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36941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原棉的品级检验 按国家原棉标准规定,根据棉花的成熟度,色泽和轧工质量的文字标准条件同实物标准进行对照,评定原棉品级。原棉品级实物标准分为全国基本标准和地方仿制标准。全国基本标准由国家按规定条件制作,仿制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全国基本标准的品级程度进行仿制。品级实物标准应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级程度历年稳定。 基本知识: 国家标准GB11031999规定,原棉品级根据原棉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评定。细绒棉分为一至七级。一级棉最好,七级棉最差,三级为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一般纺纱用棉为一级至五级,五级以下用作絮棉或作为废纺纱原料。 1、成熟程度:棉花的成熟程

2、度对棉纤维的色泽,强力、细度、天然转曲、弹性、吸湿,染色、保暖等物理,化学性能都有影响,因此成熟度是鉴定棉花品级的主要条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棉花的成熟度好,其强度、色泽、染色性也好,天然转曲较多。 2、色泽特征:指棉纤维的颜色和光泽,它既有棉纤维外表的物理现象的反映,又同纤维的内在质量有联系。色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棉花的品质,因此,色泽也是棉花品级的主要条件之一。棉花色泽,一般包括基色和污染两个方面。基色就是棉纤维的基本颜色,主要决定于品种、土壤、气候。污染是外界原因形成的,如雨淋,病虫害、霜冻等。 3、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指轧花工艺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即籽棉经初步加工过程轧出的皮棉,其质量视纤

3、维层的匀净清晰程度,各种有害疵点的多少,有无切断纤维等情况来评定轧工的优劣。锯齿棉的疵点一般为棉结、索丝、带纤维籽屑、不孕籽、破籽等;皮辊棉的疵点一般为破籽、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黄根、不孕籽、僵棉等。这些疵点的产生原因与棉纤维成熟度、轧花机械性能和籽棉含水多少等因素有关。而轧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纺纱价值的高低,对纺纱成本和棉纱质量影响很大,所以轧工质量亦列为品级条件之一。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原棉品级评定的方法和有关依据。 二、实验设备和试样 实验设备为棉花分级室,皮辊棉和锯齿棉实物标准各一套。试样为不同品级的锯齿棉若干。 三、试验方法和程序 1 检验品级时,用手将棉样压平,

4、握紧举起,使棉样密度与品级实物标准表面密度相似。在实物标准旁边进行对照,以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进行品级评定。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对照时(一般应在北窗光线下进行),棉花标准架以55度为宜。棉样与标准对照时,可稍低于平行视线,距离眼睛约40cm,使棉样由两肩上部射入实物标准和棉样表面。在人工光照条件下对照时,棉花标准架应为30度左右,分级时棉样拿法应用手将棉样从分级的台上抓起,使底部呈平面状态翻转向上,拿在稍低于肩胛离眼睛40-50 cm处与实物标准对照进行检验。凡在本标准及以上,上一级标准以下的原棉,都应定为本级。原棉品级应按取样筒数逐筒检验。 四、棉花品级检验结果计算 平均品级= (品级甲*

5、棉样只数)+(品级乙*棉样只数)+ 棉样总只数 2 实验二 原棉手扯长度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测一种原棉的长度实验,掌握原棉长度的手扯尺量方法及要领。参阅GB/T 196172007。 二、仪器用具和试样材料 黑绒板、小钢尺、各长度标准棉样、原棉若干。 三、实验方法、步骤(一头齐法手扯尺量棉束长度) 1、取样:已按取样的原则、方法和数量取好棉样(注意:棉样未评品级之前不可先行手扯)。 2、选取棉样:在待检棉样中,从不同部位多处选取有代表性的棉样约10g左右,过多不易两手握紧平分,过少则不够抽取纤维。将所选适量棉样稍加整理,趋于平顺,重叠在一起。 3、双手平分:双手平分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选

