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33567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习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端午习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端午习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端午习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端午习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习俗.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又是一年端午时,不忘初心,方为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时光匆匆,转眼间,又是粽香飘起时。农历5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端午起源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来才演变成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

2、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渔夫们拿出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喂饱鱼虾,防止去咬屈原的身体。后来演变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别称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

3、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五毒尽出,因此要驱邪避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端午风俗赛龙舟每年到了端午这日,各地的龙舟竞相争渡,为节日带来无上的热闹。插艾草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它们所产生的奇特芳香,

4、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沐兰汤兰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采药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挂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五色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孩子们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的名都篇中便有“连翩击鞠壤”之句。画额端

5、午时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写“王”字,一可借雄黄驱毒,二可借猛虎镇邪。端午食俗吃粽 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饮雄黄酒俗语有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古代,端午这一天大人常饮雄黄酒,而小孩则用雄黄酒点涂于额头、手心等处,用以除虫辟邪。煮茶蛋蛋分鸡蛋、鸭蛋、鹅蛋等。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著,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食鳝鱼端午前后是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是很好的补养品,具有补中益气、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汲取午时水端午节中午十二点整汲取的午时水,全无毒气,可以久藏,不会变质发臭,具有解热去毒的功效,而且用来泡茶酿酒会特别的香醇浓郁。端,为初;午,为正。这最初始的,最中正的,或许才是,人类渐行渐远的准绳。端午,有粽子、艾草的清香,有龙舟竞渡的欢腾,有屈原的故事,有五色线、长命缕的祝愿它还可以是一抹乡愁,一份眷恋。行端,念正,方为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