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862529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能够正确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推理的能力;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

2、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二、教学流程安排序号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1复习与回顾回顾之前学习过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3学习发现的平行线第一个性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3、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推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5巩固新知 深化理解检验新知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6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知识的学习,比较区分判定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7小结与布置作业梳理知识,学生获得巩固和发展。三、教学过程设计序号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1问题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承上启下。2问题1.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产生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出课题。3问题1课本的“探究”部分,通过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有什么关系?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21.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2.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问题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问题31.你能结合图形,表达你得到的结论吗

5、?如果 ,那么 1= 2 。2.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性质1)简称: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依次回答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锻炼学生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性质1进一步理解。4问题1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呢?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思考、回答进一步强化底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引入例1的学习做铺垫。1.你能用性质1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 师生活动:学生口述推理过程(学生可能使用邻补角或对顶角的

6、关系推导内错角的关系)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或互相作补充。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2.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做板演。根据板演情况,师生共同做修改或补充。在此更多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过多强调格式,多给学生鼓励。3.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出上述结论吗?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性质2)简称: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4.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2吗? 如果 ,那么 。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问题2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我们研究了同位角和内错角,那么同旁

7、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由性质1推出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吗?文字语言: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性质3)简称: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 如果 , 那么 .教师提出问题。首先,学生动笔操作、回答计算结果。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探索规律。教师板书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中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团队意识得到加强。5问题教师提出问题。首先,学生动笔操作、回答计算结果。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

8、例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6问题1.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性质判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归纳: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判定:角的关系线的关系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点评,对回答出色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错误的回答及时地给予纠正。使学生在前面的实例中,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7小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2.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梳理知识,使概念进一步清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巩固和发展。布置作业:1.教科书练习题1、2题2.预习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对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应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巩固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