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87132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福建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特约一中集备组组长: 郑坤泉 我省 2009年的高考语文科 “考试说明 ”的编写,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的理念,同时借鉴了课改先行省区的考试说明,形成了富有福建特色的考试形式,为2009 年福建高考语文的复习提供了详细的说明。现结合福建省2009 年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省质检语文试卷的内容,做如下详细的解读: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 分 ) (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篇(6 分) 考试的形式没有出现大

2、的变化,但范围大大缩小了。由于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我省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了不同的版本, 这个情况势必造成同样完成高中必修学习的高三学生所背诵的古诗文内容不同,为了体现高考公平的原则,所以“考试说明 ”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篇目列为考查的范围,明确规定了13 个篇目作为今年默写的考试范围。这种情况在高考的历史上尚不多见, 表面上看考试的难度似乎降低了,但必须注意的是, 高考名句名篇考的是默写,任何一处的补写,错、漏、添字都不给分,因此,这一些题目不仅应要求学生全文背诵、默写,而且要准确书写。当前高三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非常普遍,应当引起注意。在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狠下功夫, 落实

3、到每一个字的写法上。(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文言文的考试要求和以往没有大的变化,还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常见句式及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信息和概括中心及简单的评价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虽然要求不变,但出题的方式有了相应的变化。如下: ( 1)原来文化经典题中的翻译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述,因而 “考试说明 ”把文言翻译调整到浅易文言文阅读来考查。文化经典题中的翻译可以在考前准备,所以难度较低,现在重回到浅易文言文阅读中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文言文翻译需要考生疏通文意、注意文句中的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联系上下文, 并运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言进行翻译。 在复习中, 应该注意指导学

4、生结合句意的理解对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做出准确的翻译,以直为主,意译为辅。( 2)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选句不再涉及教材内容,只选用考查文本的句子。由于选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虚词很难再像过去那样, 从课本中选出四个句子,组合成四个选项来考察考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这样,虚词的考查就不像原来那么固定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难度。我们应注意到, 在省单科质检中, 已经没有设置文言虚词这一选择题了。如果虚词不在选择题中考, 那么很可能会在翻译中体现,因而,指导学生在翻译中注意体现虚词的意义就很重要了。(三)古代诗歌阅读( 6 分) 此题继续沿用以往的要求和形式,不再详述。在复习时应注意到:在

5、诗歌鉴赏过程中尽量做到知人论世并掌握规范的答题用语是制胜的保证。如著名诗人的风格等等。再如表达技巧方面的起兴、联想、烘托、抑扬、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等,都应一一落实,以便灵活运用。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 分) 2009 年省 “考试说明 ”明确提出了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试要求,继续检查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和课外阅读的效率。“考试说明 ”明确规定: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文学名著为考试范围,同时考虑到 2009 年是第一届课改学生参加高考,为了减轻负担,划定了“4中 4 外 ”共 8 本名著,作为今年的考试范围,让学生们复

6、习时心中有数。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被称为“一般论述类作品阅读”,其实此题是由以往考试中的“科学类作品阅读 ”演变而来, 考试能力要求上没有变化, 而考试的形式却出现了新的特点:(一)选择题(五选二,一题5 分) 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借鉴各地考试形式的基础上,以五选二的方式来考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要求。复习时应针对这样的选择题,作相应数量的训练,以适应考试形式。(二)简答题( 3 分题一题、 4 分题一题 ) 为了更真实地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考试说明以简答形式来回答选文中的相关问题, 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运用所读的信息来处理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在不明文章意思的情况下“随机瞎撞而得分 ”的现象,更合理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与概括能力。 难度有所加大, 复习时应针对此种题型, 做相应数量的练习。 就是这样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