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019433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8 卷第 3 期2004 年 9 月现 代 地 质GEOSCIENCEVol118No13Sep .2004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陈程1 , 居春荣2 , 邓宏文1 , 郑宽兵1(1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 北京100083 ; 21 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 江苏扬州225009)摘要 :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 , 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 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 ; 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 , 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 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溢岸砂体 ,

2、但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有效储集体; 戴南组的分流河道为曲流河 , 其河道砂体平均宽度 : 戴二段的为 329 m , 戴一段的为 207 m ; 砂体呈孤立状、透镜状 ,其间被分流间湾的泥质沉积物分隔 , 是典型的迷宫式储层结构。油砂体沿分流河道砂体分布 , 且规模较小。计算表明 , 选择注采井距为 100300 m , 才能大幅度地改善开发效果。关键词 : 储层结构 ; 分流河道砂体 ; 油砂体; 井距; 黄珏油田中图分类号 : TE343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0 - 8527 (2004) 03 - 0366 - 060 引言起点 , 经过泰州期和阜宁期的整体快速下降阶段

3、,进入了隆起背景上的局部陷落阶段。黄珏油田戴黄珏油田位于江苏省邗江县黄珏镇东南部 , 构 南组是靠近高邮凹陷南部边界断层局部陷落部位造上位于苏北盆地内高邮凹陷的西南部 , 黄 号断 处所沉积的地层。戴一段的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层的下降盘上 , 是一个储层和构造均较复杂的油 花粉为主 , 被子植物花粉次之 , 蕨类孢子的含量田。下第三系戴南组是主要的含油层系 , 其地质储 很低。草本植物的花粉只零星出现。上述组合反量占该油田的 78 %。戴南组中部发育 5 层湖泛期形 映了该地层沉积时的气候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成的湖相深灰色泥岩层 , 其电导率较高 (俗称为 戴南组中泥岩的颜色多样 , 有棕色、紫

4、色、“五高导”)。将戴南组划分为两个地层段 , 上部是戴 灰色、深灰色 , 但以棕色和灰色为主 , 反映了在二段 , 下部为戴一段 , 地层由北向南超覆减薄。戴戴南期黄珏地区的水体深度不大 , 处于滨岸 滨二段可划分出 6 个油组和 35 个小层; 戴一段内有 4浅湖环境。个油组和 15 个小层。该地层自 1980 年投产至今 ,戴南组的岩石成分以石英为主 , 其次为长石、采出程度仅有 8 7 % , 采油速度为 0 38 % , 开发效岩屑。砂岩成分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果较差。主要原因是储层分布复杂、井间连通性砂岩为主。岩石颗粒的磨圆度以次圆为主,其次11差 , 导致油井注水受效差、

5、供液不足 , 水驱控制程 是次棱角。胶结物含量平均为 16 % , 成分以钙质、度低。因此精细研究戴南组储层结构、确定合理注 泥质为主 , 呈接触式胶结。砂岩平均粒径为 01086采井距对改善黄珏油田的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mm , 岩性主要以粉砂 细砂岩为主。砂岩粒径标基金项目15 1111储层沉积特征准偏差为 02 , 平均为 0 8 , 属于分选较好中等的砂岩。粒度概率曲线类型单一 , 由跳跃1沉积环境和悬浮两个总体组成 , 跳跃总体占 60 %80 %。1 1苏北盆地第三纪的构造活动是以仪征运动为上述特征表明 , 戴南组是牵引流沉积的产物 , 碎收稿日期: 2003 - 12 - 15

6、; 改回日期: 2004 - 04 - 25 ; 责任编辑: 孙义梅。: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P98026 - 1) 。作者简介: 陈程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1964 年出生 , 开发地质学专业 , 现从事开发地质、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 3 期陈 程等 :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367屑岩的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在戴南组小层级层序

7、上具有明显的反旋回特征 (图 1) , 下部是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砂体 , 由粉砂岩、细砂岩构成 , 向上演变成由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组成的分流河道砂体。显然 , 这种层序是在进积作用下三角洲向湖盆逐渐推进所造成的。分流河道所携带的沉积物 , 从三角洲平原流向湖盆 , 在其河口形成河口坝砂体 , 部分沉积物呈悬浮状沉积在更远的地方 , 形成前缘席状砂。综上所述 , 可以认为戴南组的沉积环境是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 滨浅湖环境 ,沉积物是三角洲沉积物。112砂体成因类型戴南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 , 依据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可划分 4 种成因砂体: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和溢岸砂体

