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074873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内角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认识了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三角形的高和底, 三角形的分类后安排的教学内容。 后面将学习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实例验证或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是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里讲的 “了解 ”不是接受和知道,而是发现并简单应用。第 28 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采用了“质疑 解疑 ”的教学策略,实验是策略的核心, 是解疑的手段。 首先计算同一块三角尺上的 3 个角的度数和。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 (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 所

2、以能够很快求得每块三角尺的 3 个角的和都是 180。并由此产生疑问: 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 180吗 ?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解疑, 把一个三角形的 3 个角拼在一起, 从拼成的是平角得出 3 个角的度数和是 180。教材要求小组合作,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因此,实验的对象有较大的包容性,实验的结论有很强的可*性。学生会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想想做做 ”巧妙地设计了两道辨析题。一道是第 2 题: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 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另一道是第 3 题: 正方形内角和 36

3、0,对折出的三角形内角和 180,再对折成的小三角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解答这两道题时,学生的思考会在 180和 360以及 180和 90不同答案上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普遍规律, 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变, 不因拼、折等图形变换而改变。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 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二是解释为什么直角三角形里只有 1 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 1 个钝角。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 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在四年级上册第 17 页

4、上,在学习量角时,学生已经在书上的想想做做3 当中,就接触了两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在相关的补充习题和数学练习册的练习中,就有要求测量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的练习。 所以,很多学生隐约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但真要证明,可能还想不出确切的办法。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及数学推理能力。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

5、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意三角形,剪刀,纸,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学过程:一、练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你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吗?教师(出示一副三角尺) 这是一副三角尺, 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每块三角尺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结合三角尺认识内角,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分别是多少度?师: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二、 提出问题,猜想验证1. 猜想。请同学拿出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把这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

6、的三角形,看一看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后,反馈:你拼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从这一现象中,你能猜想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存在的规律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你能说清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的理由吗?(没有人举手)是的,由猜想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2. 验证。师:怎样验证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 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的?可以量一量,

7、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3. 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这个结论的?“猜想 验证 ”是一种很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4. 教学 “试一试 ”。师: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就可以运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来 “试一试 ”。(出示 “试一试 ”的题目)你能根据 1 和 2 的度数,算出 3 的度数吗?自己先算一算,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与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汇报结果。三、 灵活运用,巩固练习1. 出示 “想想做做 ”第 1 题。师:你能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吗?独立完成。

8、学生活动后,集体反馈。2. 出示下图。师:用今天学习的结论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 这里的三张纸片都被撕去了一个角,你能猜一猜,它们原来是什么三角形吗?小结:从这几道题中, 还知道了什么?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只有一个直角。)计算后校对。3. 出示 “想想做做 ”第 4 题。师: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中 3 的度数吗?学生练习后,集体反馈。4. 出示 “想想做做 ”第 5 题。独立计算并说明理由。四、 总结评价,延伸拓展师: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还想学习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 我们还能利用它去研究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呢! 有信心吗?(有)我们来看这样的问题。(出示 :思考题)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如果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就把你发现的规律写在黑板上, 与大家共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