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84837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中图版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师推荐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学校 :_ 姓名: _班级: _考号: _一、选择题1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常分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隔离阻碍了种群的基因交流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隔离【答案】 D【解析】 隔离的常见类型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不同种群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2、,但不是必需的过程。根据物种的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就没有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了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是达到生殖隔离的必备条件。2茎叶具有保水功能、根系发达的植物, 能在沙漠中生活, 而茎叶保水功能差、根系不发达的植物 , 则不能在沙漠中生活, 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确切解释是() 。A.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 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D. 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容易生存【答案】 D【解析】该事例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突变是自然

3、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分化【答案】C【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B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C

4、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这三者都属于生殖隔离,A、C、D 三项均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这属于地理隔离,B 项正确。1,名校名师推荐 ,考点:本题考查隔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五灵脂、海鳔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药物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灭,

5、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答案】 A【解析】直接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 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

6、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 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所以A 选项正确。6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菜青 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 C【解析】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有利变异,A 错

7、误;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 B错误;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7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使种群内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 , 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答案】 D【解析】 A、地理隔离的介体可能相互认识,但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A 错误; B、由于隔离的存在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这不是本质作用,B错误; C、不同种群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地理隔离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

8、根本作用,C 错误; 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使种群间的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D 正确。【名师点睛】( 1)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故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2)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3)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8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名校名师推荐 ,A.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

9、为共同进化B.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C. 亚洲人和非洲人的种群基因库相同,但具体基因频率不同D. 两种莴苣开花季节不同但可以人工杂交,两者是同一物种【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叫共同进化,而桦尺蠖的黑色和灰色是同一个物种,故A 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个体迁移、自然选择等,则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故 B 正确;亚洲人和非洲人的种群基因库和具体基因频率都不同;故C 错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两种莴苣

10、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交配,也存在生殖隔离,故D 错误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9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A物种是神创造的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答案】 D【解析】 达尔文认为, 物种不是神创造的, 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进化而来的, A 错误;达尔文认为, 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发展进化的, B 错误;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 C 错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

11、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D 正确。【考点定位】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10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 H 基因控制 , 男性中该基因纯合和杂合都表现为患病, 而女性只有在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群中H 基因的频率为0.40,在人群随机婚配的情况下, 男性患病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分别为()A.0.64和 0.16B.0.40和 0.16C.0.40和 0.60D.0.64和 0.46【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遗传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HH和 Hh, 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HH,据题意 ,H 的基因频率为0.4, 则女 性 患 者 的

12、基 因 型 频 率 为0.4 0.4=0.16,男 性 患 者 的 基 因 型 频 率 为0.16+2 0.4 0.6=0.64 。11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 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生殖隔离C.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答案】 A【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还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错误;自然选

13、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12下表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生物种类细 胞 结遗传物质彻底代谢类型生殖方式可遗传变异3,名校名师推荐 ,构水解得到的 碱来源基种类A圆褐固氮菌无5自养厌氧分裂生殖基因突变B禽流感病毒原 核 细5异养需氧孢子生殖基因突变胞C青霉菌原 核 细5自养需氧分裂生殖基因突变胞D玉米真 核 细基因突变5自养需氧有性生殖基因重组胞染色体变异【答案】 D【解析】 本题以常见生物类型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细胞

14、结构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遗传物质( DNA、RNA)、代谢类型、生殖方式、可遗传变异来源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读表、分析、判断能力。圆褐固氮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学生往往把“自生固氮”与“自养”混淆,易错选A。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碱基只有 4 种,青霉菌是真菌为真核细胞。1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比,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个是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不是种

15、群;二是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三是不能解释生物大爆发的原因。二者的共同点在于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4 Alu 序列是人类基因组中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短重复序列,目前在人类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超过了100 万。在人类祖先基因组中 Alu 序列已经插入, 在人类迁移过程中也会发生随机插入,并且一旦插入即可作为一个稳定的人类遗传学标记。Alu 序列中存在限制酶 AluI 切割位点。据此判断不成立的是()A DNA的同一位点被 Alu 序列插入的个体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B

16、 AluI 切割不同种族的人类 DNA得到的片段长度完全相同C Alu 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的“分子化石”D Alu 序列插入可能引起某些基因失活或表达异常【答案】 B【解析】 A、 DNA的同一位点被Alu 序列插入的个体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A 正确;B、Alu 序列在人类迁移过程中会发生随机插入,因此 Alu 切割不同种族人类的DNA得到的片段长度不一定相同,B 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作为一个稳定的人类遗传学标记”可知,Alu 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的“分子化石”,C正确;D、 Alu 序列的随机插入可能引起某些基因失活或表达异常,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

17、技术【名师点睛】 1、限制酶具有特异性, 即能够识别双链 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结合根据题干中关键词或关键信息答题15生物体的生理构造和功能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基本单位的叙述4,名校名师推荐 ,中错误的是()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繁殖的单位也是种群C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衣壳粒是电镜下能够看到的病毒最小形态单位,决定了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答案】 D【解析】略16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I

