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87513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研究生 邵悦冰 730070摘 要:马泰松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且在音乐美学领域也有许多著述,并对音乐的本质、内容和形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美学思想的新主张,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根据马泰松在在这方面的主要著述,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做初步的整理与探讨。关键词:马泰松 音乐美学思想 旋律 情感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中的美学问题,是一门具有音乐哲学

2、性的学科。在西方整个巴洛克时期,“音乐怎样才能打动听众的情感”这个美学问题成为许多音乐家关注的焦点,形成了一种叫做“情感论”的理论。马泰松是巴洛克时期“情感论”音乐美学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促进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我们选其美学思想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音乐艺术的源泉来自自然音乐艺术来源于自然生活,音乐艺术的创作除了对自然生活的深刻体会,还依赖于艺术家的才能、灵感、情感。很多优美的音乐也来自于生活,自然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拉莫认为和声的作用大于旋律,他主张人们更多关注音乐自身的形式。然而马泰松的观点则与拉莫恰恰相反,

3、他认为数学不是音乐的心脏和灵魂,音乐动人的力量来自声音的巧妙的多样的结合,音乐需要人的全部经验和情感,音乐艺术来源于自然生活。二、 音乐能够表达人的意向、心情、情感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表达人的意向,唤起人们的情感。这种观点在当时形成了一种叫做“情感论”的理论,马泰松就是巴洛克时期“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马泰松主张音乐能表达人的意向、心情及情感,他相信音乐的情感力量,认为在音乐的诸要素中,如节奏、调式、调性、速度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情感性。马泰松在理性精神的影响下,形成理性主义的情感说观点,他指出:“感情作用于人的心或灵魂,主要通过巧妙的、经常更换的、层出不穷的结合,通过多样化、

4、混合、提高、降低、跳跃、停顿以及数以千计的其他手法,而决定这些手法的,只是受过教训而从自然和经验获得智慧的人的内心的崇高本领。” 引自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2. 三、 旋律是音乐完美的最高峰在西方18世纪的音乐史中,以法国为中心发生了三起重大的争论,第一起争论就是“旋律派与和声派之争”,同时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争论的焦点旋律和和声孰轻孰重。 “旋律派”与“和声派”的争论,实质上是音乐美学领域中的一场“情感论”与“形式论”之争,在随后的二百多年里,这种争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延续着,它构成了近代西方音乐美学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马泰松认为旋律是音乐完美的最高峰

5、还体现在旋律艺术的特性和规律上,他认为音乐创作由发明、布置、加工、装饰、演奏五个阶段组成,旋律具有灵活、优美、明确和流畅四个特征。他总结33条作曲规则,认为只要善于运用这些规则,就能达到尽可能的完美. 四、 音乐必须是优雅的音乐应是优雅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音乐要想打动听众,感动听众,首先必须具备音乐的可听性、优雅性。音乐本来就是旋律优雅性的表现,通常我们认为所谓的音乐就是旋律和和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只强调音乐的旋律和和声,但马泰松认为,旋律及和声不仅是音乐的重要方面,优雅性同样也是是音乐最重要的方面。 五、 提倡混合风格在多年来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各种音乐的风格也已形成。在最近的时代,我们已

6、经目睹了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迅速游行,混合风格的音乐各式各样。马泰松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比如说:“德国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意大利人善于演唱和演奏、英国人善于做出有份量的批评、法国人善于使听众活的消遣”等等,如果能混合不同民族的音乐,那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促进了音乐新的创作。六、 应造就完美音乐家马泰松认为,现代音乐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者型音乐家,他们专心于音乐研究,深刻的理解音乐的性质、目的。第二类为业余爱好者,他们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对其进行研究。第三类为工匠型音乐家,马泰松认为,这种音乐家是导致音乐衰落的直接原因。在目前,我国的一些音乐老师们就属于工匠型音乐家,都是

7、机械性的创造音乐,教导学生。应杜绝这一现象,做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就像17、18世纪比较普遍的一种音乐美学观念“把音乐作品当作一篇精心策划而激动的演说”一样,用音乐表达情感做一位完美的音乐家。结 语:马泰松的音乐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特征,即:着重表现激情的状态,并为加强这种表现的力度而有意突破固有的平衡与协调。马泰松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使观众的心灵产生共鸣,他努力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揭示出来。参考文献:1(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3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作者信息:邵悦冰,女, 1987年出生。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器乐演奏与教学方向研究生。联系电话:15294225068;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邮编:730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