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832571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二)(济南版)一. 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2.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3.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同学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左上方,他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他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右上方右下方左上方左下方5在绘制细胞图时,对细胞中较暗部分的正确表示是( )用2B铅

2、笔涂黑 B用HB铅笔画斜线C用3H铅笔点上细点D用钢笔点上细点6.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哪个做法是正确的? ( )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 B.用镊子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后,迅速放平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出或用吸水纸吸引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A.保持细胞的形态 B.避免细胞皱缩 C.避免细胞胀破 D.离散口腔上皮细胞8.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动物B植物C细菌.真菌 D病毒9.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

3、线粒体10.生活中我们常用桔子、菠萝等挤压果汁,这些果汁来自细胞的哪一部分?(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11.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那么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叶绿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12.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是:母羊A的乳腺细胞核与母羊B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新细胞,体外培养形成胚胎,然后植入母羊C的子宫内发育,足月分娩,产下多莉。根据遗传信息传递的原理,你认为克隆羊多莉应该像( ) A.A羊 B.B羊 C.C羊 D.每个都像一点,更像C羊13. 聪明的你能够由小长大,其根本原因是 (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

4、分化14.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等结构,均分成两等份,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A. B. C. D.15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生物体16.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一项是( )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上皮组织17.下列各项中,属于组织的是( ) A.杨树的茎 B.冬青叶的表皮 C.花生米 D.荷花1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它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19.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20.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 A.听觉更灵敏 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 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合作 .捕食 .寄生 .竞争22“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

6、影响232005年10月12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115小时,完成了多项空中实验,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宇航员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 A鲜花 B. 淡水 C. 营养物质 D.氧气24.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 转动细准焦螺旋 转动粗准焦螺旋 移动装片 调节光圈 转动转换器 A. 一一一 B. 一一一 C. 一一一 D. 一一一 25.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发育成熟的机理是( )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

7、分化 C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D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6生物学是研究各种 和的科学。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种。27.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的科学态度。28.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29.由不同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由多个 ,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30.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31.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3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和。33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与相适应。34.从植物体的构成来看,一个苹果应属于,而苹果的果皮属于

8、,果皮上一个个排列紧密,近似方格的结构属于。 三.识图题:(共26 分)35.观察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计11分)(1)(2分)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和 ;(2)(2分)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 ,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 ;(3)(3分)能反射光线的是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和 。(4)(3分)取送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握住 ,一手托住 放在实验桌略偏左的位置上。观察标本时,镜筒下降眼睛要从侧面观察镜镜头。 (5)(1分)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 反光镜眼睛。36回忆我们所做的探究,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侧载玻片右

9、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8分)在甲、乙载玻片的下方的( )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2分)甲说明草履虫能逃避刺激,乙说明草履虫能趋向刺激,该实验说明生物体(如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能形成赤潮;寄生在人体内净化水体;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其中对人类有用的是。(填序号)与草履虫一样,等生物也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只需要填一种) 乙( ) 37.根据右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7分)(1)图中是,它有保护和作用。(2分)(2)图中的功能除保护以外,还能控制。(1分)(3)(1分)烟叶中

10、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中。(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1分)(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1分)(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构成。(1分) 四.实践应用:(9分)38当你在自然界畅游时,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遐想: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圈里真奇妙!要想探索生命的奥妙,必须从了解细胞开始。(4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杜鹃(一种植物)与杜鹃鸟的细胞相比,前者具有细胞壁、和液泡。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或动

11、物细胞,实验课上我们通常要制作临时(填“切片”.“涂片”或“装片”)请推测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活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 。 39.小亮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地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请你根据小亮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5分) ()假设: 。 ()探究方案 ()预期结果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CCAADCAC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A

12、DBDCCBDAD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26.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200多万 27.实事求是 28.薄而透明 29. 组织 器官30.黄河三角洲 3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32.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33.环境34.器官 保护组织 细胞三.识图题:35.(1) 目镜 物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 遮光器 反光镜 镜臂 镜座 物 36.(1)甲( ) 乙( ) (2)有害 有利 反应 应激性 (3) (4)衣藻(符合要求即可)37. 细胞壁 支持 物质进出 液泡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四.实践应用:(9分)38.液泡 叶绿体 装片 立体的39.(1)假设(1分):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2)探究方案(3分):取一长方形的纸盒,在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形成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1分)。在盒内两侧的中央各放5条蚯蚓,静置23分钟(1分)。每隔一定时间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蚯蚓数目,记录实验数据,统计10次(1分)。评分标准:实验清晰、科学;有对照实验。(3)预期结果(1分):由第10次统计可知蚯蚓大多数聚集在黑暗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