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842487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区位专题第一部分 知识结构社会经济自然农业区位 经济因素自然 区 位 工业区位城市区位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 环境因素游览价值自然交通区位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旅游区位社会经济地区接待能力人口区位环境承载量自然社会经济第二部分 知识梳理一、 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2)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3)地形。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地形的坡度。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

2、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山脉的坡向。迎风坡的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4)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2)交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3)政策。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

3、)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4)科技。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5)工业基础。(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7)风俗习惯。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大牧场放牧业: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商品谷场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

4、少地多。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乳畜业:市场、饲料供应。(三)农业布局:主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1)总体上,由这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源)决定了农业的种植作物,如热带适合热带作物。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草生长,因此就适合放牧业的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是适合草生长,所以也是适合发展放牧业的。(2)微观考虑: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地价与城市关系 单位面积产值 所需土地面积大小 生产所用水多少。 地形,如丘陵往往适合果园生长。-课本第9页活动题。(四)与区域地理结合考虑农业区位因素。中国区域各种农作物的分布:如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水果。世界区域:如英国的畜牧业,印度的小麦、棉花

5、、水稻、黄麻,热带作物分布、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区等等。二、工业的区位因素:(一)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资源。2、经济因素(1)原料: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2)市场: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家具厂、印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3)动力:消耗大量能源,如有色金属冶炼、早期的钢铁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4)劳动力: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密集型)。(5)技术:技术要求高,如飞机、精密仪表等。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密集型)。(6)地租:在城市地理中,工业区布局的

6、时候,受到地租水平影响。作为城市三个功能区之一的工业区分布离城市最远。3、社会因素(1)政策: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而将工厂设在不赢利地区。(2)个人偏好: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3)工业惯性:工厂区位不合理,但仍然保留,原因是搬迁费用高、政策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考虑等。(4)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客户类型:因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5)国防需求:如我国60年代时候的三线建设。4、环境因素(1)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2)污染水

7、源:污水排放口河流下游,水质要求上游。(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5、在考虑的时候,有时个三者要同时考虑,在比较之下找出最优区位。(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渐渐加强: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有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也在增加。(三)工业地域区位因素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条件:3、交通条件;4、市场;5、劳动力、技术、历史条件;6、农业经济基础等。三、城市的区位因素(宏

8、观角度)(一)自然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1)平原:大多数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3)山区: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在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设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温热雨林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荒漠干旱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沿河城市区位:河流汇合处 河运的起点和终点 河口处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二)社会因素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9、2、交通与城市区位(1)大城市一般建在主要交通线上。(2)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4、科技、旅游(三)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军事、宗教因素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学、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四: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微观角度)1、地域结构由于受到以下原因:历史原因政策社会原因经济原因-主要考虑的是地租理论。从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a、地价高低(与交通方便、离市中心距离有关)。b、功能区付租能力。最终哪个在这个地段愿付租金高,就属于哪个功能区布置。(具体就是书上的图要理解,06年全国卷就考了相关知识)所以,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从城市中心依

10、次向外分布。2、 布局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交通:考虑城市交通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工厂与居民区间关系:考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卫生防护带的布局。3、城市内部功能区区位因素考虑:1、 商业区:多位于市面上中心或街道两侧及干线交汇处,符合交通最优、市场最优原则。2、 工业区:按生产联系自然聚集;按城市规划,位于下风向、下游区,并沿交通干线向市外迁移,寻找低价位的厂址选择。3、 住宅区:尽可能方便生产、生活,与工业区间有防护带,在上风向上上游区。4、 CBD(大城市):一般在市中心,行政区与各市区都有便利的交通。5、 交通区:以城市边缘的内外连接处为佳。6、 旅游区:接近自然风景或名胜古

11、迹。7、科学文化教育区:自然环境较好或相对独立。五、交通的区位因素(一) 铁路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与地形图、区域地理联系。2、人文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因素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铁路对经济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3)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4)科技(5)战略意义:有利于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注意提醒:人文因素已经是主导因素。(二)公路交通建设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

12、: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与地质有关等等。以经过居民点为原则。这里可以与等高线图联系起来。六、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一)港口区位自然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海湾地形。人文条件:腹地、城市、政策、与其他内地交通联系。(二)航空港:1、气候条件:少雨雾,晴朗多,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2、地质条件:安全,地质稳定。3、地形条件:坡度小。4、与城市距离远近关系:适中。近主要考虑到噪音和能见度。 5、候鸟迁徙路线:避开它的路线,以防碰撞。七、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1、商业街: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2、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原则。3、商业中心城市:一要有稳定的服务区,作为商品的来源区和销售区;二要

13、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商品的集散。八、旅游的区位因素: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2 、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九、人口分布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联系城市