6、取的棉样放在双手并拢的拇指与食指之间,使两拇指并齐,手背分向左右,用力握紧,以其余四指做支点,二臂肘紧贴两肋,缓缓用力由二拇指处向外分开,然后将右手的棉样弃去或合并于左手重叠握紧;二是将选取的棉样用两手作捏拳状握紧,两手互相靠拢,手背向上,两手紧握棉样的食指对齐,左手拇指第二节与右手拇指第二节对齐,缓缓用力撕成两截,弃去右手的一半或合并于左手中重叠握紧。不论用以上哪种方法,平分要缓缓用力向外分开,不要用力过猛,平分后都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将游离纤维和杂质疵点清除干净,棉样断面呈棕刷状,能伸出较顺的纤维,棉块基本上都被食指和拇指控制,以便于抽取较薄的纤维层。 4、抽取纤维: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的第一节

7、平行对齐,在棉样断面上多处夹取纤维薄层,每处抽取三次,将每次抽取的纤维薄层均匀整齐的重叠在一起,随时清除索丝和杂质,直到做成适量的棉束(约6575mg),弃去左手棉样。 5、整理棉束:用左手清理棉束上的游离纤维、杂质和疵点等,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棉束轻拢合并,给棉束适当压力将棉束压平,使之成为初步伸直平顺的棉束,以待抽拔。 6、反复抽拔:将整理过的棉束,以右手拇指食指夹紧,用左手拇指食指第一节平行对齐,一薄层一薄层地抽取右手棉束中伸出的纤维薄层,头端对齐,并随时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等。每次抽取所夹住的头端长度不宜超过1.5mm,并放在食指的一条线上使之平齐排列均匀。抽完后,以同法从左手抽向右

8、手再到左手反复抽拔23次,直到使其达到一端整齐、宽窄一致(约20mm)、厚薄均匀(约3mm)、平直光洁的棉束(约60mg左右)。抽拔一定要避免头大尾小和大肚子棉束 3 出现;丢弃的纤维愈少愈好。 7、尺量棉束长度:将抽拔整理好的一端整齐的棉束,平放在黑绒板上,无歪斜变形,用特制的小钢尺刃面在棉束两端切痕,整齐一端少切一些,参差不齐的一端多切些,两头均以不见黑绒板为宜,两端的切痕要细而平行。然后用小钢尺测量崐两切线间的距离,即为该棉束的手扯长度。 8、用上述方法逐份检验棉样的手扯长度并记录。每份棉样手扯尺量1个棉束。 9、结果与计算:检验每个棉样后,根据各个棉样手扯长度计算出整批棉样的算术平均长

9、度及各长度级的百分比。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按修约规则修至一位。 4 实验三 试验棉条的制备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掌握纤维引伸器的构造和制备试验棉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为罗拉式纤维引伸器和镊子等。 三、试样 原棉纤维若干 四、试验步骤 1、调整纤维引伸器弹簧施于给棉罗拉的压力为1200g,输出罗拉的压力为2000g。 纤维引伸器的给棉罗拉至输出罗拉隔距(简称罗拉隔距,下同),根据皮棉的手扯长度按表1的规定调整。 表1 罗拉隔距的调节 2、将22.5g的试验样品撕松混匀,并清除较大杂质,然后分成二等份,分别通过纤维引伸器不少于5次,制成2根棉条。然后将每根棉条横向分为两个

10、半根,丢弃每根的一半,把其余两个半根合并成一根棉条,再通过纤维引伸器不少于5次。同时每次用镊子轻轻拣出杂质和疵点,注意避免带出纤维,能松开的索丝要进行松解,再经纤维引伸器5次,最后制成一根纤维平直光洁的试验棉条。每次喂入棉条引伸时,应注意调换棉条前进的方向。图1所示即为试验棉条的制备过程。 5 图1 试验棉条的制备过程 6 实验四 中段切断称重法测定棉纤维细度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中段称重法测定棉纤维线密度(细度)的方法及特克斯数的计算。参阅GB/T 61002007。 二、仪器用具与试样材料 Y171型纤维切断器(10mm)、显微镜或投影仪(放大倍数150200)和扭力天平(称

