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材料.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853088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病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猪病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猪病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猪病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猪病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病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猪病系统材料Eryueniao整理第一部分 猪病毒性疾病第一节 猪瘟(Hog cholera)一、概念 猪瘟(Hog cholera)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疫病毒属(Pestivirus)的一种单股RNA病毒。二、疾病的传播(一)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二)病猪屠宰时的污染物。(三)运输工具和饲养管理工具和其它动物均可携带病毒成为传染媒介。三、发病机理(一)侵入门户口腔粘膜或扁桃体侵入局部淋巴结24小时之后出现在血液48小时之后分布到病猪的全身各内脏(二)病毒血症 病毒侵入血液后损伤了全身的小血管内皮

2、细胞,并且破坏血小板,于病毒感染第二天造成血小板减少,第六天时血小板仅为正常值的20%。 由于血小板破坏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常引起全身各脏器的出血性变化。(三)病毒侵害淋巴组织 病毒在淋巴组织中生长和复制,损害了淋巴组织,造成脾脏、淋巴结、胸腺的淋巴组织发生萎缩和出血, 淋巴组织中的小动脉管壁形成透明变性,动脉闭合,弹性丧失,导致脾脏发生梗死。(四)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于感染后期在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寄生,损伤神经细胞,造成特异性的病毒性脑炎变化。(五)病毒血症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病毒侵害了免疫系统,感染后发生免疫抑制症,引起变态反应性肾小球肾炎。因此有人认为猪瘟是一种后

3、天性免疫疾病。四 病理变化(一)全身出血 皮肤出血、会厌软骨、膀胱粘膜、胆囊粘膜、心内外膜、各脏器的浆膜和粘膜表现出血第二节 伪狂犬病 (psedorabies)一、概念 伪狂犬(pseudorabies)是由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奇痒(猪除外)、病毒性脑炎剂神经节炎和流产。二、发病机理(一)病原 伪狂犬病毒为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e)的疱疹病毒(Herpesvirus),含双股DNA,病毒颗粒直径100150nm,产生核内包涵体。(二)传播途径 病毒和带毒鼠为传播源。病毒可经皮肤、黏膜、配种、哺乳引起传播。免疫注射的不洁针头是目前主

4、要的传播途径。(三)侵入门户 口鼻黏膜(24小时之后)侵入中枢神经出现在血液分布到病猪的全身各脏器三、病理变化(一)病毒性脑炎(二)间质性肺炎(三)肝脏、肾脏、脾脏的渐进性坏死,尤其在肝脏坏死灶中常见核内包涵体。第三节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一、概念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症是由病毒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表现为流产、呼吸困难和全身皮肤及耳部蓝紫色,又称“蓝耳病”。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PRRSV是一种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65nm 。(二)侵入门户 口腔、鼻腔、腹腔、生殖道、肌

5、肉均可感染,感染后可从唾液(42天)、精液(14天)和乳汁(43天)中排出。 (三)发病机理 仔猪可在子宫或产道中感染,交配和注射针头及污染物可造成横向传播。三、病理变化(一)流产:母猪感染可造成死胎和木乃伊化,胎儿处于不同的发育期死亡,同时造成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二)呼吸困难主要发生在仔猪或公猪表现为病毒性肺炎(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第四节 猪细小病毒 (porcine parvus virus PPV)一、概念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生产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流产和死胎,而母体则无明显症状。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直径20nm 。(二)发病机理1 母猪

6、怀孕前自然感染科产生主动免疫2 公猪精液(口腔感染58天后,睾丸可出现病毒)可能为主要传播途径。3 胎儿死亡是由于病毒损伤了多种组织和器官。 三、病理变化(一)死胎、木乃伊化(二)病毒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三)病毒性脑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四、鉴别诊断(一)呼吸繁殖综合症(二)伪狂犬(三)日本乙型脑炎第五节 猪流感(porcine flu.)一、概念 猪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液、发热和衰竭。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流感病毒为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其血凝素(H)和神经氨基酸酶(N)一般为H1N1或人源H3N2。(二)发病

7、机理:空气传播25天全群发病人畜间自然交替不同血清型间无免疫性 三、病理变化(一)病毒性肺炎伴发明显的小叶间水肿。(二)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三)肺泡水肿(蛋白水肿液)。(四)常伴发巴氏杆菌感染。四、鉴别诊断(一)呼吸繁殖综合症(二)伪狂犬(三)日本乙型脑炎第六节 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B encephalitis)一、概念 猪日本乙型脑炎(JE),是一种以蚊虫为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二、 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J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RNA病毒,病毒直径40nm 。(二)发病机理蚊虫叮咬血液脾脏、肌肉中枢神经公猪睾丸及母猪子宫 三、病理变化(一)流产、死胎胎儿呈梯度性死