8、。它们的特征如表 1 所述。分流河道砂体是最发育的一种成因砂体 , 也是本区最主要的储层。纵向上 , 单井钻遇的砂体中 9617 %是分流河道; 平面上 , 分流河道砂体占图 1黄珏油田戴南组小层级层序特征Fig11 Sequence of layer scale in t he Dainan Formation , Huangjue oil field砂体分布面积的 9714 %。而其他类型的成因砂体砂体都不是有效的储层。1这与戴南组沉积期古地貌平坦、水动力弱有关。经过阜四段沉积时的大规模湖泛后 , 受吴堡根据物性资料统计 , 分流河道砂岩的平均孔 运动的影响 , 苏北盆地总体进入收缩上升阶

9、段 , 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 21 % 和 22413 10 - 3 m2 ; 但在边界断层的下降盘仍有沉积物堆积的空间。河口坝砂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 1614 % 黄珏油田戴南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形成。和 3115 10 - 3 m2 ; 溢岸砂体的平均孔隙度和渗 在戴南组沉积早期 , 由于边界断层的差异运动 , 透率分别为 1214 % 和 616 10 - 3 m2 ; 席状砂体 使本区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古地貌 , 为多条由南向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 814 % 和 113 10 - 3 北的河流注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地势高差不大 , m2 。储层物性与试油资料统计表明 ( 图

10、2 和图 水动力能量较弱 , 携带碎屑物也较少 , 故河流是 3) , 当孔隙度小于 12 % 时 , 产油强度为零; 当渗 相互独立的 , 之间沉积以紫色、棕色、灰色为主透率小于 714 10 - 3m2 时 , 油层无产能。由此 的泥岩和含泥粉砂岩的分流间湾沉积物 ( 图 3 中可见 , 除了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外 , 其他 ( b) ) 。表 1黄珏油田戴南组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Table 1Genetical types and characters of sandbodies in the Dainan Formation , Huangjue oil f ield类型厚度主要岩性

11、沉积构造粒度概率曲线测井相/ m分流河道32含泥砾细砂岩、细槽状交错、低角度交错、二段式 , 以跳跃总以钟形为主 , 少量箱砂岩、粉砂岩波状交错、平行层理体为主形和漏斗形河口坝213细砂岩、粉砂岩、低角度交错层理、生物扰二段式 , 以跳跃总以漏斗形为主 , 少量含泥粉砂岩动构造体为主钟形和箱形席状砂体114粉砂岩、含泥粉砂低角度交错、平行层理、二段式 , 悬浮总体中 低幅指形为主 , 有岩生物扰动构造丰富发育部分为漏斗形和钟形溢岸砂体116细砂岩、粉砂岩、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二段式 , 悬浮总体中 低幅钟形和梳状含泥粉砂岩发育为主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

12、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368现代 地 质2004 年图 2戴南组油层产油强度与孔隙度的关系Fig12Porosity vs. produced intensity for zones in t he Dainan Formation图3 戴南组油层日产油与渗透率的关系图 4 黄珏油田戴南组的沉积模式111Fig 3Permeability vs. production level forFig 4 Depositional models of t he Dainan Formation ,zones i

13、n t he Dainan FormationHuangjue oil field吴堡运动影响消失后 , 湖盆再次沉降 , 湖盆通常曲率大于 1 3 的为曲流河 , 曲率小于 13 的扩张 , 形成了分布广泛的深灰色泥岩层 , 共有 5为顺直河和辫状河。可以根据 Schumm 的经验公层电导率高的泥岩 , 俗称为“五高导”。式 3 , 利用悬浮物质 ( 粉砂 + 泥质) 的含量来求受戴南运动的影响 , 苏北盆地再次抬升 , 抬解河流的曲率。升的幅度逐渐增加 , 使本区大部分处于扩张湖区据统计 , 戴南组悬浮物质的含量较高 , 戴一的范围。此时 , 仍有来自南部的多条河流注入本段的1、油组平均为

14、 36 % , 戴二段的 、区 , 但延伸范围较小。同时 , 由于北西部的抬高 , 、油组平均为 33 % , 戴二段的 、油组平北西方向的物源开始参与本区地层的形成。戴南 均为 21 %。由此可以计算河流的曲率 (表 2) 。从组沉积后期 , 北西部抬升幅度加大 , 北西部位物 表 2 可以看出 , 戴南组的河流都为曲流河。源成为提供本区碎屑的主导物源 , 宽大的河流伸入本区 , 河流不断分叉又合并 , 从而在本区形成了分布面积广而厚的主力储层 (图 4) 。表 2戴南组河流曲率计算Table 2Curvatures of fluvial systems in the Dainan Form