11、量5mg及10mg各一架)。限制器绒板、钢梳、一号夹子、压板、镊子、小钢尺和载玻片、甘油等。试样为试验棉条。 三、实验方法、步骤 1、取样:从试验棉条中取出15002000根纤维,可从下列公式估算出n根纤维的大约重量。 W?n?L?Nt 1000 式中: Wn根纤维的重量(mg); L纤维名义长度(mm); Nt纤维名义线密度(tex); n纤维根数 2、整理棉束:将取出的试样手扯整理二次,再用一号夹子和限制器绒板再反复移置两次,最终整理成长纤维在下短纤维在上的一端整齐,宽约56mm的棉束。 3、梳理:将整理好的棉束,用一号夹子夹住棉束距整齐一端约56mm处,先用稀梳后用密梳从棉束尖端开始逐步

12、靠近夹子部分进行梳理,直至棉束上游离纤维梳去为止,然后将棉束移至另一夹子上,使整齐一端露出夹子外16mm或20mm,即按表2的技术要求,先用稀梳,后用密梳,梳去短纤维,剩下一端整齐,宽约56mm的棉束为试验棉束。 表2 棉束梳理和切断时的技术要求 4、切取:将梳理好的平直棉束放在Y171型纤维切断器上下中间夹板,棉束与切刀垂直,使切下的中段纤维长为10mm。纤维手扯长度31mm及以下的棉束,整齐 7 端露出5mm,化纤或棉纤维手扯长度在31mm以上的,整齐端露出7mm,然后切断。放置棉束时两手用力一致,使纤维拉直但不致伸长。 5、预处理:用镊子将中段和两端切断的纤维移置到标准大气条件下预处理小

13、时,使纤维中水分达到平衡状态。 6、称重:用扭力天平分别称重,记录棉束中段和两端纤维的重量,准确到0.02mg。 7、制片:用拇指与食指夹持中段棉束的一端,然后用镊子夹住纤维均匀地移置于涂有甘油的载玻片上,纤维一端紧靠载玻片边缘,每一载玻片可排成左右两行,排妥后用盖玻片盖上,至止把中段纤维排完。 8、计数。将载玻片放在150200倍显微镜或投影仪下进行逐根计数,记下中段纤维的总根数。 四、结果与计算 根据纤维中段重量和根数,求出特数和每毫克纤维根数。实验应在标准大气下进行,纤维已经经过调湿,否则计算各个指标是要考虑回潮率的影响,即重量要修正至公定重量。 纤维线密度特数Nt?GcL?n?103

14、(tex) (根/mg) 每毫克纤维根数N?n Gc?Gt 8 实验五 中腔胞壁对比法测定棉纤维成熟度 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掌握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不同成熟度纤维的外形特征并掌握测定棉纤维成熟系数的方法。参阅GB/T 60992008。 二、仪器用具与试样材料 生物显微镜、挑针、镊子、小钢尺、钢梳、黑绒板、载玻片和盖玻片、胶水、玻璃皿、试验棉条。 三、实验方法、步骤 1、显微镜调节 检查显微镜各主要部件的状态是否正常,包括粗动和微动调焦装置,机械移动装置,光阑等。 将显微镜面对北光或人工光源,板动镜臂,使其适当倾斜,使自已舒适地坐着观察。 选择10倍的目镜放在镜筒上,40倍的物镜

15、装在转换器上并转至镜筒中心线上,以便调焦。 将集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启光阑至最大,用一目镜向下观察,调节反射镜,使整个视野呈一最强而又均匀的光度为止。 去掉目镜,观察物镜后透镜,调节反射镜和集光器中心,使物镜后透镜处崐光线均匀明亮,再调节光阑,使光阑与物镜后透镜大小相一致或稍小些,放上目镜。 2、试样准备 取样:从试验棉条中取出重约46mg的试样。 整理棉束:用手扯法把试样整理成一端整齐的小棉束。先用稀梳后用密梳从棉束整齐一端纤维梳理另一端,舍弃棉束两旁纤维,留下中间部分大约180?220根纤维。 制片:将载玻片放在黑绒板上,在载玻片边缘粘些胶水。左手捏住棉束整齐一端,右手以夹子从棉束另一端