8、亡。(二)公猪睾丸炎、肿胀、精子生成障碍。(三)病毒性脑炎伴发脑水肿四、鉴别诊断(一)呼吸繁殖综合症(二)伪狂犬第七节 猪冠状病毒感染(diseases caused by coronaviruses)一、概念 猪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仔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性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仔猪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流行性腹泻(PED)均由冠状病毒引起。 TGE病毒2周龄仔猪呕吐、腹泻和100%死亡率。 PED病毒引起45周龄仔猪的急性腹泻,死亡率约为5080%。(二)发病机理 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季节常为冬季。 流行性腹泻为全年各季均可发病。 病毒粒

9、子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中,造成肠绒毛破坏,绒毛萎缩,隐窝上皮增生进行修补时,造成 绒毛与隐窝比例失调。三、病理变化(一)传染性胃肠炎剖检可见仔猪胃内乳汁稀薄不凝固,肠系膜乳糜管空虚。(二)流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小肠膨胀,充满大量黄色液体。(三)显微检查:TGE和PED的病变主要在空肠和回肠。TGE肠绒毛和隐窝的比例为1:1,而PED绒毛与隐窝的比例为3:1。四、鉴别诊断(一)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二)猪瘟(三)伪狂犬(四)轮状病毒第八节 猪轮状病毒感染(disease caused by Rotavirus)一、概念 轮状病毒为猪消化道的“条件病原微生物”,当仔猪受寒或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严重的腹泻

10、和死亡。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病毒粒子无囊膜,电镜下呈车轮状外观。(二)发病机理 感染1248小时,小肠黏膜即可布满病毒,2472小时,小肠绒毛开始萎缩。病猪因脱水、酸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5到10日龄内的仔猪感染后病情严重,呕吐、腹泻、死亡率高。13周龄感染死亡率低,仅为腹泻,常为仔猪断奶腹泻症的病因。 三、病理变化(一)病变仅限于小肠1/22/3肠断,肠壁变薄、膨胀、充满水分,乳糜管内不含乳糜。(二)显微变化:小肠绒毛萎缩、隐窝上皮增生,随感染日龄不同而病变程度不同。四、鉴别诊断(一)TGE和PED(二)大肠杆菌病第二部分 猪细菌性疾病第九节 猪胸膜肺炎(Actinobacillu

11、s pleuropneumoniae)一、概念 猪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的急性、热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胸膜肺炎放线菌,原名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或猪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有荚膜和菌毛。(二)发病机理病原居于呼吸道,潜伏几小时数天,气温突变、转群可能促发本病。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肺部病变。三、病理变化(一)病猪严重呼吸困难,死前口鼻流出出血性液体。(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并造成粘连或伴发纤维素性心包炎)。(三)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肺组织出血、坏死、水肿、纤维素渗出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四、鉴别诊断(一)猪流感(二)猪肺疫第十节 猪链球菌病 (porcine str

12、optococcus)一、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猪表现为消瘦、神经症状、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肺炎。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链球菌(stroptococcus) 种类较多,现已分离出35个菌株,分为32个荚膜型,其中914亚型可引起仔猪发病。(二)发病机理:呼吸道和外伤血液和淋巴全身各器官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败血症 三、病理变化(一)皮肤淤血、出血(二)化脓性脑膜炎(三)小叶性肺炎(四)心内膜炎(五)关节炎(六)淋巴结肿胀、出血、坏死四、鉴别诊断(一)猪瘟(二)伪狂犬第十一节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in pigs)一、概念

13、梭菌性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坏死性肠炎。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产气荚膜梭菌为G杆菌,可产生a-毒素和-毒素。(二)发病机理 细菌寄生于肠道黏膜上皮的顶端,造成坏死脱落,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细菌进入肌层或肠系膜外产生大量气体形成气泡。 仅注射毒素时也可引起坏死性肠炎。 三、病理变化(一)肠浆膜的气泡形成。(二)坏死性肠炎,仅见于空肠和回肠。四、鉴别诊断(一)回肠炎(二)仔猪副伤寒第十二节 猪大肠杆菌病(Disease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一、概念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有新生仔猪大

