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元素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模块。但是,元素化学知识纷杂且难度高、知识面广。因此,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仍然有大量学生在元素化学部分的学习不尽如人意,待到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时才会发现收效甚微。分析元素化学这部分知识特点可以发现,元素化学知识较杂,从元素周期的认识到单个元素的学习,从单一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化合反应到性质、用途、制备等,都需要教师提升教师的整合性、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有效对接。虽然已经有较多教育工作者对元素化学部分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展开论述,但是对于整合性、系统性的元素化学部分的复习的教学设计分析还相对较少,并
2、且基于教、学、评这一完善教学体系的元素化学复习的论述更少。本文就元素化学复习教学中的教、学、评的一致性展开探索和分析,这对提升元素化学教学的系统性、提升元素化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共通过6章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撰写。第一部分(1-3章),绪论部分。这部分的撰写时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了解当前化学教学中的困境和现状,了解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第二部分(4-5章),正文部分.在这部分论文的撰写时,通过教学实践和访谈等方式,结合当前化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教、学、评在高中元素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和设计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教学设
3、计。第三部分(6章),结论部分。本部分在以上文章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评的应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述了在高中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评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在应用和设计论述了教、学、评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出了本文研究中还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价的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展望。通过本文的撰写,意在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让系统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在知识网络、知识应用、学习能力。关键词:元素化学;高中;复习;教学评价AbstractElemental chemistry is the basis for s
4、tudents to learn chemistry and is a key module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However, elemental chemistry knowledge is complex and difficult, and the knowledge is wide. Therefore, the teaching of the elemental chemistry part also consumes a lot of energy and time for the teachers, but there are
5、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elemental chemistry part. When the teacher guides the students to review, they will find that the results are minim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rt of elemental chemistry can be found that the knowledge of elemental che
6、mistry is more complicated. Fro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lemental cycle, the learning of individual elements, the valence of a single element, the compound, the chemical reaction, the nature, the use, the preparation, etc., all need teachers to upgrade teachers. The integration, focus on teaching de
7、sign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many educators who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the elemental chemistry part,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teaching design analysis for the review of the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elemental chemistry
8、 and based 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There is less discussion of the elemental chemistry review of this perfect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n elemental chemistry review teaching, which plays an i
9、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ystematic teaching of ele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lemental chemistry cont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completed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The first part (Chapters 1-3), the introduction
10、part.This part of the writing through the way of literature review,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ilemma and status quo in chemistry teaching,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learning, evaluation consistenc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analyze the core concepts.The second part (Chap
11、ter 4-5), the body part.In the writing of this part of the thesis,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chemistry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n elemental chem
12、ist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and formulates the teaching design accordingly. .The third part (Chapter 6), the conclusion part.Based on the above articles, this par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n the teach
13、ing of high school elemental chemistry,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content of high school elemental chemistry.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the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ecaution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n application and
14、design, 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i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outlook.Through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it is intended to help teachers optimize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ode,
15、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knowledge network,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Key words: elemental chemistry; high school; review; teaching evaluation;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第1章 引言11.1 问题来源和研究意义11.1.1 课堂教学的困境11.1.2教师教学21.1.3学生方面31.2教、学
16、评一致性研究的意义分析4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62.1 教-学-评一致性含义62.2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72.3教学评价理论82.3.1布卢姆学评价82.3.2 SOLO教学评价法92.3.3基于加涅教学目标的评价9第3章 发展源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第4章 元素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分析124.1 教学缺乏目标导向124.2教学设计缺乏合理性134.3对课程标准把握不足154.4缺乏完善的教-学-评系统164.4.1庞大的知识系统本身对教、学、评系统形成有阻碍174.4.2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难以实现174.4.3知识特点本身难以调和教师教学和学生需求18第5章 元素化
17、学复习教学中教、学、评设计195.1教、学、评一致性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195.1.1课堂教与学的一致性195.1.2教学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205.1.3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215.2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原则215.2.1 注重主体,教、学融合215.2.2关注学生,学、评一致225.2.3把握艺术,教、评优化225.3教、学、评一致的元素化学复习教学设计应用235.3.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235.3.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7第6章 总结与展望316.1研究结论316.2本文的局限性326.3展望33参考文献34参考文献第1章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
