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证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98282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疳证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疳证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疳证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疳证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疳证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疳证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疳证培训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疳 证,学习要点,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掌握疳证的辩证要点,主症与兼证的分证治疗。,主要内容,概 述 病因病机 诊 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护理 测 试, 概述,一、定义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病因),使脾胃功能受损(病位),气液耗伤(基本病机)而逐渐形成的慢性病证。临床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糜或烦躁为特征。,“疳”有两种含义: 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述其病机和症状,二、疳证的命名 1、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

2、过伤,内则变成疳,食人五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病变在脾胃,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三、发病情况 1、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2、年龄:5岁以下小儿多见。 3、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四、范畴: 营养不良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历史

3、沿革: 疳之病名,首先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其指出:“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认识到疳为内伤慢性疾病,可涉及五脏。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宋.钱乙1100)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的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脾胃受损,津内耗,运化失职,机体失养。并指出大病,吐泻、误治均可致疳,钱乙对小儿疳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见解,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病因病机,疳证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其病机主要是脾胃损伤,气血亏耗,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失调。 一、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发生疳证的最主要病因,小儿时期“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

4、,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妄投杂品,过于滋补,形成饮食无节,乳食的质量、数量紊乱,可发生伤乳、伤食。若反复伤害,经久不愈,可变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误诊可转化成疳。所以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病因病机 病因: 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偏食;饥饱不匀;过 补、不定时定量、辅食添加不及时; 数量质量不足) 疾病影响 先天禀赋不足 病机:脾胃受损,气阴耗伤,受纳运化功能失调。,肾 鸡胸龟背,肺 干咳舌红,肝 夜盲目翳,心 口舌生疮,脾 紫癜,食积内停生化乏源,吐泻时病反复感染,伤津耗液脾胃虚损,营养失调 生化乏源,疳证,脾胃不合(疳气) 脾虚夹积(疳积) 气血两虚(干疳),疳肿胀,疳

5、证病因病机示意图,喂养不当,禀赋不足,太过不及,大病久病,肾气虚弱,疾病影响,诊断,一、诊断要点 1、饮食异常,疳证患儿的饮食不同于正常小儿,常有3种异常的不同表现: 不思乳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这种情况应与厌食病相区别。 偏食、异食。偏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为,也可能是由于体内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所致。异食如喜食木炭、泥土、生米等,多为虫积所致。 嗜食,常表现为多食多便。胃有虚火则多食,脾虚失运则多便,即胃强脾弱证候。 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诊断要点:

6、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都减少。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大多在20g/L下,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不良分度,诊断,二、鉴别诊断 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 积滞:积滞与疳证同为脾胃疾患。积滞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乳食,大便酸臭或便秘,腹部胀满为特征。与疳证以形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证治准绳.幼科.疳说:“积为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侯”。积滞为实证,积久可成疳。 但临证

7、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l) 辨病因 饮食喂养不当 多种疾病影响 互相参杂 先天禀赋不足 辨别主要病因,掌握重点,(2) 辨轻重 疳证初期面黄发稀,多见厌食,形体略瘦,大便不调,精神如常,症情较轻疳气; 疳证发展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烦躁激动,夜卧不宁,嗜食异物等,为本虚标实,症情较重疳积; 疳证后期若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脱,精神萎靡,甚则突然虚脱,症情危重干疳。,(3) 辨兼证 疳证兼证干疳阶段 眼疳、心疳、疳肿胀等 皮肤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气血皆干,络脉不固。 神萎面晄,杳不思纳阴竭阳脱的危候,将有阴阳离决之变,须

8、特别引起重视。,二、治疗原则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 疳证属虚,扶正为正治法。 疾病的不同阶段,针对各自主要病机治之 脾运失健疳气以和为主 脾虚挟积疳积以消为主 脾胃气阴俱伤干疳则以补为主,分证论治,一、常证 1、疳气 症候 (1)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消谷善饥。 (2)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 (3)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治法 和脾健运。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味。参苓白术散 藿香、白豆蔻、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连、橘红,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 “大补”“纯补”,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恢

9、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治疗法则。,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动作异常。 (3)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 消积理脾 方药 肥儿丸加味。,神曲、槟榔 麦芽、使君子、黄连、肉豆蔻、木香、胆汁人参、白术,茯苓和剂局方,3、干疳 症候 (1)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 (2)精神萎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溏或清

10、稀,时有低热。 (3)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脉沉细。 治法 补益气血。 方药 八珍汤加味。,二、兼证,1、眼疳 症候 两目干涩,眨眼羞明,眼角赤烂,目睛失泽,甚至黑睛混浊,白睛生翳,夜间视物不清。,养血柔肝 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治法,方药,2、口疳 症候 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唇红,烦躁哭闹,惊悸不安,舌红,苔薄黄。,清心泻火,治法,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味,3、疳肿胀 症候 足踝浮肿,甚则颜面、眼胞浮肿,面色白光白无华,四肢欠温,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 可配合食养疗法,补充高蛋白饮食,乌鱼、鲤鱼汤等可起消肿作用,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味,治法,方药,其他疗法,一、中