18、I 4 是杂合体B III7 与正常男性结婚, 子女都不患病C III8 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离于女性人群【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该病若是隐性病,II 4 的基因型为XbXb,她的儿子都应患病,所以该病为显性病; A 正确。 III 7 的基因型为XbXb 与正常男性结婚XbY,子女都不患病,B 正确。III 8 基因型为 XBY,与正常女性 XbXb,儿子都正常, C 正确。伴 X 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D 错误。考点: 本题考查伴X 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

19、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7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并通过测交实验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B基因型为 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圆粒基因的频率应是 50% C基因重组导致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遗传物质加倍【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A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测交实验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A 错误。B基因型为 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 R

20、=50%,其自交后代中,圆粒基因的频率不变,还应是 50%; B 正确。C基因分离导致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 错误。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一样的有丝分裂。 即,在分裂期没有染色体出现,也不需要出现纺锤丝,更不会让它的DNA 加倍。D 错误。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频率的计算、秋水仙素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18在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说明二者之间无生殖隔离5,名校名师推荐 ,B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C DNA复制、转录和

21、翻译过程都涉及到了碱基互补配对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后代【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三倍体是不可育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 错误。培育高产菌株青霉素是通过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故B 正确。 DNA复制需要AT、 GC配成,转录是 AU、 GC和 TA 配对,翻译需要 AU、 GC配对,故 C 正确。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故 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9 1950 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下

22、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 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A. 隔离B. 自然选择C. 突变 D.定向进化【答案】 BC【解析】20若“ P Q”表示 P 一定能推理得出 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 P 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Q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 P 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Q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P 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改变D. P 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子女患该病【答案】 B【解析】

23、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B 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 错误;伴 X 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母病子必病,但其女儿不一定患病, D 错误。二、综合题21现有两纯种小麦,一小麦性状是高秆抗锈病( DDTT),另一小麦性状是矮秆易染锈病( ddt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专家提出如图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6,名校名师推荐 ,( 1)该育种方法称为,依据的原理是。( 2)图中的基因型为。 (二)过程中, D 和 d 的分离发生在期。( 3)(

24、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4)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答案】( 1)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2) ddTT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3)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 1)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2)据图分析,图中的基因型为 DT,所以图中的基因型为 dT,则的基因型为ddTT,(二)过程中, D 和 d 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实现分离;( 3)(三)过程由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四)过程是把单倍体植株恢复成正常染色体组数的

25、途径,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考点定位】单倍体育种【名师点睛】育种中考查最多的是单倍体育种,但不同的目的要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2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由产生的。【答案】【解析】略23用 X 射线处理果蝇,控制性状甲(原为野生型)的基因发生突变,产

26、生了突变型,且含突变基因的精子与含突变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下表为利用这些果蝇做材料, 进行的杂交实验, 设控制体色的一对基因为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甲的一对基因为B、b。杂交组合一杂交组合二杂交组合三亲代灰身突变型黑身野生型黑身野生型灰身突变型黑身突变型灰身突变型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灰身突变型:灰身突变型:子代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1:1灰身野生型:=1:1:1=1:1:1:1( 1)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突变型基因是(显或隐)性基因。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2)该果蝇群体中关于这两种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最多有种。7,名校名师推荐 ,(

27、 3)若让交配组合三的子代(F1)中的灰身突变型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F2 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无需考虑性别)是,F2 中 A 的基因频率是。【答案】( 1) X 显由组合一和组合二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表现型一致( 2) 12( 3)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黑身突变型:黑身野生型=6:3:2:11/2【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杂交组合三的子代中雌蝇为突变型,雄蝇为突变型和野生型,可判断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根据杂交组合三亲本都是突变型,而子代有野生型,可判断突变型基因是显性基因;由组合一和组合二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表现型一致,可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

28、身对黑身为显性。( 2)由( 1)题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因此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性状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群体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AA、Aa、aa3 种,含突变基因的精子与含突变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即不存在XBXB,则控制性状甲的基因型有XBXb、 XbXb 、XBY、 XbY4 种。因此该果蝇群体中关于这两种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最多有34=12 种。( 3)杂交组合三中母本黑身突变型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父本灰身突变型雄蝇的基因型为 A_XBY。由于该杂交组合的子代中没有黑身即aa 个体,母本基因型为aa,则父本基因型

29、为 AA。因此父本灰身突变型雄蝇的基因型为BAAXY。让交配组合三的子代 ( F )1BbB中的灰身突变型雌、雄果蝇相互交配, 即 AaX X AaX Y,则 F2 中灰身( A_)黑身( aa)BbBb 3 1,突变型( X X 、 X Y)野生型(X Y) 2 1,因此F2 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无需考虑性别)是灰身突变型灰身野生型黑身突变型黑身野生型6 3 2 1。F2中 AA Aa aa 12 1,则 A 的基因频率是1/4 1/2 2/4 1/2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频率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30、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4四膜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营养成分不足时,进行接合生殖,过程如图1 所示。科研人员用高浓度的DDT处理不耐药的野生型四膜虫,经筛选获得了纯合的耐药四膜虫。为研究四膜虫耐药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1)高浓度DDT处理四膜虫可获得耐药个体,原因是DDT对四膜虫具有_作用,使耐药的个体被保留。( 2)为研究耐药性的遗传, 科研人员将四膜虫分为 80 组进行实验,每一组两只四膜虫,一只是纯合的耐药四膜虫, 另一只是野生型四膜虫。 每一组的一对四膜虫接合生殖后得到的四膜虫均耐药。若每一组接合后的四膜虫再次相互接合,在80 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_组,则表明