16、夹取数根纤维均匀地排在载玻片上,一直排完为止,待胶水干后,用细针把纤维整理平直,相互平行,然后用胶水粘牢纤维另一端,轻轻地在纤维上面放置盖玻片。 3、测试操作 用粗调装置将镜筒稍许升高,将制好的片子放在载物台机械移动装置内。 再旋转粗调装置,将物镜下移至最低位置,注意不触及盖玻片,移动机械移动装置,使物镜中心对准载玻片横向中部。一般在制片时在载玻片上从纤维整 9 齐一端810mm处各划一根蓝线,沿蓝线范围内进行观察。 自目镜下视,用粗调装置慢慢升起镜筒,见到纤维时立刻停止,再调节微调装置,使试样成像清晰。 转动移动尺横向手轮,使试样自右向左移动,逐根观察。根据纤维形态和腔宽壁厚比例来确定纤维成

17、熟系数。一般观察一个视野来决定纤维成熟系数。形态特殊的纤维可在蓝线范围内来回移动以扩大视野范围。观察时应在天然转曲中部纤维宽度最宽处测定,没有天然转曲的纤维亦须在观察范围内最宽处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计算 试样平均成熟系数() (各组成熟系数各组根数) 测定的纤维总根数 未成熟棉纤维百分率 成熟系数0.75及其以下的纤维根数之和 未成熟棉纤维百分率(%) 测定的纤维总根数 10 实验六 燃烧法鉴别纺织纤维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纺织纤维的燃烧性能,通过实验并掌握燃烧法鉴别各种未知纤维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用具及试样 酒精灯、玻璃棒和未知纤维若干等。 三、试验方法和步骤 分别从未知纤维试样中

18、取一小束绕在玻璃棒上,缓慢地移近酒精灯火焰,然后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的燃烧状态,同时用嗅觉闻试样燃烧时散发的气味,并观察燃烧后灰烬的特征,根据表3中所示不同纤维的燃烧性能鉴别出属于哪一类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 表3 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 四、实验报告要求 分别判断纤维甲、已、丙、丁、戊分别属于哪类纤维,并说明理由。 11 实验七 显微镜认识纤维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学习纤维的切片技术,用Y172型哈氏切片器制作纤维断面切片,了解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参阅GB/T 10685。 二、试验仪器与用具、试样 生物显微镜,Y172型

19、哈氏切片器(如图2所示),刀片,火棉胶,甘油,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纤维若干。 三、实验方法、步骤 图2 Y172型纤维切片器 1 金属板(凸槽) 2金属板(凹槽) 3精密螺丝 4定位螺丝 5定位销子 6螺座 1、取哈氏切片器,旋松定位螺丝4,并取去定位销子5,将螺座6转到与右底板成垂直的定位(或取下),将左底板从右底板上抽出。 2、取一束试样纤维,用手扯法整理平直,把一定量的纤维放入左底板的凹槽中,将右底板插入,压紧纤维,放入的纤维数量以轻拉纤维束时稍有移动为宜。 3、用锋利的切片切去露在底板正、反面外边的纤维。 4、转动螺座6恢复到原来位置,用定位销子5加以固定,然后旋紧定位螺丝4。此时

20、,精密螺丝下端的推杆应对准放入凹槽中的纤维束的上方。 5、顺时针旋转精密螺丝3,使纤维束稍稍伸出金属底板表面,然后在露出的纤维束上涂上一层薄薄的火棉胶。 6、待火棉胶凝固后,用锋利刀片沿金属底板表面切下第一片切片。在切片时,刀片应尽可能平靠金属底板(即刀片和金属底板间夹角要小),并保持两者间夹角不变。由于第一片切片厚度无法控制,一般舍去不用。从第二片开始作正式试样切片,切片厚度可由精密螺丝控制。用精密螺丝推出试样,涂上火棉胶, 12 进行切片,选择好的切片作为正式试样。 7、把切片放在滴有甘油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载玻片左角上贴上试样名称标记,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第一切片制作时,

