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725040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考点最后冲刺复习教案4.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备战 2012 高三地理学案最后冲刺之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遥感 ( 简称 RS,Remote Sensing)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与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人们习惯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为“ 3S”技术。RS技术能动态地、周期性地获取地表信息,是GIS 数据库的数据源。RS技术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并结合了GIS、 GPS技术,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使遥感数据的应用更

2、加广泛和深入。利用 RS技术检测环境, 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资源丰富,地表形态、 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区域间的差异明显,但不管是在东部比较平坦的广大地域, 还是在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绿洲、黄土,还是南方湿热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形的演化,都保留着清晰可见的自然演变形迹。卫星RS图像可以提供一些前所未有的直观、综合、宏观认识和概念,同时运用地学的规律来解释、分析RS图像信息时,也能提高人们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下面我们从卫星图像上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地表结构特征、线性构造带、和地表组成物质。一、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从卫星图像上,能很清楚的显示出地表形态特征。通过分析,

3、可以识别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构组合、成因类型,并从时空两方面识别其发展趋势和规律。(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成我国地貌轮廓的显著特征。1、基本概况: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我国位处亚洲中、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以西部青藏高原最高,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地貌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由两条地形线 “昆仑、祁连山线”和“大兴安岭线”褶皱断裂把大陆分成三级阶梯。大型的水力工程都建立在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上,如在湖北宜昌境内的葛洲坝、三峡大坝等。2、地势高低悬殊:我国地形复杂, 地面起伏高低悬殊,不仅有高达8844.48 米的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有低于海平面155 米的艾丁湖,地势高差之大(90

4、03 米),为世界其它国家所罕见,我国最高的大高原与最低的大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4500 米,而华北平原海拔50 米以下, 二者高差约 4450 米。有些地方虽然近在咫尺,但地面高差很大。如横断山脉地区大雪山主峰贡嘎山高达7556 米,但邻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 米,二者高差5956 米,地面起伏之急剧冠于全国。就全国来讲,我国西部地区地面起伏高差大,东部地区高差较小。以面而论,西部的青藏高原比邻近的塔里木盆地高出约3500 米,而东部的云贵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出约 1500 米,以点而论, 西部的博格多峰比艾丁湖高出约5600 米,东部的泰山比济南市高出约 1500 米。3、西高东低

5、的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1、常态地貌类型:2、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冻土、风沙、黄土、岩溶、红层这多种多样地貌类型的地区分布,既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也有叠加、交织现象。众多的地貌类型, 是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分异复杂多样的基础,是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丰富多彩的主要依据。1名校名 推荐(三)山地多而高大,地貌格局呈网格状分布:山脉分布规律西部东部高山 3500 5000 米中山 1000 3500 米大小极高山 5000 米低山 500 1000 米走向多东西向或近似东西向多南北向或近似南北向1、巍巍群山,纵横全国构成地貌的骨架狭义山地占全国面积1/3 ;:广义山地占全国面积2/

6、3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南北向山脉:(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天山和阴山, 大致分布于北纬 40 43之间。 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 长约 1500km,南北宽约 250 300km。中列:大致位于北纬33 35之间,西部为昆仑山,中部为秦岭,东延为淮阳山。南列是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 26之间。这三列东西向的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 8 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西部的昆仑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 000 5 000m 以上,成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7、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阴山、秦岭海拔1000 2 000m左右,南岭仅1000m 上下,也反映了西高东低的总趋势。 由于我国东部总的地势较低, 这些山脉仍显得高峻挺拔, 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散,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也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同样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3)西北东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的西段也为北

8、西向, 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这些山脉大都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 4)东北 - 西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东列与外列。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山地占全岛面积的2/3 ,3000m以上的山峰有62 座,玉山海拔3952m,不仅是台湾第一高峰,而且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2、盆地、平原、高原镶嵌于网格之中我国山脉走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 西北东南向和东北西南向。几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相互交织,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巨大的盆地、平原、

