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南巷片区改造工程挡墙道路设计施工图纸。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管理规则等现行规范、标 准等。3、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铁运2012280 号)、 太原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太铁师 2012512 号)、铁路沿线路材路料管理办法 (太铁安监 2008143 号)、太原 铁路局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 (太铁安监 2012480 号)、路 局、路局党委关于严格施工管理坚决杜绝“黑施工”的决定 (太铁 办2010355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4、现场实地情况调查资料。5、本单位现有的施工力
2、量、技术装备和施工管理能力。二、工程概况南巷片区改造工程共分为一、二、三号线。1、一号线(既有两个 1-9m 框构中间连接处,靠近太原方向)挡 墙里程为 K0+040-K0+057 ,(回库线 1-9m 西侧,靠近北营方向)挡 墙里程为 K0+304.203-K0+319。挡墙K0+040-K0+057段:K0+057 (靠近石太上行线1-9m)处挡 墙宽度为1.98米,墙高7.1米;K0+040(靠近回库线1-9m)处 挡墙宽 度为 1.86 米,墙高 6.69 米。挡墙基础厚度为 0.6 米,挡墙基础及墙 身按 1:0.25放坡,墙身背后按 1:0.5放坡。挡墙基础地面保证与新建 道路路面
3、距离大于 1.1 米。挡墙K0+304.203-K0+319段:K0+319 (靠近1-9m)处挡墙宽度 为2.6米,墙高8.2米;K0+304.203 (远离1-9m)处挡墙宽度为2.12 米,墙高 6.4 米。挡墙基础厚度为 0.6 米,挡墙基础及墙身按 1:0.25 放坡,墙身背后按 1:0.5 放坡。挡墙基础地面保证与新建道路路面距 离大于 1.1 米。2、 二号线挡墙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既有石太上行线1-9m 至 K0+000,第二段为 K0+000-K0+013,第三段为 K0+013-K0+029.25。石太上行线1-9m处挡墙宽度为1.98米,墙高7.1米;K0+029.25处
4、 挡 墙宽度为 1.84米,墙高 6.3米。挡墙基础厚度为 0.6米,挡墙基础及 墙身按 1:0.25 放坡,墙身背后按 1:0.5 放坡。挡墙基础地面保证与新 建道路路面距离大于 1.1 米。3、 三号线挡墙分为两段,第一段为K0+010-K0+040,第二段为K0+215-K0+240 oKO+040 处挡墙宽度为 0.9米,墙高为 3.4米;K0+215 处挡墙宽度为 1.2米,墙高为 4.2米; K0+010 及 K0+240 处挡墙宽度 为 0.6米,墙高 2 米。 K0+040 处及 K0+215 处挡墙基础厚度为 0.4米, 挡墙基础及墙身按 1:0.20放坡,墙身背后按 1:0
5、5放坡。挡墙基础地 面保证与新建道路路面距离大于 1.1 米。三、施工部署计划工期 2013年 5 月 15 日-2013 年 7月 15日。四、人员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也是关系到企业、 项目部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为实现安全目标,我单位将按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中建立以项目部 为首、各施工作业队伍参加、管理覆盖全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 教育、组织到措施落实、把关检查各个方面层层负责、全员发动,保 证生产全过程安全监控到位, 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详见安全组织体 系图、安全保证体系图、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表。五、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
6、施工操作人员除进行必须的入场教育外,还应按 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方法 的规定执行, 在施工前对操作者 做好书面技术交底。2. 机械配置。每个深基坑施工,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均 已到场,并检查机械的性能、状态,符合施工要求。3. 技术准备。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 质,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基础平面图,定出基坑开挖线,测定高程水 准点。沿基坑开挖边线沿既有线路侧和垂直既有线路侧进行探沟开挖,探沟开挖深度不得小于1.5m,对铁路营业线设备及地下管 线进 行的物探, 对于探挖出的设备及地下管线, 了解场地内各种地下障碍 物的情况,对地上、地下妨碍施工的线路进行拆除、改线或与
7、相关设 备管理单位制定防护方案,并办理了必要的书面手续。六、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地层:杂填土( Q42ml):杂色,松散,含有大量的砖块、水泥块、 灰渣、白灰等,厚1.60m4.80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80kpa; 圆砾(Q4lal+pl):松散稍密,一般粒径介于 35cm,含有零星漂石, 局部夹有粉土薄层,颗粒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好,母岩成分主要为灰 岩,钻孔未能揭露该层最大厚度,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 a0=250kpa; 粉土(Q4lal+pl):黄褐色,湿,中密,中等压缩性,最大揭露厚度7.7m,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130kpa。水文地质:勘探期间在勘探深度范围未
8、见地下水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 0.74m。2 、基坑开挖要点:基坑开挖坑壁必须稳定。基底应避免超挖, 严禁受水泡。当基坑及其周围有地下管线时, 必须在开挖前探明现况。 对施工损坏的管线,必须及时处理。坑槽边堆土时,堆土坡脚距基坑 顶边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m,堆土高度不得大于1.5m。基坑挖至标高 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不得长期暴露。土方开挖特点是工程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条件复杂, 往往受 场地限制。土方开挖一般为露天作业。施工时受地下水文、地质、气 候和施工地区的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可确定的因素也较多, 特 别是既有线路两侧施工,场地狭窄,土方的开挖与土