21、羊毛切取较为方便,细的其他纤维切取较为困难,因此,可把其他纤维包在羊毛纤维内进行切片,这样容易得到好的切片。第二制作切片时,原则上纤维厚度应小于或等于横向尺寸(纤维直径或宽度),以免纤维倒伏,纤维一旦倒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纤维纵向形态,而不横截面形态。切片厚度用精密螺丝3控制,转动一小格约为10m,通常转动11.5小格为宜。 8、用显微镜观察试样 显微镜结构如图3所示。它主要由底座、镜筒、目镜、物镜、载物台、光阑、集光器、调焦机构等组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纤维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将显微镜面对北光,扳动镜臂2,使其适当倾斜,以适

22、应自己能较舒适地坐着观察。 选择适当倍数的目镜7放在镜筒4上,将低倍物镜8转至镜筒中心线上,以便调焦。将集光器6升至最高位置,并开启光阑12至最大,用一眼自目镜向下观察,调节反光镜,使整个视野明亮而均匀。 除去目镜,观察物镜后透镜,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中心,使在物镜后透镜处光线均匀明亮,再调节光阑12,使光阑12与物镜后透镜大小相一致或稍小些。装上目镜,用粗调装置3将镜筒稍许升高,将试样放在载物台5上的机械移动装置内。 再旋转粗调装置3,将物镜8下移至最低位置,即物镜8尽量接近盖玻片,但注意务必不能使物镜8触及盖玻片。这时,操作者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8下移,以免损坏镜头。 移动载物台5上的机械移动

23、装置,即调节前后、左右两个旋钮,使试样移在物镜中心。 自目镜7下视,用粗调装置3慢慢升起镜筒,至见到试样时立即停止。如不能见到试样,则反复进行第、步骤。 13 图3 显微镜结构图 1底座 2镜臂 3粗调装置 4镜筒 5载物台 6集光器 7目镜 8物镜 9物镜转换器 10微调装置 11移动装置 12光阑 见到试样后,再调节微调装置10,使试样图像清晰。 如需采用高倍物镜(一般纤维纵向只需用低倍物镜观察,纤维断面形态可用高倍的物镜观察),则按上述方法先用低倍物镜调节,得到清晰的成像后,在不改变镜筒位置情况下,转动物镜转换器9,使高倍物镜代替低倍物镜,然后自目镜观察。如图像不够清晰,只要稍稍旋转微调

24、装置10,即能得到清晰的物像。如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不见物像,则需稍微移动机械移动装置,就可找到物像。 依次观察各种纤维的纵、横断面形态,将纤维的形态描绘在纸上,并说明纤维的形态特征。 试验完毕,用擦镜纸将显微镜擦干净,使镜臂恢复垂直位置,小心地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 四、实验报告要求 描绘棉、麻、丝、麻、粘胶、涤纶等纤维的纵、横断面形态。 14 实验八 电测法测原棉回潮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掌握电测法测试原棉回潮率的方法,并掌握电阻式测湿仪的原理及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和修正。参阅GB/T 6102.2。 二、仪器和试样 仪器为Y412电阻式测湿仪和天平,试样为棉纤维若干。 1-表

25、头指针 2-调零螺丝 3-效验开关 4-电源开关 5-零值调整按钮 6-电压满调按钮 7-温差满调按钮 8、9-两极板 10-压力器 图4 Y412电阻式测湿仪 三、实验方法、步骤 1、检查表头指针是否在起点刻度线处,若不在,可用小螺丝刀调节表头下部一字旋钮,使指针和起点刻度线重合,注意,此时不得开启电源; 2、开启“电源开关”,将转换开关拨至“满度调整”,调节“满度调整”旋钮,使指针与表头刻度的满度重合; 3、称样。用天平称取原棉试样,每份(505)g;(一般取两份) 4、将称好的试样放在仪器的玻璃盖上迅速撕松,均匀地推入两极板间,盖好玻璃盖,摇动手柄加压,使压力器指针指到圆点; 5、将校验