14、肠杆菌慢性腹泻,断奶后腹泻和水肿病。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病原为大肠杆菌(二)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主要黏附于小肠下段的黏膜上皮,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动物腹泻和水肿病。 三、病理变化(一)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生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腹泻,病变仅见于小肠,以空肠和回肠较为明显。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肠炎或胃肠炎。(二)水肿病:眼睑、前额和唇部水肿,胃肠黏膜及固有层水肿、脑水肿。四、鉴别诊断(一)TGE和PED(二)链球菌病(三)伪狂犬第十三节 增生性肠炎(Ileitis)一、概念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增生性肠病,是小肠和结肠黏膜增生形成肠腺瘤样结构,又称为肠腺瘤病或回肠炎。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

15、病原 病原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又称劳氏细胞内菌(lawsons)。(二)发病机理 肠道感染后810天即可出现病变,21天时病变达到高峰,使肠道黏膜陷窝上皮增生形成腺瘤样结构,病猪表现为消瘦和不规律腹泻。 三、病理变化(一)急性出血性回肠炎(二)回肠坏死性肠炎(三)肠腺腺瘤形成四、鉴别诊断(一)细菌性肠炎(二)劣质饲料引起的肠炎(三)梭菌性肠炎第十四节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一、概念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丹毒杆菌为G+杆菌、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二)

16、发病机理:经消化道或蚊虫叮咬侵入机体败血症全身器官损伤皮肤小动脉炎自身免疫反应 三、病理变化(一)败血症脾肿、淋巴结充血、水肿和出血,肾脏肿大、出血卡他性或出血性胃肠炎,肺脏淤血、出血。(二)皮肤疹块全身厚皮肤及薄皮肤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镜检为动脉炎。(三)心内膜炎或关节炎,由变态反应引起。(四)皮肤坏疽由动脉炎形成的栓塞,由坏死形成干性坏疽,皮肤龟裂和脱落。四、鉴别诊断(一)猪瘟(二)细菌性肠炎第十五节 猪霉形体肺炎(mycoplasmosis)一、概念 猪霉形体病又称猪喘气病或地方流行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喘,多呈慢性经过。二、发病机理(一)病原 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 p

17、neumoniae),直径110225nm,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二)侵入门户飞沫感染呼吸道黏膜肺组织心叶、尖叶、中间叶、膈叶前下缘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三)发病过程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融合性肺炎三、病理变化(一)支气管炎(二)支气管周围炎(胰变)(三)肺气肿(四)肺门淋巴结肿胀(五)心力衰竭第十六节 猪巴氏杆菌肺炎(Pasteurellosis)一、概念 猪巴氏杆菌病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肺疫。二、发病机理(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i)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兼性厌氧。多杀性巴氏杆菌由五个血清型A、B、C、D、E,其中A、B、

18、D感染猪。(二)发病机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不是原发性,而是继发于猪瘟、伪狂犬、霉形体等病。感染后迅速引发以嗜中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化脓性病变。从而造成内毒素性休克和呼吸困难。三、病理变化(一)咽喉及颈部的急性水肿又称“锁喉风”。(二)大叶性肺炎及胸膜肺炎又称“烂肺病”。(三)渗出性支气管肺炎。四、鉴别诊断(一)猪瘟(二)放线菌性胸膜肺炎(三)猪流感(四)伪狂犬第十六节 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osis)一、概念 猪附红细胞体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病猪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衰竭。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立克次体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19、0.22m,呈单个或链状寄生于红细胞上 。(二)发病机理: 附红细胞体由外伤或寄生虫叮咬进入机体后,寄生于红细胞,使红细胞表面结构改变并变形,变形的红细胞在脾脏中清除,可形成溶血性贫血及黄疸。 三、病理变化(一)贫血造成厌食、消化不良、反应迟钝、生长缓慢。耳端缺血呈现大理石样斑纹或暗红色。(二)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受胎率低、流产或死胎。(三)剖检可见皮下组织黄染、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四、鉴别诊断(一)回肠炎(二)仔猪副伤寒第三部分 猪寄生虫病第十八节 猪球虫病(coccidiosis)一、概念 猪球虫是由猪等胞球虫引起的新生仔猪重要的肠道原虫感染,表现为腹泻或成年猪感染后的轻微症状。二、病原及发病机理(一)病原 病原为寄生于猪肠道的球虫有艾美耳球虫和等胞球虫。仅等胞球虫具有致病力。(二)发病机理 孢子化阶段在体外进行,脱囊膜阶段在胃中进行,内生殖阶段在小肠中进行,病重时可达结肠。球虫在小肠黏膜中寄生引起上皮细胞破坏、肠炎和腹泻。 三、病理变化(一)空肠、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二)显微病变: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坏死性肠炎、黏膜上皮可见不同时期的裂殖子。四、鉴别诊断(一)回肠炎(二)仔猪副伤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