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88356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红燕《天游峰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游峰扫路人姓名:郑红燕教材分析:1、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一位质朴、豁达、充满自信的扫路老人的形象。2、本文在对人物刻画上采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可感。3、课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出天游峰高、险峻的特点,侧面烘托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1、高段学生已经学会比较有效的掌握字词的方法,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也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水平。2、但是在学习本篇文章中,由于课文内容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较远,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孩子很难切身体会扫路人的辛苦和豁达的情怀。3、本文语言优美细腻,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小学高段孩子来说还

2、是有些难以理解这么透彻。设计理念:1、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3、通过练习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4、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广发讨论“联系生活实际中你身边的某些人你想到了什么?”诱发创造力,认识创造力,启发创造力。5、进行读写结合和补充阅读, 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析课文内容。2、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3、通过品读词句,

3、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处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天游峰的资料;2、学生预习课文;3 、多媒体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以前学习过得课文中, 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 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随着做着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 这位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下面我们将正式进入这篇

4、课文的学习。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a、这个普通扫路人究竟有什么吸引作者的地方?b、这个普通扫路人是如何将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得不同寻常的?3、朗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困惑朗读课题)【设计意图:质疑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b、读文时圈出本科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b、同桌交流,把句子读通读顺。d、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交流反馈,互助提高(1) 出示本课生字词:“夷、颇、

5、褪、帚、削、罢” a、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b、齐读字音c、去拼音读d、多音字辨析:削(既可以读 xue 也可以读 xiao );吁(既可以读 yu又可以读 xu)e、形近字辨析:腿、褪、蹆;炯、同、迥;(2) 出示词语:“褪色” “飘飘悠悠” “半途而废”让学生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学生交流讨论)a、褪色:时间久了,颜色败色,陈旧; (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b、飘飘悠悠: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形容峰险;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c、半途而废:做事做到一半放弃了,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查找工具书)d、有感情的朗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指导长句

6、和难读的句子a、开火车读,师相机指导b、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读c、齐读【设计理念:语文在于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会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基础】过渡:通过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合作扫清阅读障碍的过程, 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大每个同学回家的预习情况非常认真,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吧。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a、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b、小组交流,概括段意。(教师巡视,相机指导)c、全班交流,出示分段:第一段( 1 2 自然段):写武夷山的险,以及“我”登上山峰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段( 3 自然段)写“我”

7、下山途中,遇到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第三段( 4 12 自然段)写“我与老人交谈中” ,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生态度。过渡:通过对文章脉络的清晰梳理, 相信大家对文章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高速我们什么了呢?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拨:让学生每段用一句话来概括, 根据段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a、小组讨论,互相交流;b、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c、多媒体出示填空:本文主要写了,表达了。【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因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者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8、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能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过渡:在对课文的整体写作脉络和内容把握基础上,我们将进入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五、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精读第一部分( 1 2 自然段)1、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1)思考:a、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多少?b、在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2)用“”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或语句,并作上批注。点拨:可画出作者描写天游峰的相关语句,感受天游峰的特点。(3)指名交流2、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天游峰什么特点?(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2

9、)小组讨论,交流感受(3)交流反馈,互助提高出示句子:a、“九百多 石梯仿佛 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点 :运用比 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一根 ,突出了天游峰“ ”的特点。(板 :比 )多媒体 用,增 理解:出示 片,引 学生体会 “ ”“ 悠悠”“断掉” 些 人的感 ,真切体会天游峰的“ ” 。b、“我 于 着 根 上了峰 ,心里好不得意。”点 :作者的得意从 面写出了天游峰的确很 。(板 : 面描写)3、教 相机指 学生有感情的朗 几句 。a、指名 b、开火 c、全班 4、 写法(1) 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比 、 面烘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2)我 平 在写作中,也要通 多种描写方法来描写事物的特点。5、 写 合,提高写作水平。六、 , 疑在又高又 的天游峰面前, 多游客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可是 位老人却每天 一个来回, “不累” 是一位怎 的老人呢?下 我 再仔 探 。【 意 :留下 念,启 学生思考, 他 的 思 能力,而且 学生在 下也可以 着 思考新 内容,又 学生 于旧知 的巩固,正所 “温故而知新” 。】七、板 15 天游峰 路人特点: 、高天游峰写法:比 、 面烘托八、作 1、延 上关于 写 合部分的写作。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文。教学反思:第二 精 感悟,体会 文深刻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