9、高原、海盆均镶嵌于网格之中,这就构成我国地形网格状的格局。在纵横交错形成我国网格状骨架的山地中,有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它们镶嵌于这些网格之中。(1)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2)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3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 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 以雪峰山以东、 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

10、丘陵” 。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2名校名 推荐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向的中、低山的两侧, 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 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由于各地岩性不同,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 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 石灰岩分布面积广, 喀斯特地貌发育。 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座落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 地面切割比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著名的暖温带水果产区。

11、二、线性构造带:(一)线性构造带的概念通过野外地质工作的大量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 发生在地壳各种岩层和岩体中的那些构造形迹,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项构造形迹都有和它相伴而生的一群构造形迹。它们互相间是有联系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例如,同一走向的挤压褶皱带、冲断带,总是有其走向垂直的张断裂, 和与其走向斜交的两组扭断裂等一系列构造形迹伴生。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就是成生联系。这样一些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群往往集聚成带, 称为构造带。 在构造带之间又往往夹有一些构造形迹相对微弱的地块或岩块,如果它们大体上是同一时期经过一次运动,或同一方式经过几次运动产生的,就可以把它

12、们当做一个统一整体, 叫做构造体系。 构造体系可分为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三种。 地质力学就是通过对构造形迹的研究,然后用序次把它们联系起来,反映出它们共同的本质,这个共同的本质是构造体系。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核心。线性构造带是指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线性褶皱、岩体的线性排列、火山链等。从卫星图像可以了解全国范围的陆壳形变的基本格局(二)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带的特点是:1、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2、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许多同类型、 同方向的线性构造带往往具有明显的等距性,例如东南地区的一些线性构造带间距都在 150km 左右。3、活动带与稳定区反差明显。(三)影响地貌发育的

13、因素:1、我国大地构造单元基本类型及分布:(1)地台:华北地台、西南地台(华南地台)是我国比较大的两个地台。两个地台共同点:基底都是前震旦纪褶皱区,即前古生代地槽褶皱带,基底古老, 上覆很厚的沉积盖层,褶皱断裂发育。两个地台不同点:华北地台: A、在一些断陷盆地有深厚的陆相沉积,燕山运动十分强烈,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断裂和褶皱,从而形成有丰富多样的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铁、锰、铜、铅、锌、钨、铝、金、铝、石油、煤等) 。B、在断裂带上地震频繁。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时,气候温暖、植物繁茂,是主要的成煤期,煤系地层分布广泛。山西省储煤量占全国的1/3 。西南地台: A、大部分为元古代岩层,基底较新

14、,固结较晚,强度较小,地台稳定性较差,活动性较大。 B、海浸海退频繁,古生代时曾一度整体下沉,在云贵一带普遍地沉积有深厚的石灰岩地层,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发育。C、侵蚀堆积作用强,沉积岩深厚,因此,形成有比较丰富的外生矿床,铁、锰、磷、石油、天然气和煤矿。岩浆活动在滇中、 川西一带强烈, 形成丰富的内生矿床。 其次范围较小的地台有塔里木地块、藏北地块,基底可能是前震旦纪褶皱。准噶尔凹陷、柴达木凹陷、松辽凹陷,基底为前震旦3名校名 推荐纪古老结晶岩,在古生代时基底褶皱并有断陷,上覆中、新生代盖层,但具有地台性质。(2)地槽褶皱带: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距今 4 亿年),志留纪

15、末加里东运动形成祁连山秦岭褶皱带、龙门山大巴山褶皱带、东南褶皱带。晚古生代海西期二叠纪末海西运动 (华力西运动) 形成张广才岭褶皱带、 大兴安岭蒙古褶皱带、阿尔泰褶皱带、天山褶皱带、昆仑山甘孜褶皱带、中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中生代燕山期白垩纪末燕山运动形成那丹哈达岭褶皱带、冈底斯一西横断山褶皱带。新生代喜马拉雅期(距今 2000 万 200 万年),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喜马拉雅褶皱带、台湾褶皱带。2、世界六大板块3、中国板块构造根据板块构造的观点:中国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可划分为7 个板块:( 1) 塔里木一华北(中朝)板块( 2) 扬子(华南)东南亚板块( 3) 西伯利亚板块( 4) 哈萨克斯坦