18、不断增加,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又对当前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当前教师的教育既拥有更多可供选配的条件性教学资源,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大增、学习压力变大、复习任务繁重,如何调配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面临的有一问题。元素化学部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只是体系庞大且知识点琐碎,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针对目前我国主流的三维目标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核心,调整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此
19、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教学模式走进了教师的视野。由于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已不同于新授课教学,除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外,还要不断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严密知识网络,才能实现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因此,应用教、学、评一致性这一理念开展元素化学复习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更有助于检测学生学习中的漏洞、更便于提升课堂反馈针对性、更便于学生获得教师针对性的解答。但是,目前教、学、评一致性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应用尚未获得普遍性的推广,应用其于教学活动时,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摸索,如何根据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如何设置学生活动、如何利用教学评价检测学生行为,如何将
20、三者的匹配程度不断提升,这还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较新的话题。因此,元素化学复习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对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1 问题来源和研究意义1.1.1 课堂教学的困境高中元素化学是一个庞大纷杂的知识系统。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从第三章的金属与及其化合物,到第四章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必修二中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到第三章的有机化合物再到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隶属于元素化学模块。从初步感知到深入分析,从基本结构到性质,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原理,从制备到应用,从实验设计到性质分析等等过程中,知识的纷杂和难度可见一斑1。此外,在知识的结构上,知识的整合和梳理虽
21、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学习,但若非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过程无法整合,依然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课堂实例分析,当前的高中元素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分别体现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等方面。1.1.2教师教学方面(1) 目标导向不足虽然当前无论是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都要求教师将完善的教学目标放置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要求教师制定从知识素养到能力目标到思维、到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目标引领。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元素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能从学生的认知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进行论述,但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却缺乏有效的对接。一
22、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教学核心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更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实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脱节,教学方法并不能起到推动教学目标达成的作用效果。这种教学现状存在的最大不足则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脱节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未能与教学目标吻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并未能如期达成。(2) 生成性教学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师生交互、相互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会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讲授过程或者实验等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在不经意间表述一些认识,无论这些认识正确与否,都给教师的教学释放
23、出了重要的信号,学生反馈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反映出学生在知识素养和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也对教师进一步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2。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并不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呈现貌合神离的现象。即便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但是缺乏深度的分析、缺乏对进步一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调控。例如,在化学键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化学键概念和分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区分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等化学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便是在复习时,仍有部分学生对于这几种化合价的分类难以区分,无法针对教师给出的化合物说明其中
24、包含的是哪种化合价。当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一问题时,学生的错误回答也就成为了教师进一步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方法的重要指导性因素,鉴别学生在分子式、电子式化合键的区别和特点等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更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便于教师提升教、学的一致性和针对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重视程度和挖掘程度不高,不得不说这是教育艺术中的一大缺憾。(3) 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不足教和学是双边活动,教服务于学,学始终占据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教是为了不教等表述可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比学生习得的本体知识更重要。但是,无论是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的极力号召,当前的教学依然未能
25、带领教师真正走出这一教学误区。对于复习课而言,知识的整合程度变高,知识体系更加严密系统,要求学生的分析思维、推理思维、归纳思维等思维能力要更上一层楼,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思维能力作为学习基础,以灵活性解决问题,以实现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3。另外,当前的高考化学也在题目的设计凸显了灵活性这一特点,对于学生的考察也不仅仅限于知识层面,更包含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这也是想教师教学释放一种重要信号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忽视学生的习惯、思维和能力的养成,知识本体仍然占据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半壁江山,教和学、教和评、学和评缺乏整合性,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和整合,导致了学生在当
26、前的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收获并不能满足当前的选拔要求,更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借用教师的培养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4) 缺乏学法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式都受到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及其理念的影响。如何针对高中元素化学知识的特点,开展高效的复习、有效对元素化学知识进行统合整理、如何利用元素化学知识高效解决相应问题,都让学生变得手足无措。从学生现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师缺乏该部分知识的有效指导,是导致当前学生学习方法不足的重要原因。1.1.3学生方面(1) 灵活程度不高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较高,并且当前的一些习题对学生的考察十分灵活,导致了部分思维灵活性不足的学
27、生无所适从,对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不高。例如,在有机化学部分,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这部分知识内容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些题目要求学生找出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学生往往感到十分困难,如何巧妙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苯环,结合题目要求写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是本节内容教学中常见的题型。但是,分析许多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此类习题解决的准确率和效率并不高。可见,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缺乏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针对性教学指导,缺乏对学生灵活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这一现状的出现。(2) 复习缺乏归纳意识虽然在复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常常将其应用于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中。但是,学生却普遍
