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办公号 文档编号:8751704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将目标管理的概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将管理学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与用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之中,以高校管理者为主体,引导师生共同以管理目标为前提,确定自上而下的总体目标,明确权责,在学校整体资源的配置下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为实现承诺而共同努力奋斗的管理方式。本文将重点分析目标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生管理;引导 在高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变得十分必要,多数高校积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是每一个学生管理者都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就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方式为保证,经事实证

2、明,高校在积极的引入目标管理法,在新时期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是学生管理的的有力手段。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及意义 目标管理就是利用目标的预期性和激励性,运用管理手段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管理思想。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它的主要思想是把管理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而对高校大学生实施目标管理则是把系统科学的理论渗透到大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确定一定的目标,使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觉地朝着预定目标努力,以实现管理目的的一种工 作方法。它包括确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估效果等几个环节。对高校学生实施目标管理旨在把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单向灌输旧体制转变为管理者与学生双向交流的

3、新体制。引人目标管理,使管理者与大学生共同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加强大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性和对目标的认同感,使发展目标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指南,这样大学生就会在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配合管理者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冈目标管理的实质是运用整分合原理将整体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的小目标进行综合,使之发挥大于整体目标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实施目标管理,发挥目标对学生行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确立与本人成才期望和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并围绕学生目标的实现开展活动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学生就会在目标的指引下,制度的约束下,在参与各类有益的集体、个人活

4、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品质也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培养和完善。 二、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重要性的分析 (一)实施目标管理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实现和满足了,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正是人的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大学生从小到大,无不被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需要所驱使,而对不同阶段的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则形成其整体向上的发展道路,成为学生们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目标需要也融为大学生心理的基本品质。阅为学生确定大学阶段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阶段性的分目标,将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心理业已存在的动力机制,激发、调

5、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他们获得实现分目标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再次进行心理充电,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好积极准备。 (二)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这个目标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在几年时间里,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通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或接近达到,因此实现这一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整体的目标层次向上发展和全面推进的过程。 (三)目标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标管理重视对学生实现目标方式的引导,对最后成长成

6、才结果的评估。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教育者只对学生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式进行引导,不作硬性限制,即不强调学习培养的过程,只要达到学业成绩进步,道德水平提高,满足社会需求即可。因而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设计、有更宽的活动余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三、高校学生目标管理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学校定位,制定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不管是采取哪种办学格局,但是要明白学校的整体利益只有一个,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所以,高校应合理的

7、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资源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去,确保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上,很多高校都采取分层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建立与完善校、院、系这样的三级管理体制,学校主要负责制定整体规划和学校得发展战略、校内政策、工作目标以及监督、检查与评估等工作,学院一级是管理实体,将负责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组织与运行,可以有一定的人事权、办学权和经济权等,至于系就主要是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施单位,与学生紧密联系。 (二)以科学的考核来指导、规范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很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涉及的内容复杂,且相互的关联性高。所以,高校对学生

8、管理在客观上需要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在总体相约束的,从而更好的整合、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只有这样,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能防止和克服一些类似于主观随意、因人而变,缺乏严谨性、稳定性和长效性的问题。目标管理能使学校之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基础上,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更可靠的制度保证。同时高校可以统一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相应的培训,积极的制定并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完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教育和更好的管理科学的考核机制,全面履行其应负的职责,激励其形成自身特色,创造出有启发性、推广性的先进的高校管理经验,使的整个大学的整体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和水平

9、得以不断提高。 (三)组建高效的学生目标管理工作管理机构,明晰各管理人员职责 要使目标最终实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高效的学生目标管理工作管理机构,以实现对各级目标实施进程进行控制。学生目标管理工作管理机构需要有足够的领导凝聚力、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极高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它能够协调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决策,并对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结论 学生管理工作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工作者辛勤的工作,也依赖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也不再是简单的安全稳定,更要求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规范。 参考文献: 1钟山. 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2010,04:107- 111. 2曾小亮. 学生管理过程中推行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1,14:191. 3杨巍. 目标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309- 310. 4王婷. 高校学生党建与目标管理的理论契合研究J. 江苏高教,2013,02:124- 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