江 )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4名校名 推荐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