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81245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2(湘教版必修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课一练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2013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ABCD2为维持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A开垦沼泽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答案: 1.A2.C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风能的开发减少了矿物燃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了 CO2的排放。第 2 题,环节表示大气圈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或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因此

2、为维持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保护雨林。1最新 料推荐(2013 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学期期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 2012 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 34 题。3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4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BCD答案: 3.C4.B解析:第

3、3 题,和 1990 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 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 4 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 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2最新 料推荐泥沙作用。读下图,回答 56 题。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到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B从到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到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到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ABCD答案: 5.B6.B解析:第 5 题,根据图可以判断由到,生物数量增加,所以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不断加强;由到,湿度条件不变, 而温度不断降低,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不断降低;由到,温度

4、条件不变,而湿度不断减小, 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在不断减弱;同理可判断由到的物理风化作用不断加强。故B 项正确。第6 题,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应找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最强的地方,故B 项正确。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 7 8 题。3最新 料推荐7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8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 7.C8.C解析:第 7 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第 8 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某地理兴趣小组对甲、 乙、丙、丁四个不同气候区的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进行研究, 绘制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 910 题。9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4最新 料推荐A高温少雨B高温多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10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答案: 9.B10.C解析: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年均温高、年降水量大。第10 题,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