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说课稿.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63030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说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木兰诗说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木兰诗说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木兰诗说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木兰诗说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兰诗说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说课稿.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1、教材地位:,一、说教材,2、课时建议:2课时,3、教具准备:多媒体,单元重点:爱国情怀 学习木兰诗,要反复朗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质朴生动的语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背诵课文分析人物文学鉴赏”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爱国主

2、义情操。,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

3、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2学情分析,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1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诵读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复述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鉴赏法: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法,第一环节:导入,给学生播放一些以木兰为题材的视频或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五说教学过程,美国迪斯尼公司重拍的动画片花木兰剧照,豫剧花木兰,香港电视剧花木兰剧照,第二环节作品及相关介绍,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材料简介背景,可以提高积极性,这一部

5、分主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与本文相关的知识:乐府诗,叙事诗,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 翻译文句,理解诗意。,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然后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然后依据;思路图,背诵思路强化背诵。然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如:教师背上半句,学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做课后练习二和三,熟悉互文和有关句式,为第二课时做准备,六说板书设计,木兰诗,(一),停机叹息,代父从军,整装待发,长途跋涉,(二),征战沙场,(三),辞官还乡,合家团聚,(详),(略),(详),比喻赞美,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