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86511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北师大)(3).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在中学力学教学中处承上启下、奠定基础的关键地位,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继续学习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的基础。本节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实践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推理的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

2、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3. 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 课前准备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 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怎样?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怎样?二、知识讲解:(一)惯性教师总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组织交流,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并引导如何解释,归纳解释的思路。(如汽车起动时,乘客会向后倒,而刹车时,则向前倾)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演示固体和液体都有惯性的实验。)师:惯性既有有用的一

3、面, 也会带来危害, (学生观察课本图 6-10 和图 6-11 )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兴利除弊。讨论:( 1)锤头松了怎么办?( 2)有经验的汽车司机, 在车进站前十几米就关闭油门, 这样做的理由和优点是什么?( 3)为什么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归纳总结惯性的两面性,“兴利除弊”。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 抖落伞上的雨滴等也都利用了物体的惯性。你知道该怎样解释吗?(二)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 . 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师提问: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4、?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撤去物体受的力, 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 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 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师总结: 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似!可是,几百年前,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运用逻辑推理, 对亚里士多德,也即同学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师提问:伽利略的推理, 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 孰对孰错,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利用课件引导

5、提示学生明确整个实验探究内容( 1)问题: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如果物体不受摩擦阻力会怎么样?( 2)制定计划: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小车运动的距并推力大小(填“大、较大、最小”)离(填“短、较长、最长”)毛巾木板玻璃推论 : 如果有无限无无限长光滑的材料 ( 理想状况 )准备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玻璃、木板、毛巾、小车、刻度尺等(3) 分析与结论:本实验分析与论证过程,着重在于比较数

6、据,找出现象中变化的共同规律。启发学生间交流与探讨,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3、师生总结归纳:(1)教师点明:上述表述其实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内容。投影牛顿第一定律知识,(2)综合述评: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具有两方面重大意义:一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说明,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的规律,可以在实验基础上,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推理出来。三、课堂总结: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2.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容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解释惯性现象的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 2)明确研究对象原来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4)研究对象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5)所以结果怎样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