9、方的留置、存放 都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容易出现土壁坍塌、高处坠落、触电等安全 事故,危急人身及营业线安全。 因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如采用机械开挖,挖土机械的通道布置、挖土 顺序、土方运输等,都应避免引起对围护结构、基坑内的工程桩、支 撑立柱和周围环境等的不利影响。3、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3.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 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 计,按照土方施工安全规定要求:基坑开挖深度在5m以上、10m以下需按照下表设置边坡:使用时间较长、高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值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
10、沙土1:1.25-1:1.5一般黏性土坚硬1:0.75-1:1硬塑1:1-1:15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充填沙土1:0.5-1:11:1-1:5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现场地质资料现场边坡按照1:0.50 (高、宽)设置。3.2、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分 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每挖一层,整修一层边坡,复核现场与 设计图纸中的土质,确定是否重新调整基坑边坡。3.3、深基坑四周设置钢管栏杆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 及栏杆柱构成,横杆离地高度为上杆 1m下杆0.5m,栏杆;立柱2m 打入地下0.5m,栏杆全部挂设安全网,人员上下要使用运土道路。3.4、运土道路的坡度
11、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3.5、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 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在边坡 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堆土附近的侧压力。3.6、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 间,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要预留 15-30cm厚的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3.7 、挖土前根据安全技术交底在相关配合单位的监护下对开挖 线范围进行探沟开挖,探沟开挖深度不小于 1.5m,了解营业线设备、 地下管线、人防及其他构筑物情况和具体位置,地下构筑物外露时, 必须进行加固保护。 作业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 对于探明
12、的营业线 设备及管线,需及时联系设备管理单位确定产权,并制定相关改移、 切割及防护方案。3.8 、开挖必须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安全技术交底放坡;遇 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及时报告施工 负责人,采取安全可靠排险措施后,方可继续挖土。3.9 、施工间歇时,不得在基坑坡脚下休息。3.10、挖土过程中遇有古墓、地下管道、电缆或其他不能辨认的 异物和液体、气体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待 查明处理后,再继续挖土。3.11、基坑顶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放机具。堆土高度 不得超过 1.5m。3.12、 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员横向间距不应小于2-3m,纵向 间
13、距不得小于3m严禁掏洞挖土,抠底挖槽。3.13、每日或雨后必须检查土壁稳定情况,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继续工作, 并且不得将土和其他物件堆在支撑上, 不得在支撑上行走 或站立。3.14、机械开挖:3.14.1 、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3.14.2 、机械挖土, 应严格控制开挖面坡度和分层厚度, 防止边 坡和挖土机下的土体滑动。 挖土机作业半径内不得有人进入。 司机必 须持证上岗。3.14.3 、机械挖土, 启动前应检查离合器、液压系统及各铰接部 分等,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 提升不应过猛,作业中不得碰撞基坑边坡。3.14.4 、机械不得在靠
14、近线路一侧工作, 机械施工距离线路不得 小于10m挖土机械施工时,施工机械应在现场领工员的带领下进行 施工,严禁没有管理人员盲目施工。3.14.5 、机械应停放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基础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m停、驶。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塌方翻车。3.14.6 、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 禁止铲斗从汽车 驾驶室上越过。七、施工安全保证管理措施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实现安全目标,本合同段建立以项 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组织领导机构, 以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 程师、质检工程师、施工现场指挥等人组成的安全保证体系,下设安 全职员,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网络, 对施工生产过程实施 全方位监控。2、实行各项安全岗位责任制和逐级负责制,明确责任,层层把 关,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3、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机械设备安置稳定,材 料堆放整齐,用电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4、在完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 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 程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经有关部门审核后遵照执行。5、所有运输设备、 场内机动车辆等必须加强养护,使其保持良 好的工作状态及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 所有机具、 设备的操作人员必 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6 、安全保证体系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