26、开关拨到“回潮测量”,待指针偏转稳定后,按锯齿棉或皮辊棉刻线,记下回潮率读数,读数记录至最接近的0.1%; 6、将转换开关拨至“温度修正”,按锯齿棉或皮辊棉记录修正至最接近的0.1%; 7、关闭电源,退松压力器,取出试验试样; 将测得的锯齿棉或皮辊棉回潮率读数加上相应的温度修正值,即为该试样的回潮率; 15 8、注意,如果是异地采样,应将所采得的试样(大于100g)放入密闭良好的盛样容器内带回,从盛样容器内取出一份样品,称重至该试样测试完毕,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 9、计算平均回潮率。小数点保留两位。 10、该仪器适合测试试样回潮率在6%12%的细绒锯齿棉和皮辊棉。 四、注意事项 1、仪器应放于

27、干燥通风处,避免震动,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电器元件的损伤。 2、且勿任意旋动或按动面板上的旋钮和开关,一定要按规定方法操作。 3、测试完毕,应部件归位、取出试样、关闭电源。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 1、实测平均回潮率= 2、温度修正值= 3、原棉实际回潮率= 16 实验九 纱线线密度(特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纱线线密度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计算,了解影响纱线线密度测试结果的因素。参阅GB/T 4743,GB/T 14343,GB 6838。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试样 YG086型缕纱测长器(如图5所示),电子天平,烘箱,管纱若干。 图5 YG086型缕纱测长器 1纱锭杆 2

28、导纱钩 3张力调整器 4计数器 5张力秤 6张力检测棒 7横动导纱钩 8指针 9纱框 10手柄 11控制面板 三、实验方法 (一)试样准备 1按规定的方法取样。 2将试验纱线放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24h,进行调湿处理(有条件则做)。 (二)仪器调节 1检查张力秤的法码在零位时指针是否对准面板上的刻线。 2接通电源,检查空车运转是否正常。 3确定张力秤上的摇纱张力。 1 摇纱张力= 同时摇纱根数?0 6 其中?0按表4选择。 表4 摇纱张力参数?0 17 (三)实验步骤 1、将纱管插在纱锭上。 2、将纱管上的纱线引入导纱钩,经张力调整器、张力检测棒、横动导纱钩,然后把纱线端头逐一扣在纱框夹纱片上(

29、纱框应处在起始位置),注意将活动叶片拉起。 3、将计数器定长拨盘拨至100圈数上。 4、将调速旋钮调在200r/min上,使纱框转速为200r/min。 5、计数器电子显示清零。 6、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纱框旋转到100圈自停。 7、在纱框卷绕缕纱时特别要注意张力秤上的指针是否指在面板刻线处,即卷绕时张力秤处于平衡状态。如不对,先调整张力调整器,使指针指在刻线处附近,少量的调整可通过改变纱框转速来达到。卷绕过程中,指针在刻线处上下少量波动是正常的。张力秤不处在平衡状态下摇的缕纱要作废。 8、将绕好的各缕纱头尾打结接好,接头长度不超过1cm。 9、将纱框上活动叶片向内档落下,逐一取下各缕

30、纱后将其回复原位。 10、重复上述动作,摇取第二批缕纱。 11、操作完毕,切断电源。 12、用天平逐缕称取缕纱质量(g),然后将全部缕纱在规定条件下用烘箱烘至恒定质量(即干燥质量)。若已知回潮率,可不用烘燥。 四、实验结果计算 1、纱线百米平均公定质量Gk=百米缕纱平均干重(1+WK) (g) 或= 百米缕纱平均实际质量 2、纱线的实际线密度/tex= 五、思考题 影响纱线线密度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Gk?1000=Gk10(tex) L1?Wk (g) 1?Wa 18 实验十 纱线捻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Y331A型纱线捻度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实测单纱的捻度、捻系数、捻

