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说课PPT.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064452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呼吸说课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呼吸说课PPT.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主题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生物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它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2011新课标要求2个课时完成,在此我主要就本节的第一课时谈一下我的理解与设计。本节课内容包括:细胞呼吸的概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及总反应式。,本节课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学习主动性不够,多数学生仍然被动接

2、受学习 3.在心理上具有独立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4.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疲劳,三、教学主题,知识目标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重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难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和三个阶段的比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经常讲“教是为了不教”,学也理应由“学会”到“会学

3、”转变,因此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 2、思维训练法:在解决本节课每个内容时,我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以养成自学习惯,实现自学达标。,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将用以下方法来达成三维目标 1.创设酿酒的真实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认同生物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成一定的情感目标。并为探究酵

4、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埋下伏笔 2. 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问题,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3. 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把其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瞬时发生的微观变化形象化、动态化,进行模拟展示-突破重难点,五、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

5、学案 (2)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新课,填写导学案 (2)搜集涉及细胞呼吸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环节分配 预习10 实验探究10 有氧过程15 练习总结5,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用发酵粉蒸馒头的原理你知道吗? 2.苹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 3.我国江南素来有用糯米酿制酒的传统,并有“先来水,后来酒”谚语,为什么?,小常识你了解吗?,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生命科学的兴趣,自主学习,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的过程。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 _和_

6、 。 三、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及场所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生成 ,并产生少量 ;场所是 第二阶段: _ 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场所在 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只有该阶段有氧参与;场所在 3能量: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能量2870 kJ,有1161 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 4反应式: _,完成以下“学习笔记”,设计意图:指导学生 完成预习,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 能力,(一)细胞 呼 吸,是指细胞,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

7、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许多ATP的过程。,概念:,“呼吸”和“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思考,师生互助,1、为什么用酵母菌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2、怎样控制有氧无氧的条件? 3、怎样检测CO2的产生和酒精的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4、第一组装置的第一个锥形瓶装的NaOH有何目的? 5 、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为什么?,分小组讨论:,(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看探究实验视频),细节决定成败,6.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装置:请用下列装置完成你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装置1中的现象是_ 说明酵母菌

8、能进行_呼吸,其产物是_装置2中的现象是_ 说明酵母菌能进行_呼吸。其产物是_.,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呼吸的探究过程,对探究实验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并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有氧呼吸 回顾线粒体结构:,设计意图:回顾已有知识,为更好的理解有氧呼吸做铺垫,酶,酶,1、有 氧 呼 吸过程(反应式),、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在哪里?,、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最终的产物是什么?,、哪些阶段生成H?哪些阶段释放能量?释放能量最多的是哪一阶段?,葡萄糖,酶,少量能量,酶,2丙酮酸,20H,6O2,6CO2,12H2

9、O,少量能量,大量能量,酶,4H,6H2O,、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的参与呢?,、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最终的产物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以上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否写成ATP ?,能量(2870kJ),1161kJ,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ATP,酶,2.能量去向:,能量转化:,思考:总反应式中C,H,O三元素的来龙去脉,六、板书设计:,一、细胞呼吸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三、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 2.能量去向:,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道理,增强参与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以“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