14、分布区位因素,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居住时间和移民历史、政治因素(联系区域地理中的巴西和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考虑)。第三部分 重难点剖析1、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如设问: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此类题型大都以简答、描述、论证等形式命题。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对工业区位的三大要点考虑,哪点能对应上就从哪点展开思考。【例】(年新课程卷第题)()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评析】此题看上去貌似平常,却暗藏许多玄机,“高起点,低落点”,“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判断理由、描述论证的能

15、力,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判断理由:根据地形(谷地)及文字提示(黄河沿岸某城市),判断出此城市为兰州,从而推出此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河流的上游;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从教材上看,分析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应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内容。【例2】(2004年全国文综.浙江等省用39题)(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4分)评析:这是一道呼应东北振兴热点的题目.通常说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

16、素可考虑:原料铁、燃料煤,大量工业用水,铁路、水路等运输状况,劳动力数量、素质,消费市场的远近,农业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协作等。根据题目中文字提示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出答案:煤铁(图示)有丰富的铁、煤矿产资源;东北密集铁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辽河水源、水运;辽河平原(隐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显然,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属于煤铁复合型,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料(煤铁)。【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06年高考全国1卷) (1)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7、明确题干要求,从水运的角度来评价两城市的区位特点。据图可知,A为武汉,处在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是来自三个方向的客货流的集散地。E为上海,处于长江的入海口,是水运的起点或终点。第(2)题考查了沿江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从图中看出,A、B、C、D、E五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且都位于长江沿线,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除交通便利外,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工农业基础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家副产品。参考答案:(1)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

18、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3:与区域地理结合是最近几年来考查的一种趋势。难度比较大,要对零散的区域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思路通畅。【例4】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1、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中国的农业地域分类与图示结合起来。从图中可以看出代表的谷物在河南省种植面积大。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淮河以北,暖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小麦种植。故代表的人物为小麦。从图中

19、还可以看出对应的人物在江西省种植面积最大,江西省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水田为主,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对应的人物为水稻。同理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代表的谷物在吉林省种植面积最大,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以玉米种植为主。所以对应的谷物为玉米。4:城市微观的区位知识掌握最终是要能正确的去规划好城市各种区域的布置,一般在大问题中会出现。对于这部分内容,还是应该把细节知识掌握好,然后当这些知识放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弄错。第四部分 练习和解析1 、“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又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

20、。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在“都市农业”模式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A.农业文化园休闲农庄禽蛋蔬菜基地B.禽蛋蔬菜基地农业文化园 休闲农庄C.休闲农庄城市绿化带 农业文化园D.农业文化园禽蛋蔬菜基地休闲农庄2、读山西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山西省某些地区生产的苹果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试对山西省发展苹果生产的条件进行评价,并简述其意义。(2)近年来云冈石窟有的雕像腐蚀剥落严重,试说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试根据山西省的资源优势确定该省的经济崛起战略。(4)针对该省存在的生态问题,应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和修复?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两地河流落差不可能为A1100米

21、B900米C700米D500米 (2)图中乙中南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分析该地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自然、人文原因及意义。(3)描述图乙中段的河流特征。(4)下表是重庆和长沙的气温资料,据图5分析甲、乙两地一月气温差异及原因。地 点重 庆长 沙一月均温()7.94.7(5)据图5甲分析重庆市的区位优势。(6)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崛起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证。中部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_;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图8为庐山1997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t

22、0为庐山所在位置)。据此回答(注意:双选题目)图81)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源数量规模大,占来庐山旅游总人数的50%B从t0 t1再由 t1t2,来庐山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衰减C庐山以东地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大于庐山以西地区D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的分布在以1000千米为最优吸引半径的范围内2)与黄山风景区相比较,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有A山上地域开阔且地势较平坦,夏季接待避暑疗养人员的能力大B“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旅游景观的知名度大C临长江干流、赣江和鄱阳湖,景区的水路通达度高D周边广泛分布花岗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地质地貌景观的

23、集群度高3)杭州某旅行社组团乘火车赴庐山旅游,所经铁路干线为A沪杭线 B京广线C浙赣线 D京九线参考答案:1、 A 2 、(1)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有黄河水灌溉;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意义:既能保持水土,又有经济效益。(2)原因: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煤粉;燃煤产生的酸性气体腐蚀雕橡。措施:运煤干线改道;加强酸雨治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立足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以果林业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加快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4)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要退耕还林、还草,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以果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农

24、业、节水农业;重点工矿区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以生物措施中心的土地复垦工作。3、(1)A (2)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具体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解决农村生活燃料(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建薪炭林等)。原因:该地区为低山丘陵,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生态系统脆弱; 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意义:立体农业有利于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减少耕地的压力;可以多层次布局,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3)流量大 河道曲折 流速缓慢 泥沙於积严重,形成悬河。 (4)长沙一月均温比重庆低。原因: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小,气候比较温暖; 长沙位于平原,其北部山地地势较低,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大,气温较低。(5)重庆的区位优势是: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煤天然气铁矿资源丰富;行政中心(直辖市)。(6)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有利条件: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影响。4、 BC,AC,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