31、度变异系数和股线的捻度及捻缩率。参阅GB 2543.1和GB 2543.2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试样 Y331A型数字式纱线捻度仪(结构示意如图6),挑针,剪刀,单纱和股线各一种。 图6 Y331A型纱线捻度仪外形结构图 1插纱架 2导纱钩 3定长标尺 4辅助夹 5衬板 6张力砝码 7伸长限位 8弧标尺 9摆片指针 10左纱夹 11解捻纱夹 12控制箱 13电源开关 14水平泡 15-调零装置 16-锁紧螺钉 17-定位片 18-重锤盘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退捻加捻法测单纱捻度 1、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正常(仪器水平,指针灵活等) 2、试样长度调整:隔距长度为(5001)mm。 3、选择预

32、加张力:预加张力为(0.500.10)cN/tex。 4、允许伸长的确定:将试样夹持在夹钳中,并将指针置零位。以每分钟800转或更慢的速度转动夹钳,直到纱线中纤维产生明显滑移。读取在断裂瞬间的伸长值,精确到1mm,如果纱线没有断裂,读取反向再加捻前的最大伸长值。按 19 照上述方法进行5次试验,计算平均值。取上述伸长值的25%作为允许伸长的限位位置。 5、捻向的确定:握持纱线的一端,并使其一小段(至少100mm)呈悬垂状态,观察此垂直纱段的构成部分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的中间部分一致的为S捻,与字母“Z”的中间部分一致的为Z捻。 6、调节转速调节钮使转速为(1000200)r/min。 7、

33、按照仪器说明书预置“试验方法”,“试样长度”,“次数”,“捻向”,“纱线细度tex”后按“试验”键进入测试状态。 8、将试样插入纱架,调节其倾斜度,使纱经导纱钩顺利引出。穿过导纱钩,右手轻轻引纱,弃去试样始端数米,将纱线夹入左夹头后,打开左夹头定位手柄,并将纱线移至右夹头,打开右夹头夹持片,使纱线进入定位槽内并拉动纱线使左夹头指针指零后发光管亮,松开夹持片,将纱线夹紧。剪断露在右纱夹外的纱尾。 9、按下“启动”键,右夹头旋转开始解捻,至左夹头指针指零时自停,此时显示屏显示的是本次捻度(捻回/10cm)及捻回数。 10、重复8、9直至本次试验结束(达到预置次数)。按“打印”键,打印测试报表。 (

34、二)直接退捻法测股线捻度 1、同单纱试验的16步。 2、类似单纱第7步,将试验方法设为“直接退捻法F0”,并设置“预置捻回数”,其他相同。 3、把伸长限位放开,按下“试验”键,打印机打出设置参数,仪器进入试验程序。 4、参照单纱试验装夹试样。 5、按下“启动”键,右夹头旋转开始解捻,至预置捻数时自停,观察解捻情况,再按“+”或“-”键,或用手动旋钮直至完全解捻,使用跳针从左向右分离观察。此时显示屏显示的就是该段股线的捻回数。 6、重复以上4、5步操作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达到预置次数。 7、按“打印”键,打印报表。打印内容主要为:(1)平均捻度(捻回/10cm) (2)平均捻系数 (3)试验次数

35、 (4)均方差 (5)平均差不匀率(%) (6)变异系数CV(%)。 四、实验结果计算 记录:温湿度,试样名称与规格,仪器型号,仪器工作参数,各指标值。 结果:1、捻度Tt=平均捻度读数/5(捻/10cm)(退捻加捻法) (捻/10cm) 捻度Tt=平均捻度读数/2.5(捻/10cm)(直接退捻法)(捻/10cm) 2、捻系数=TtNt 20 五、思考题 1试述Y331L(N)型数字式纱线捻度机测定单纱捻度的原理。 2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3单纱与股线的捻度测定方法为何不同? 4测定单纱捻度时为何左夹头定位螺栓要按细纱伸长范围进行调整,若不控 制单纱的拉伸会产生什么后果? 21 实验十一