11、成药 1、肥儿丸 用于脾虚肝旺,食滞虫积症。1/2丸1丸/次,1日3次,口服。 2、小儿香橘丹 用于疳积证。2粒4粒/次,1日3次,口服。,二、推拿 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推脾土;运土入水,推板门,揉阴陵泉、足三里,揉胃俞,揉腹摩脐。用于疳气。 捏脊 常规捏,重提大椎、脾俞、胃俞。 三、割治疗法 四、刺四缝疗法,急重症西医处理 发生低血糖症者,及时补给葡萄糖。继发感染者,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少量多次输血浆或全血。 酌情选用氨基酸、脂肪乳剂和高价营养液静脉注射。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注意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及早发现,及时纠正。,预防与调护,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定时

12、定量,防止偏食,嗜食,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按时添加辅食,采取从一种到各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3、及时定期体格检查,注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一经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4、科学合理的喂养,10-12个月时宜断乳,断乳后,应加强喂养,给予易消化又富于营养的食物,保证小儿营养的需求。,一、填空题 1按病程与证候特点可将疳证分为 、 、 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2疳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 ,重证可病涉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 。 3 , 是引起疳证最常见的原因。 4疳证患儿,若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可出现 。 二、选择题 5疳气的发病机制是( ) A脾胃虚损

13、,积滞内停 B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C脾胃虚衰,津液消亡 D脾胃阴虚,津液内耗 E脾失健运,精微不布 6疳证患儿体重常比正常同年龄儿童低( ) A5% B10% C15% D25% E40% 7疳肿胀的病位在( ) A脾肾 B肝脾 C心脾 D脾肺 E脾胃,测 试,8疳气证治疗首选方( ) A资生健脾丸 B六君子汤 C四君子汤 D肥儿丸 E八珍汤 9患儿,1岁6个月。体重9 kg,纳呆,面色少华,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微腻,指纹淡。其诊断是( ) A厌食 B疳气 C疳积 D干疳 E积滞 10 患儿,10个月。出生4个月添加辅食时出现泄泻,纳差,形体日渐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发黄,烦

14、躁哭闹,夜眠不安,腹大如鼓,喜揉眉挖鼻,吮指磨牙,舌质淡,苔腻,指纹紫滞。治疗应首选( ) A肥儿丸 B八珍汤C六君子汤 D四君子汤 E资生健脾丸 11患儿,16个月。形体极度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腹凹如舟,足踝及颜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指纹淡。其血生化检查中最重要的异常改变是( ) A球蛋白明显低于正常 B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C血清总蛋白降低 D白蛋白低于20g/L E白蛋白低于25g/L,三、简答题 12简述“疳者甘也”与“疳者干也”的含义。 13简述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 四、问答题 14如何预防疳证的发生? 五、病案分析题 15 患儿,2岁

15、。体重9.5 kg。出生后3个半月时,一次进食蛋黄1个,遂出现食欲减退,强迫进食则呕吐,体倦乏力,易发脾气,面色少华,毛发稀疏,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血常规:RBC 4.51012/L,Hb 120g/L。血生化:球蛋白47g/L,白蛋白35g/L。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疳气;疳积;干疳。 2脾胃;五脏;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3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4疳肿胀。 二、选择题 5B。答案分析:疳气为疳证的初起阶段,由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所致,以形体略瘦,食欲不振为特征;疳积多由疳气发展而来,属脾胃虚损,积滞内停

16、,虚实夹杂之证,病情较为复杂,腹大肢细是本证的典型体征;干疳为疳证的后期表现,由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气血两败所致,以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为特征,常病涉五脏而出现种种兼证。,6 .C。答案分析:疳证患儿体重较正常同龄儿平均值低15%以上。 7 .A。答案分析:疳肿胀是疳证兼证之一由脾病及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水湿泛滥肌肤所致,故病位在脾肾。 8 . A。答案分析:疳气为疳证的初起阶段,发病机制为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故治疗选用调脾健运之资生健脾丸加减。 9 . B。答案分析:患儿体重减轻,且有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等表现,应考虑疳证诊断,因病情尚轻,且无腹满症状,故证候诊断为疳气。 10 .A。答

17、案分析:辨证为疳积,故选用肥儿丸。 11. D。答案分析:血清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成分,疳证时因摄入少,消耗多,合成减少,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若出现肢体浮肿,血清白蛋白一般在20g/L以下。,四、简答题 12“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是指小儿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言其病机及主证。 13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舌苔厚腻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若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以转化为

18、疳证,但疳证并非全由积滞转化而来,其他多种病证如厌食、泄泻、肺痨等病程迁延日久皆可转化成疳。 五、问答题 14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食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六、病案分析题 15诊断:疳证,疳气证。 病机分析:患儿年幼,脾胃功能尚不完善,加之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不腐熟水谷,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以滋养全身,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脾虚肝亢则易发脾气;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皆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之象。 治法:调脾健运。 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 处方:苍术6g,山药12g,陈皮3g,厚朴3g,薏苡仁12g,茯苓6g,砂仁(后下)3g,白扁豆6g,钩藤6g,焦山楂6g,焦神曲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