15、ation2 储层结构211分流河道砂体规模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储层主要是分流河道砂体 , 其他类型砂体不发育。油气也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砂体的储层中。分流河道砂体的规模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适应于地下储层非均质性的注采井距 ,地层段油组悬浮物质含量/ %河流曲率戴二段、21201、3321251戴一段、36230121112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是多期河道侧向迁移叠最大限度地动用地质储量 14 。加而成的 , 因此可以利用 Leeder 、Leopoid 和 Wol1 1man 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分流河道砂体的宽2 1 1 河型目前普遍认为 , 曲率是划分河型的重要参数。 度 3 (表3

16、)。戴南组河道砂体的宽度较窄 , 其中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2第 3 期陈 程等 :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369图 5黄珏油田戴一段 油组储层结构剖面 (垂直于河道延伸方向)Fig15Cross section of reservoir texture in t he pay set, Daiyi Member , Huangjue oil field表 3戴南组分流河道砂体宽度计算Table 3Widths of d

17、istributary channel sandbodies inthe Dainan Formation地层段油组平均厚度/ m河道砂体宽度/ m戴二段、2243173485、21531721038511戴一段、163210630811储层结构决定了黄珏油田开发难度大 , 开发效果差的现状。3 油砂体的分布与合理注采井距311油砂体的分布特点油砂体的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其中主要是砂体规模、储层物性、砂体之间的连通性以及断层等。由于戴南组有效储集砂体类型单一、规戴二段河道砂体平均宽度为 329 m , 戴一段河道砂模小、侧向连续性差 , 决定了油砂体沿分流河道体平均宽度为 207 m 。

18、砂体分布 , 且规模较小 (图 6) 。据统计 , 戴南组22储层结构共有 223 个油砂体 , 大多数油砂体的含油面积小221储层的连续性于 0 15 km2(图 7) , 这部分油砂体的地质储量占砂岩密度统计表明 , 戴南组内各油组的砂岩戴南组地质储量的 42 %。在目前 400 m 井距的情密度均较低 , 戴二段中 、况下 , 大部分油砂体很难被 2 口以上井所钻遇。油组的砂岩密度分别为 17 1 %、16 3 %、105 %、 这可能是黄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11 9 %、4 6 %、2 3 % , 戴一段中 、 、 、油组的砂岩密度分别为 3 8 %、11 2 %、67 %、

19、517 %。因此 , 总体来说戴南组储层的连续性差 ,11 11111111111砂体多呈孤立型。对砂岩厚度变差函数的计算表明 , 顺分流河道方向和垂直分流河道方向的变程是: 戴二段的为 230 m 和 350 m ; 戴一段的为 180 m 和 420 m 。总之 , 在戴南组顺河道方向厚度的相关范围为 400 m 左右 , 垂直于河道延伸方向厚度的相关范围 200 m 左右。超过相关范围 , 尽管井间连通 , 但两口井所钻遇的砂体在成因上和性质上已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结果将为合理选择注采井距提供依据。21212迷宫式储层结构11Weber 等 4 曾描述了碎屑岩油藏的 3 种储层结图 6 黄

20、珏油田戴一段 油组 12 油砂体分布图构 , 对照戴南组砂体规模、空间分布和连续性 ,Fig 6 Oil sandbodies for 12 layers in t he pay set , DaiyiMember , Huangjue oil field可把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储层结构归为迷宫式 ( 图5) 。其主要特点是: 在剖面上 , 砂体呈孤立状、 32 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透镜状 , 相互叠连程度低; 在平面上 , 砂体的分针对黄珏油田油砂体小、分布零散的特点 ,布呈条带状 , 其间被分流间湾的泥质沉积物分隔; 只有提高油砂体油水井联合钻遇率 , 才能提高水部分砂体之间为薄层低渗透砂岩层所

21、连通。这种 驱控制程度 , 改善开发效果 。根据最终采收率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370现代 地 质2004 年图 7黄珏油田戴南组油砂体含油面积统计分布Fig17Statistic distribution graph of oil2bearing area of oil sandbodies in t he Dainan Formation , Huangjue oil field图 8 黄珏油田戴南组注采井距与水驱采收率和水驱控制程度的

