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潘维—案例——“收集与整理”.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4547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5潘维—案例——“收集与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5潘维—案例——“收集与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5潘维—案例——“收集与整理”.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手动脑动口 操作思维语言结合 潘维“分一分”教学片断观后感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分类”教学内容,是在前面按一个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学生体验充分。从课题看这是一节操作活动课,而教师除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时空外,还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一分”这节课始终用“说一说:按什么分?分几类?每类分几个?”贯穿整个课堂学习活动。学生操作前,教师出示上面这个几个问题。这个“说一说”既是活动引领,思维顺序,也是语言引导。我觉得这样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1、让学生明白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作用于学具,这种操作行为所产生的动作、过程或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形成操作语言思维链环

2、。操作的内化是思维,思维的外化是操作和语言。这节课中教师用上面的语言,启示学生操作前先观察、想想按什么标准分,然后动手去分,分后再看一看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然后用语言表述出来。2、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尚未完全成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在“分一分”这节课中,教师非常重视操作中的语言表达,“以说促思”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出示“说一说:按什么分?分几类?每类分几个?”这一引领性的问题。这样用语言来促进操作的内化,强化操作引起的思维。让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清楚,让思维1“上路”,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表象。由此,我想我们应当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语言表达看作他的思维反映。当学生的操作顺序正确、方法得当时,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就显示他的思维是准确、有序、清晰的。教师要十分重视操作前的启发诱导,把动手动脑动口,把操作语言思维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并且做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