31、耐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耐药为 _性;若 80 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_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 3)为研究基因A 与四膜虫的耐药性是否有关,科研人员提取耐药个体的DNA,用图 2所示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A 基因的 A1 片段、 A3 片段。8,名校名师推荐 ,据图分析, 用引物、 组合扩增后, 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下图中的_。将大量 N 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 A1 片段、 A 3 片段置于 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得到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是 _。 回 收 的PCR 扩 增 产 物 通 过 基 因 工 程 方 法 转入 耐 药

32、四 膜 虫 细 胞 中 , 并 用 加 入_的培养液筛选,获得 A 基因 _ 的四膜虫, 这种四膜虫在高浓度DDT处理下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表明A 基因是耐药基因。( 4)从进化角度分析, 营养成分不足时, 四膜虫进行接合生殖的优势是_。【答案】选择 60 显 45dA1-N-A3 巴龙霉素被敲除通过基因重组, 增加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适应环境【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两个单核的四膜虫结合成一体,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一体的四核细胞,随后每个细胞中有三个核消失, 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一体的双核细胞, 随后两个细胞交换一个核, 每个细胞中的两个核融合成一个核, 最后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细胞分离

33、。( 1)高浓度 DDT对四膜虫的耐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不耐药的个体被淘汰,生存下来的是耐药性的个体。( 2)每一组两只四膜虫,只是纯合的耐药四膜虫,另一只是野生型四膜虫。每一组的一对四膜虫接合生殖后得到的四膜虫均耐药, 说明耐药性是显性性状, 结合后的四膜虫为杂合子;若每一组接合后的四膜虫再次相互接合,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3:1 性状分离比,所以80 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60 组。若耐药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耐药性后代占9/16 ,即 80 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 45 组。( 3)根据题图分析,用引物、组合扩增扩增的是A1 片段,以引物所在的单链

34、为模板在引物的作用下合成DNA时,引物上的 X 片段也被作为模板合成子链, 因此得到的绝大部分 DNA片段是图3 中的 d。由于引物、上的x、 y片段都能与 N 基因两条链上的碱基进行互补配对,因此将大量 N 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A 片段、 A 片段置于 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 得到的绝13大多数扩增产物是 A1-N-A 3, A2 基因被敲除。回收的 PCR扩增产物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入耐药四膜虫细胞中,并用加入巴龙霉素的培养液筛选,获得 A 基因被敲除的四膜虫, 这种四膜虫在高浓度DDT处理下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表明 A 基因是耐药基因。(4) 四膜虫进行接合生殖的优势是通过基因重组,增加

35、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适应环境。【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了解耐药四膜虫的形成过程,知道四膜虫的结合生殖存在减数分裂和细胞核的两两结合,属于有性生殖过程。25I 、(1) 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在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调节作用, 揭开了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 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9,名校名师推荐 ,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初步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_ 参与;另一种则需要 能 量 , 它 是 一 种 高 效 率 、 针 对 性 很 强 的 降 解 过 程 。 消 耗 的 能 量 主 要

36、 来 自 于_ ( 填细胞器 ) 。(2) 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C55H70O19 N10 ,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丙氨酸(C 3H7NO2) : CH3CH COOHNH2,甘氨酸( (C3H7NO2) ): CH2CH COOHNH2,苯丙氨酸 (C9H11NO2) :C6H5CH3C COOHNH2,谷氨酸 (C5 H9 NO4) : CH2CH2 CHCOOHCOOHNH2,问:该物质共含有羧基_ 个, R 基 _种;进行水解时需_ 个水分子,水解后谷氨酸有 _个。(3) 据调查,某地人群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42.32%、 XBXb 为 7.36%、XbXb 为 0

37、.32%、XBY为 46%、 XbY 为 4%,则该地区 XB的基因频率为 _。(4) 人的 A、B、 O 血型决定于3 个等位基因I A、 I B、 i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 :A型 (I AI A,I Ai)=0.45;B型 (I BI B,IBi)=0.13;AB型(I AI B)=0.06 ;O型 (ii)=0.36。试计算 I A、I B、 i 这 3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_ 。(5) 为研究生长素 (IAA) 和赤霉素 (GA) 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部分步骤如下: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 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图结果,研究者推测IAA 和 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 横切片、纵切片 ) 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 观察到乙组 _现象,则表明 IAA 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 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II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 能量单位为: J/cm 2a) ,请回答下列各题:(1) 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 代表_ 。(2) 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_(J/cm 2a) 传递到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