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8913013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课堂的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创设故事式情境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

2、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同

3、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二、以旧引新式导入法所谓“旧引新式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

4、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五年级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

5、”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三、开门见山式导入法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

6、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这种方式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例如,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在导入时,我直接呈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几个实物图的相同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生很快的就认出梯形来,此时,我又问,你们想知道关于梯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立马回答说:“平行四边形有底和高,我想知道梯形有没有底和高呢?”,于是我回答说:“当然有啦,不过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有一些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四、巧设游戏导入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

7、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例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可以利用摸彩球游戏,老师按不同比例把几种颜色的球放在一个盒子里,由学生摸球,老师猜或学生猜出球的颜色,从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游戏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同时又可以省时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总之,导入方式,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

8、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窗体顶端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也要精彩鼎湖区永安镇中心小学 梁佐华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一、开门见山教师在授新课之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

9、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二、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三、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

10、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四、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五、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

11、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六、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六个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只以上六种,但无论如何设计,都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窗体底端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来源:本站 | 作者:张凤平 | 日期:

12、2009年4月17日 | 浏览2533 次有人说好的老师一定要是一个“好的编剧,好的演员”,与其它职业相比,老师的职业有很多地方都是与众不同的,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时刻在意,即所谓的言传身教,而且在每个40分钟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完全取决教学的气氛、对象和目标。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

13、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导入新课的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别,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式

14、导入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这种方式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例如,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在导入时,我直接呈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几个实物图的相同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生很快的就认出梯形来,此时,我又问,你们想知道关于梯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立马回答说:“平行四边形有底和高,我想知道梯形有没有底和高呢?”,于是我回答说:“当然有啦,不过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有一些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

15、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2.以旧引新式导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五年级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

16、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3.创设情境式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课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例如,一年级找规律,课前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间隔排列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而后,通过“兔子、蘑菇、篱笆、手帕”为学生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发现

17、、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孩子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讲故事式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

18、画蛇添足。例如,四年级上册用画表格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其实课本呈现的例题学生早就会做了,但在上课前,我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喝瓶子里的水?”,这时,教室里热闹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有的孩子满脸的疑惑,今天老师怎么了?数学课竟然给我们讲语文里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就等不急了,“我会用手拿起瓶子来喝水”,“我会用吸管吸”,“我把它导进杯子里喝”,方法五花八门,都能喝到瓶里的水。我趁机告诉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精彩的课堂

19、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5设悬念式导入法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仅仅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四年级下册在教学三角形特性这节课之前,我们学校正在做教师宿舍,上面的屋梁是人字形的,上课前,先带学生去看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问:“你们知道这屋梁为什么是人字形的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疑问,

20、引起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随即指出,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果也很好。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种,如实物演示、类比迁移、实际操作、做游戏等等,远远不止以上的物种,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教学氛围。艺术的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

21、活的能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引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掌握导入技能,下面就在导入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做简单的介绍:1. 简单明了。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讲究效益和效率,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课前的导入是引子,导入时不能夸夸奇谈占用大量时间,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上课时教师力求要做到简单,通过简单的情境、故事、游戏、问题导入新课。也就是说教师应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

22、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2.有趣新颖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心中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再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乐学、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3.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

23、着教师讲课走。4.有针对性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导入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总之,导入方式,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入艺术东港区三庄镇竖旗小学 宋秀荣 邮编:276822 联系电话:8892018【内容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

24、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导入艺术:一、旧知导入,过渡自然;二、故事导入,妙趣横生;三、故事导入,寓学于乐;四、设疑导入,扣人心弦;五、操作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老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关键词】导入 学习兴趣 积极性 探究欲望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的确,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

25、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一、旧知导入,过渡自然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出来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因此,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与新知识中有关的旧知识调取出来,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为引进新知作铺垫

26、,形成正迁移。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我从讲评学生作业导入。出示复习题: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1、540平方米=( )公顷,2、5时=( )日,3、67分=( )时,前两道题没有什么问题,到了第三道题有几个学生答案写成了60/67,我让其中一个学生起来说理由,这名学生说用60除以67得出来的。我说,那不是违背了做题规律:从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用原数除以进率。这名同学说:“可是如果这样做,就得到67/60,那就不对了啊!”我说:“为什么会不对?”他说:“因为分子大于分母啊!”我又打破砂锅问到底:“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不是分数了吗?”就有同学说:“是,是假分数。”“很好,这名同学给这类分数起了个很好

27、的名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那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我们应该叫做什么呢?”“真分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又出了一道题60秒=( )分,学生得到60/60,有的学生说可以是1,我说:“很好,你能举几个结果是1的分数吗?”学生纷纷举例,我又问:“这样的分数,我们应该把它们归到真分数一类,还是假分数一类呢?”学生都同意归到假分数一类,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能力得到了发展。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做了如下铺垫:1、15030=(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10,商是(

28、 )2、你还记得商不变规律吗?。3、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吗?由商不变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既然分数与除法有那么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数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巧妙地沟通了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能化生为熟,化难为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通过提问复习与新课内容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由此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二、故事导入,妙趣横生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

29、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例如,用排水法学习不规则物体的时,我先是给学生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我问学生:“你知道乌鸦为什么能喝道杯子里的水?”学生兴趣盎然的回答。我趁机导入新课,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个土豆,让学生求出土豆的体积。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许多老师在执教时就喜欢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如: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

30、3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你们就清楚了。这样的故事,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到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来。三、游戏导入,寓学于乐在众多形式的数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

31、通过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动口、动手、动脑,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使学生既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其大脑思维的开发,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往往能收到一举多得的功效。在执教可能性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和学生做起了摸球游戏,把球放在一个“魔盒”里,由学生摸球,其他同学们当小小猜想家,从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游戏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身心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省时而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四、设疑导入,扣人心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

32、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学生就会有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设疑导入的启发思维的功能,在导入时通过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这样设计导入:老师有一个绝活,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可以说个数来考考老师,如果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在学生报数,老师判断之后,提问:现在你们相信了吧,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目标,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自然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五、操作导入,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

33、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实践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布置任务:“你能从这张纸上找到它的1/4吗?”学生一听,兴趣来了。纷纷动起手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还找到了不同的1/4,培养了创新能力。又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我课前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在短时间谈话后,我让

34、学生各举起自己准备的叶子,先让他们沿叶子边沿摸一圈,还让一名学生上前来摸老师准备的叶子的边沿,接着我让学生说:你摸了叶子的哪里到哪里?在学生操作摸了不同形状的叶子的边沿一圈后,对周长也就有了比较直观、比较形象的认识。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学生就会在兴趣的感召下想多了解一些周长的其他认识。当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远不止我所罗列的这些,还有实例导入、演示导入它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窗口,创设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给学生提高生动、具体、有效的情境,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为整节课的成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