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72520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上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导学案(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7 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1 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平衡【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7577 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各题:1、植物吸收水分,除很少一部分供植物的需要外,绝大部分以_ 的状态通过叶片的_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所以说是植物体主要的蒸腾器官。而它上面的_是散失水分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它的开闭可以调节的蒸腾作用的强度。2、蒸腾作用的概念:。3、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外,还可以促使跟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溶解在水中的 _,通过茎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4、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蒸发作用5、植物参

2、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过程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形式送入大气, 然后水以形式落到地面。 落到地面的水, 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一部分渗入地下被植物吸收,经作用再返回大气。【合作学习】一、阅读课本第 75 页图 18 2,小组合作分析 “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图” ,共同完成下面 1 5 题1、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将叶片去掉,一枝。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中,枝条要插到底。2、枝条露出瓶外的部分,用塑料袋罩住,袋口处要。3 、 两个 瓶内 水的 液面 高度 应该,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然后在瓶壁上做上标记。4、将它们放在阳光下,约3h,观察,看到的现象是:第 1页5、你对本实验的结

3、论是:。二、阅读课本第 76 页图 184,小组合作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共同完成下面 1 3 题气孔存在于叶的表皮上。 看书 P.76P.77 了解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和观察的方法。1、用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可以看到许多形状的表皮细胞,也可以看到成对的形的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间隙就是。2、在低倍显微镜下, 可以看到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的壁 厚,不易伸长。细胞吸水时,外壁膨胀、伸长,拉动内壁弯曲,气孔张开;细胞失水时,内外壁都伸直,气孔。3、气孔的开闭可以调节的蒸腾作用强度。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所以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门户”。【导学导练】1、植

4、物的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的是()A、小部分B、全部C、一半D、大部分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B、叶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D、花、果实和种子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气孔B、叶片C、保卫细胞D、根毛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四周环境的温度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等于形成降雨C、促进水的吸收与运输D、以上三项都是5、在树阴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到凉爽,原因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遮挡阳光6、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一些枝叶,这是为了()第 2页A、减弱呼吸作用B、减少水分散失C、加强蒸腾作用D、减弱光合作用

5、7、白天,进入植物体叶片的气体、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气体分别是()A 、 二 氧 化 碳 、 氧 气B 、 水 蒸 汽 、 二 氧 化 碳C、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8、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循环途径的是()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第 3页第 2 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四、导学导练1. 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 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 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2. 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A. 植

6、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A. 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B.利用光提供的能量C.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4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 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3)实验结果说明了。(4) 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

7、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5) 如果实验时将甲、 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 实验结果是,该实第 4页验结果说明。第 5页第 3 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2、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3、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4、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学法指导 :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复习导入: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二、自学自测根据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小组内互相检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

8、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之中。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的能力。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北极苔原、热带雨林、人工草场、农田)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越多,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小。)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如果外来干扰超出这个,生态系统的就会遭到破坏。)现在,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第 6页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保持生态系统的,以达到的目的。三、互学互助1、阅读课本第 58 页,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1)指出 1

9、965、1970、1975、1980 年驼鹿数量和狼的数量各是多少?从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假设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鹿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如果驼鹿大量繁殖, 它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这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课本第 59-60 页,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2)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四、导学导练1、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

10、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第 7页3、2019 年年初,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之间惊现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这块可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 万吨塑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积达 343 万平方公里,最大厚度可达 30 米。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专家们警告: “垃圾板块”给海洋生物造成的损害将无法弥补,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其平均寿命超过 500

11、 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只能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丝毫没有改变。 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塑料 “沙子”,从表面上看,似动物的食物,而这些无法被消化、难以排泄的塑料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 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 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 至少有 267 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侵害”的严重影响。( 1)文中提到“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 ,这里的“生物”主要指。A、像海鸥这样的海鸟B、像鲨鱼这样的海洋鱼类C、细菌、真菌等这样的微生物D、可以接触这些塑料制品的任何一种生物( 2)浩瀚的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

12、资源, 生活着 20 多万种不同生物, 其中鱼类就有 2 万多种,这些鱼类为人类提供了 20%以上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它与另两类营养素并称人类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他们是。A、糖类、维生素B、脂肪、无机盐C、脂肪、糖类D、无机盐、维生素( 3)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人类无法承受之痛。在以下这些做法中,对保护海洋环境有积极意义的是。(提醒:此题多选,请选出全部正确选项)A、外出购物时尽量使用环保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第 8页B、在小溪、河流、湖泊和海滩游玩时,带走自己的生活垃圾C、善待海洋生物,不食用海洋濒危动物,少买或不买珊瑚制品D、对海洋鱼类要限制捕捞,规定休渔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E、着力治理工业“三废”,大力普及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第 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