16、板块( 5) 土耳其一伊朗一冈底斯板块( 6) 印度板块( 7) 太平洋一菲律宾板块。4、大地貌形态结构、布局与大地构造单元类型、分布有关( 1)昔日地台由于基底较老,强度大、硬化稳定,褶皱一般都较轻微,地层平铺,形成今天的基本地貌类型大多是平原、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藏北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又因为我国地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所以平原、高原、盆地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东部。( 2)昔日的地槽,因强烈的挤压褶皱隆起,形成今天高大而绵长的带状山脉。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山、台湾山等。因地槽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所以与

17、地槽褶皱带密切相关的山脉也主要集中于西部。山脉的走向完全继承了地槽褶皱带的方向。5、我国山地多而高大与大地构造的特殊性有关我国地槽褶皱带不仅范围大, 而且又具有多轮回性一长时间的多次造山现象, 这就使褶皱隆起早的山脉, 虽经长期剥蚀夷平准平原化, 但后因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 一次又一次的褶皱断裂抬升,使山势高度增大,因而造成我国的山脉一般都比较高大。三、地表组成物质陆地卫星图像的基调富有地方的色彩,明显地反映出区域环境的差异,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黄土和沙漠、戈壁几乎都是黄褐色的;在东南半壁,山区有森林、草被覆盖,谷地和平原耕作集约,图像基调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反映;而青藏高原则是紫蓝色的冰雪世界

18、,呈别具一格的冷色调。图像上的水系及地表的纹理结构,更是生动地勾勒出风、水、冰雪作用的痕迹。 例如图像上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排列, 塔里木河的曲流和罗布泊的湖堤, 喀喇昆仑的冰川, 青藏高原的湖群, 都很清晰。 至于我国北方山前洪积一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的多旋回建造, 南方喀斯特的斑纹粗糙的分布,更是地面考察很难窥见全貌的,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有时形象地验证了前人长期形成的概念;有时宏观地启示了前所未见的新知。各类沉积岩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 4,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在长江以南地区, 从白垩纪直至现在气候湿热, 故在中、 新生代陷落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

19、坚硬而层厚的砾岩、砂岩,因流水沿裂缝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石峰4名校名 推荐林立的丹霞地貌;而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因流水侵蚀而形成比较低缓的红色丘陵,构成了江南独具一格的红层地貌。在云贵高原、 广西一带, 古生代碳酸盐岩层深厚,形成了峰林。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第四纪黄土,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黄土未经充分胶结,质地疏松,易被雨水冲刷和流水切割,沟壑十分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了肾梁、 路等地貌形态。 其中以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以及山西的黄土高原最典型。我国北方内陆, 沙漠面积广大,沙丘累累,这固然与地处内陆气候极端干燥密切相关,但和第四纪疏松沉积物分布

20、广泛,具有就地起沙的大量冲积、洪积、湖积物质也密切关联。我国山地众多, 岩浆岩和变质岩常大面积出露,由于岩性致密坚硬,或经再结晶使刚性增强,常构成崇山峻岭、危崖陡壁。其中,侵入岩以花岗岩面积最广,山地中多有分布,与多旋回岩浆频繁活动密切相关。花岗岩坚硬致密抗蚀力强,经断块抬升往往形成高峻山地,如秦岭的太白山、湖南的衡山、山东的峨山、浙江天目山。广东的罗浮山均为花岗岩山峰。奇峰峻峭的黄山和华山,因系花岗岩株构造山势更显挺拔。地表出露的喷出岩以基性的玄武岩分布最广。 它们多为第四纪火山频繁活动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熔岩流, 以东北、 华北和东南沿海一带分布最广。 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常构成阶状的熔岩台地,如长白山地、张北高原、海南岛北部等。此外还分布着火山锥、火口湖、熔岩垄岗等多种火山地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