28、缺乏这种归纳的意识,将教师整理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奉为圭臬,缺乏自己意识对知识加工的过程。在当前的核心素养中,建模思想(也称建模素养)是将自己思维中的知识以一种模型的方式存储起来,而模型并无对错,更多的是个体对知识加工的这一过程。教师呈现的归纳后的知识,实际上便是教师建模后的知识呈现,而缺乏学生整理和归纳意识的这一过程,导致了建模思想的不足,学生学习中的核心素养不足,知识漏洞依然存在,知识网络依然不够严密。以上教学问题的出现,整体反映出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无法实现有效的对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能实现吻合和融洽的衔接。另外,教学评价本身是一种反映学生学习情
29、况、检测学生学习不足、调控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以上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也折射出当前教学评价也并未获得充分的利用。1.2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意义分析教、学、评一致性意在探索一种更加系统的教育方式,为解决元素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弥补元素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达成不吻合的问题。无论是针对元素化学知识纷杂、且知识点较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针对所有学科的化学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都应当成为优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2017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该教师紧紧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目,注重
30、教学目标与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暴,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既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也是顺应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对深化高中化学改革、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2.1 教、学、评一致性含义一致性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而制定教学目标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的都能
31、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吻合,教学评价都能有效检测最终检测教学结果、学习结果。教、学、评一致性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分别包括教-学维度、学-评维度和教-评维度。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分析,教-学维度就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的匹配度;教评一致性,或者说所教即所评,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的匹配度;评学一致性,或者说所学即所评,是指学的学习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匹配度。教学效果的达成,其高效的监控措施便是通过教、学、评的一致性对其进行监控。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元素化学教学中,对于部分内容的教学,有时会略高于课程标准、有时会
32、略低于课程标准,即无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对此,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教学、学习和教学评价之间需要匹配度高且完善的教学评体制,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同时,教、学、评的一致性也必然将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上,课程标准是教师设计一切教学的准则,是教、学、评,乃至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绳。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导控、挖掘教学资源、分析教学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最终设置学生学习活动,这便是教与学一致性的体现。以上教学中,避免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的这一认识4。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以教师的主观意志设计教学、
33、忽视更高效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设计并不在少数,这种错误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教师忽视学生主体的理念,也体现了教-学不一致的现象。在课堂中,教师观察学生、通过即时的教学评价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节奏,这便体现了教-评的一致性;另外,在合理的教学评价下,学生基于教学评价的反馈理性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了学生出现“学什么我就会什么”这一非理性、非客观的认知(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学-评不一致的现象)。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教师未预设到的教学反馈,为了准确活动这些反馈情况,教师还需要能够体现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表顺的
34、教学评价对其进行测评。所以,无论是生成性教学评价还是诊断性教学评价乃至终结性教学评价都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让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设计。由此可见,只有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与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评的一致性。由以上教-学-评三者关系的分析,一致性的内涵和关系网络可下图表示。图2.1 教-学-评三者关系一致性的内涵2.2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在教育体制不但改革、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和学的关系认识不断深入,而其中的教育媒介成为调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抓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退让出舞台成为舞台下的聆听者和欣赏者,
35、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生成知识是教师的任务,所以教师充当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认知倾向性的不同、认知基础的不同、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乃至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的不同,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到教育教学中的共性,更要关注到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因素,既要对学生群体学习中共性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更要对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疑惑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这对于复习教学尤为重要。所以,利用教学评价这一手段,将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统合起来,将其作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为深化学生了解的重要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反馈效果。所以,教、学、评一致性也就成为实现教学精细化、针对性的重要
36、原则。另外,教师的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如何设计教学评价、应用教学评价也是教师优化教学的重要组成。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学评价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安排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所以,以目标为核心,以教师的设计活动为指导,以获取学生更全面的反馈为目标的教学评价设计才是真正优质的教学评价。而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中,恰恰满足了以上所有教学评价的要求。所以,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教学评价优化、提升教学评价效果的重要指导。此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驾驶在设计教学中实现学-评一致性,让
37、学生在教学评价的激励下不断成长成才,让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总结来看,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当前我国先进教学理念和社会要求驱动而衍生的,是丰富教学评价、多样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本体发展催生的,更是教师优化教学、提升课堂反馈效果和优化教学效果铸就的。所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产物,是时代教育的追求。2.3教学评价理论2.3.1布卢姆学评价布鲁姆在提出掌握学习这一概念之初,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级别;
38、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5。在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后,布鲁姆主张在以上教学目标为中心,用教学评价的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教师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通过形成性教学评价、总结性教学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在形成性教学评价的应用中,教师通过教学问题、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学生索取反馈信息,其本质上就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教学评价。在形成性教学评价使用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确保在学生整体中有8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知识,这便是注明的掌握学习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和教育导向,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目标的分类,与