22、关系Fig18Relationshipbetween well spacing and waterdisplacement recovery , t he Dainan Formation , Huangjue oil field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式 57 , 取戴南组油砂体面积中值为 0108 km2 , 油层水驱油效率为 0147 , 由此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井距情况下 , 水驱采收率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变化 (图 8) 。计算表明 , 在 300 m 井距的情况下 , 水驱控制程度为 50 % , 水驱采收率为 23 % ; 当井距为 100 m 时 , 水驱控制程度达 99 % , 水驱采收率为

23、 46 %。进一步缩小井距 , 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增幅不大。井距在 100300 m 之间是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增幅最大的范围。这说明当井距在 100300 m 时 , 大部分油砂体被油水井同时钻遇 , 从而大大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因此 100300 m 是适应于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和油砂体分布的合理注采井距。4结 论黄珏油田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平坦的滨岸 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 , 早期碎屑沉积物来自南部物源区 , 后期北西方向成为主导物源区。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溢岸砂体 , 但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有效储集体。戴南组的

24、分流河道都为曲流河; 河道砂体呈孤立状、透镜状 , 其间被分流间湾泥质沉积物分隔; 河道平均宽度: 戴二段的为 329 m , 戴一段的为 207 m 。因此 , 戴南组的储层结构是典型的迷宫式。油砂体沿分流河道砂体分布 , 且规模较小。计算表明 , 100300 m 是适应于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和油砂体分布的合理注采井距。参考文献: 1 裘怿楠.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 17(1) :86 90 2 陈程. 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 J .11188 93111现代地质 , 2001 , 15 (1):3 陈程 , 贾爱林.厚油层

25、相结构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J . 石油学报 ,2000 , 21(5) : 100 101 4 李元觉 , 李跃刚 , 卢涛.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砂体地质概念及修正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002 , 29(5) : 69 70 5 薛培华.河流点坝相储层模式概论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 6 Weber K J ,Geuns L C V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clasticreservoirsimulation models J . J PT , 1990 , 42( 10 ) :1248 1249 7 冈秦麟.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水驱效果新技术

26、( 上)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 1999 . 294 295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 3 期陈 程等 :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371RESERVOIR TEXTURE AND RATIONAL WELL SPACING OF THE DAINAN FORMATION, THE HUANGJ UE OIL FIELD , JIANGSU PROVINCE , CHINACHEN Cheng1 , J U Ch

27、un rong2 , D EN G Hong wen1 ,ZHEN G Kuan bing1( 1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 ng 100083 , Chi na ; 2 GeologicalResearch I nsit ute of Jiangsu Oil Fiel d ,Jiangsu , Y angz hou225009 , Chi na)Abstract : Production in t heHuangjue oil field oft heSubai basin ,China , commenced in 1980The

28、field211111st ruct ure is a west east t rending rollover anticlineTo date , only 8 7 % of STO IIP ( stock tank oil initially inplace) has been recovered f rom t he Eogene Dainan Formation divided into Daiyi Member and Daier MemberSuch low recoveries are due to t he complex reservoir text ures and to

29、 early develop ment practicesReservoirmanagement st udies on optimizing recovery and identifying unswept oil volume are ongoing so as to maximizet he vent ure s profitabilityThe reservoirs of t he Dainan Formation consist of t he dist ributary channel ,222mout h bar , overbank and sheet sand deposit

30、 s of t he shallow lacust rine delta deposited in t he flat shore shal22low lake under t he warm , wet semi t ropical climate ; however , pay zones are composed of predominantly dis112t ributary channel sandbodiesThe ancient st reams of t he Dainan Formation , as a meandering river , flowedf rom sou

31、t h to nort h in t he early Dainan period and came f rom dominantly t he nort hwestern source areaTheaverage widt hs of channel sandbodies in t he Daier Member and Daiyi Member are 329 m and 207 m respectively111112The reservoir text ure in t he Dainan Formation is a labyrint h described by WeberThi

32、s text ure showst he channel sandbodies are isolated and lenticularHence , t he internal communication wit hin t hese pay zonesis believed tobe ext remely badIn addition , t his text ure also determines t he sizes and dist ributions of oilsandbodies in t he Dainan FormationThis work confirms and qua

33、ntifies t he impact of well spacing on t he re12covery factor , and figures t he rational well spacing of t he Huangjue oil field To acquire an optimal improvement in t he recovery factor , t he rational well spacing ranges f rom 100 m to 300 m.Key words : reservoir text ure ;dist ributary channelsandbody ; oil sandbody ; wellspacing ; t he Huangjueoil field12122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