36、 纱线强度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HD021N型电子单纱强力仪的结构,掌握测定单根纱线强力的试验方法。参阅GB/T3916和GB/T14344。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试样 HD021N型电子单纱强力仪(有柜式和台式两种,如图7),纱线若干。 图7 HD021N型电子单纱强力仪 三、实验方法、步骤 1将试验纱线放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24h,进行调湿处理(有条件则做)。 2打开主机电源,仪器进入自检,完毕后按“设置”键进入参数设置状态。 3设置“实验方式”为:定速拉伸,隔距(试样长度):500mm,拉伸速度:500mm/min,试验次数:30,及其他参数。 4. 进入设置主菜单下的“校定

37、长”菜单,完成隔距校定。 5进入设置主菜单下的“力值复0”菜单,完成0点校定。 6退出“设置”进入测试状态,开机后也可以按上次设置的参数直接测试。 7夹好纱样,注意预加张力应符合纱线细度,必要时可以调节下加持器下面的张力器。 8按“拉伸”键,开始测试,纱线拉断后,夹头自动返回。打印机打印测试参数和测试结果。 9重复7,8步,直至达到设定次数。打印机打印统计报表。 10结束试验,切断电源。 四、实验报告 22 记录:温湿度,试样名称与规格,仪器型号,仪器工作参数,原始数据及各指标值。 结果:平均断裂强力= (CN) 平均断裂强度= (CN/tex) 五、思考题 影响强力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

38、3 实验十二 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及有关试验方法,对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依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机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样 Y511B往复式织物密度分析计或Y511C织物密度镜(如图8所示),机织物数种。 图8 Y511C和Y511B织物密度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 (l)直接测数法: 试验时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 或纬纱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 对准,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 直至刻度线与刻

39、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 50mm中的纱线根数。 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 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 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5中的规定进行。 表5 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图2 密度点数方法 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在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起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作1根计,如图2所示。 计算指标,将所测数据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并求出

40、平均 24 值。密度计算至0.01根,修约至0.1根。用平均值计算出径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2)织物分解点数法 凡不能用密度计算出纱线的根数时,可按上述规定的测定次数,在织物的相应部位剪取长、宽各符合最小测定距离要求的试样,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再用小钢尺测量试样长、宽各达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允差0.5根纱。然后对准备好的试样逐根拆点根数,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 四、实验结果计算 织物平均经纱密度= 织物平均纬纱密度= 织物经向紧度= (%) 织物纬向紧度= (%) 织物总紧度= (%) (根/10cm) (根/10cm) 25 实验十三 织

41、物厚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GB/T382097规定的试验方法,对织物的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实验,了解织物测厚仪的结构,掌握织物厚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用具及试样 织物测厚仪及附件,测厚仪如图9所示。机织物、针织物若干。 图9 织物测厚仪 三、实验方法与程序 1、试样调湿和试验用的标准大气按GB/T6529的规定,采用二级标准大气,常规试验可采用三级标准大气。试样准备按国家标准GB/T 3820-97的规定进行(略)。 2、根据试样类型选用压脚和加压压力。 3、清洁压脚表面和基准板,放下压脚,调节指示表读数为零。 4、提升压脚,将试样平整、无张力地放在基准板上。 5、使压脚

42、轻轻压放在试样上并保持恒定压力,从压脚接触到试样开始,经过30s立即读数。 6、按上述步骤对每块布测10个不同部位,求平均值。 四、实习报告要求 1、记录:试样名称与规格、仪器型号、仪器工作参数、原始数据、环境温湿度。 2、计算:织物厚度平均值,用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6 实验十四 织物长度与幅宽测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T4666-95、GB/T4667-95规定的试验方法,对织物长度和幅宽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掌握织物长度和幅宽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并了解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用具及试样 实验用具为钢尺,试样为机织物试样两种。 三、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织物长度测试 1、方法 整段织物放在试验用的标准大气中调湿,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至少经24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