39、我国的三维目标或核心素养不谋而合,与教、学、评一致性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3.2 SOLO教学评价法SOLO教学评价法的基本理念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其含义即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具体来说,学生在认知新事物时,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这种阶段特征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体现学生在认知事物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其中,SOLO教学评价理论讲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氛围不同的五个层次,分别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这五种层次的结构时,学生的表
40、现有明显的区别,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随即判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情况6。具体来看,这五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前结构阶段,学生尚未形成对问题的见解,对于事物的认知是点状的,并且准确性不高,学生在表达、描述和反馈问题时,语句重复、毫无逻辑性。单点结构: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结合某一点进行论述,回答问题时对于问题或者自己的认识表述缺乏完整性,只找到一个线索时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学生回答问题时,已经初步能够想到多点事件,但是关于问题的认识还无法将其串联起来,在思维中仍然呈现出散点状。关联结构: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能够联想到多点认知,并且对于多点认识能够主动的将其联系起来初步建立基本的认知
41、网络。拓展抽象结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已经能够在严密的思维网络下对认识进行抽象概括,对事物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拓展抽象结构是最高级的表现,基于学生的反应情况,教师能够给具有拓展抽象结构特点的学生以最高的评价。2.3.3基于加涅教学目标的评价加涅的主要教学理论体现在其对教学目标的划分上,基于其对教学目标的划分,也对以目标为核心和灵魂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加涅的教学目标理论中,教学可以将教学目标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等。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分类中,加涅还对这几种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出了论述,对学生目
42、标达成的情况监测(即教学评价)也有明确的指征描述7。以其中的智力技能为例,智力技能指的是学生在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包括辨别、概念、规则和问题解决四个层次。其中,辨别是最基础的感知,是基于个体的感知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概念则是基于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认知,能够区分其变式,过滤无关属性并提炼事物的核心特点。而规则则是基于学生对于事物概念的基础认识上,将概念中的关系进行探究的过程。问题解决则是基于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对于不同情境中的问题应用规则进行解决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更是学生知识深度内化和灵活应用的体现。基于加涅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师在监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
43、也能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第3章 发展源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起“由标准驱动并基于标准”的基础性教育改革。在本次教育改革中,美国率先建立了教、学、评一致性系统,并将其作为检验各地区教学水平、各学校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安桂清,童璐(2014)在 学生学校幸福感测评框架研究述评中提出:在教、学、评一致性教育体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作为检验和衡量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馈性指标,力争通过这一指标的应用,改变美国学生在测验中的不良表现,提升美国的教育水平。田丽丽,张权权(2018)在中学生学校幸福感特点提出,美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发展中,
44、虽通过一致性概念代替教学中的某些设计条件和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之间的匹配度,并对一致性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两种或更多事物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事物各个部分或要素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指向对同一概念的理解,这也被诸多学者采纳和应用。我国学者结合韦伯等,构了“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并佐以实证数据论证模型的合理性,将“教学评一致性”定义为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程度,它们共同指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12。因此,“教学评一致性”也可称作为“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其中“目标”指学生学习目标,“教”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学”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
45、努力的活动,“评”指师生为监测学生的目标达成而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估活动。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模型强调在目标指引下的三项一致,即学教一致性(所学即所教),教评一致性(所教即所评),评学一致性(所学即所评),三个因素两两间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然后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所有含义。这一理论模型实质是操作化阐述了“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的思想,本研究充分认可该三因素论模型,并直接采用以作为本研究理论依据,支持和指导数据收集。第4章 元素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分析4.1 教学缺乏目标导向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系统中,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元素,对教师教学起到重要
46、的指导作用,调控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说,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系统地灵魂。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却若有似无地存在于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并未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内容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能够应用、了解的知识并未进行分层。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如上文中布鲁姆掌握教学和教学评价理论中也提出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氛围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8。结合高中化学知识特点和高中化学学科性质,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是十分精确的,应当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但是,如今的教学工作,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是十分完善的。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
47、日常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了解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理解对硅酸的组成、性质和制备,理解硅酸盐的组成的表示方法和应用。但是,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硅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要求:要通过实验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了解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制造芯片的硅晶体的生产原理和基本过程。由以上课程标准可见,在硅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对学生新知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硅单质和硅化合物的理解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方
48、式,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 的化学性质和硅酸的制备及酸性强弱。在学习能力尚,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在知识广度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可通过资料查阅的方式了解硅产品的性能、用途,加深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认识。结合以上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对硅元素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增进我国现今信息技术产品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过程方法上,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通过对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以及二氧化硅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考,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品质;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外有关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信息技术中应用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9。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题。了解化学与大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超。在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素养,从思维到方法,从过程到活动,都有完善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比较前后两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后者更加清晰细致。在以后者为指导的目标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明晰,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设置必将以目标为核心,以目标导控这教、学、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