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974196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化关系1.物质的不同分类,元素性质,性质,组成和结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得失电子,微粒的直径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全部,不,强,化学反应,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种类 及多少,_反应_反应_反应_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或生成,_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_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热效应,_反应 _反应,离子,可逆,吸热,放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其发生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而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降低。,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以Ca

2、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写,拆,删,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_,把易溶且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_,删去方程式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_,检查方程式两边_、_ 是否守恒,CaCO3+2HCl=CaCl2+CO2+H2O,CaCO3+2H+2Cl-=Ca2+2Cl-+CO2+H2O,CaCO3+2H+=Ca2+CO2+H2O,元素原子个数,电荷数,注:不能拆的物质为沉淀、水、气体及弱电解质(两弱酸一弱碱:CH3COOH、HClO、NH3H2O),书写离子方程式要点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 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如

3、:CH3COOH、HClO、NH3H2O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成化学式。如Ca(OH)2 3、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如HCO3- 4、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5、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如CO2、SO2通入石灰水;Fe与硝酸反应;Cl2通入FeBr2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的“量”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Cl-Br-Fe2+I-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

4、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6、酸式盐与碱反应涉及到的“量”,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 如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1)NaHCO3与Ca(OH)2NaHCO3溶液足量定Ca(OH)2为1 mol,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澄清石灰水足量(定NaHCO3为1 mol), HCO3-+Ca2+OH-=CaCO3+H2O。 (2)Ca(HCO3)2与NaOH往足量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OH-+HCO3-+Ca2+=Ca

5、CO3+H2O。往足量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Ca(HCO3)2: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7、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如:AlCl3与NaOH、Na2CO3与HCl 如:AlCl3滴加到NaOH溶液中: NaOH滴加到AlCl3溶液中:,判断离子共存要点 一色 Cu2+(蓝色)、Fe3+(黄棕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 二性 在强酸性(H+)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CO32-、SO32-、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在强碱性(OH-)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NH4+、Al3+、Mg2+、Fe3+等

6、)均不能大量存在; 酸式酸根离子(HCO3-、HSO3-、H2PO4-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三特殊 (1)NO3-与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与S2-、Fe2+、I-等不能共存; ClO-与S2-、SO32- (2)Al3+与CO32-、HCO3-;Al3+与AlO2-发生双水解; (3)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H2 + CuO = Cu + H2O,0,+2,0,+1,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定义:,1 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有局限性),2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 化学

7、反应,(从化合价分析),3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的化学反应,(从实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 性质(或能力)。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 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正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SO32-等。 3、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4、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5、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 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 反应。 如:Cl2通入FeBr2溶液时,先氧化Fe2+,再氧化Br-。,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