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869702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废墟的召唤说课稿及教案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一、说教材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1)废墟的召唤是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也是继家之后第二篇精读课文。废墟的召唤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2)学生对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启迪下,观察生活,认识历史,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学习从

2、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并且掌握此类散文的表现手法。2、教学目标(1)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2)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本文俊逸灵秀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二、说教法1、教学对象分析(1)心理特征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2)知识储备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阅读哲思散文的能力,他们能理解文章

3、大意,但以散文的形成思路,选材、组材的特点特别是对富有深义的句子的理解掌握不扎实,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从文学艺术方面去理解、去欣赏、深入挖掘文章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2、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启发法、讨论法。对于议论性散文阅读,学生底子薄,有些知识点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的知识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引导,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学习效率。3、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的感情认识往往大于理性认识,对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可采用教学短片和实物图片进行教学,能促使

4、学生积极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授课地点选择多功能教室,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图片文字,链接并播放音乐进行教学。三、说学法散文教学要打破教师逐段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因此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论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主题的探究,都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5、。在学习中,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让他们展开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四、说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顾导入昨天,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圆明园部分景区重新修建,恢复原貌,向游人开放的消息。可是文章结尾处却说“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作者为什么想要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的心灵来理解作者的

6、情感。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本课堂,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二)寻读课文,初探主旨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法读书,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的段落句子。并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句子。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速读、朗读和用圈点勾画法学习的能力。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2、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作者前后的描写的景物竟如此的不同,为什么?学生活动设计: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向全班同学

7、汇报讨论结果。明确:(1)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3)“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

8、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是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生成的,文本是阅读的起点,而不是阅读的终点。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变化,展现作者心灵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提升。(三)精读

9、语段,品析语言教师活动:布置:速读全文,使用批注读书法,批注以下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1、最能引起我联想的句子是为什么?激发联想(19段)学生设想回答: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紫藤萝花瓣啊。2、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为什么?深入主题学生设想回答:(12段、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改造凝固的历史。 3、我还不能理解的句子是引导质疑学生设想回答:18段:“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学生活动:1、速读

10、全文 2、批注相关句子 3、陈述批注理由 4、有感情朗读 5、学生相互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意图: 总体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在碰撞中得以张扬。1、训练批注读书法2、引导学生有层次的理解、赏析句子,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层次的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话文本,走近心灵1、与文本对话 “废墟”召唤的是什么?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嘘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

11、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文本后,再次整体上感知本文的写作主旨。 2、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是作者,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学生明确: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宗璞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

12、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而“知人论世”,从而更好地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体味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作者的自身的背景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所创作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3、与心灵对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那么仁人志士已经尽了的责任是 ? 我能尽的责任是 ?我们这一代人能尽的责任是 ?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五)小结本文,想说就说教师活动:布置

13、: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我认为本文妙在 我的理由是 (可以从本文的思想、意境、语言等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总结设计意图: 1、品味文章的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2、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六)拓展写作,牛刀小试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学习本文的写法,描写一段景物,并在描写中融入你的独特情感。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2、训练景物描写能力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七)板书设计苍凉衰败 景物对比 担负责任美丽娇艳 揭示主旨废墟的召唤 凄凉阴沉 投身变革 情感变化 向往憧憬废墟的召唤教 学 设 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14、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散文教学要打破教师逐段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因此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论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主题的探究,都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先采取教师范读、学生接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学习中,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让他们展开辩论,充分

15、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1)废墟的召唤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也是继家之后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2)学生对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启迪下,观察生活,认识历史,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学习从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并且掌握此类散文的表现手法。(3)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品味文章语言,来完成教

16、学目标。废墟的召唤以富有哲思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充分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哲思散文的兴趣。2、教学对象分析(1)心理特征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2)知识储备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阅读哲思散文的能力,他们能理解文章大意,但对散文的形成思路,选材、组材的特点,特别是对富有深义的句子的理解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师利用多谋体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从文学艺术方面去理解、去欣赏、深入挖掘文章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

17、的。三、教学目标1、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2、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本文俊逸灵秀,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的感情认识往往大于理性认识,对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本节课采用教学短片和音乐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授课地点选择多功能教室,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图片文

18、字,链接并播放音乐和教学短片进行教学。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回顾导入昨天,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圆明园部分景区重新修建,恢复原貌,向游人开放的消息。可是文章结尾处作者却说“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作者为什么想要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的心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本课,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二)寻读课文,

19、品味美点 初探主旨教师活动:布置任务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法读书,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的段落和句子,并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和句子。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速读、朗读和用圈点勾画法学习的能力。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2、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面对园明园的废墟,作者前后的描写的景物竟如此的不同,为什么?学生活动设计: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明确:(1)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

20、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3)“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

21、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设计意图: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是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生成的,文本是阅读的起点,而不是阅读的终点。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变化,展现作者心灵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提升。(三)精读语段,探究主旨教师活动:布置:速读全文,使用批注读书法,批注以下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1、最能引起我联想

22、的句子是为什么?激发联想(19段)学生设想回答: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紫藤萝花瓣啊。2、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为什么?深入主题学生设想回答:(12段、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改造凝固的历史。 3、我还不能理解的句子是引导质疑学生设想回答:18段:“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学生活动:1、速读全文。 2、批注相关句子。 3、陈述批注理由。 4、有感情朗读。 5、学生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意图

23、: 总体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在碰撞中得以张扬。1、训练批注读书法。2、引导学生有层次的理解、赏析句子,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层次的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废墟”召唤的是什么?明确: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嘘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所以“召

24、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文本后,再次整体上感知本文的写作主旨。 2、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是作者,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明确: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宗璞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

25、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而“知人论世”,从而更好地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体味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作者的自身的背景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所创作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3、与心灵对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那么仁人志士已经尽了的责任是 ? 我能尽的责任是 ?我们这一代人能尽的责任是 ? (五)小结教师活动:布置: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我认为本文妙在 我的理由是 (可以从本文的思想、意境、语言等方面思考)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总结设计意图: 1、品味文章的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2、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六)拓展研究,写作训练: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描写一段景物,并在描写中学习本文的写法,融入你的独特情感。 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2、训练景物描写能力和联想的写作手法(七)板书设计苍凉衰败 景物对比 美丽娇艳凄凉阴沉废墟的召唤 情感变化向往憧憬担负责任揭示主旨投身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