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098314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岳麓版选修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时专练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C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转型的含义,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B 项是春秋时期改革的内容,按田亩多少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D 项代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因此A、 B、 D 三项能够反映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而C 项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但本身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答案:C2在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 亩,另辟新荒地200 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 300 亩B 20

2、0 亩C 500 亩D 100 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管仲改革措施的理解能力。管仲对在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答案:C3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B团结诸侯,抗击夷狄C壮大自己,称霸中原D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解析:当时周天子毕竟是传统上的“天下共主”,仍有号召力, 表面上打起“尊王”的旗号,“攘夷”在当时也很有号召力。“尊王攘夷”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力手段。答案:C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使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

3、的统治D引发变法改革的时代风潮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旧王朝西周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答案:C5春秋后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它们导致的结果1名校名 推荐有()增加了国家收入承 了土地私有促 了封建生 关系的确立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BCD解析:春秋 期 国的“初税 ”和 国的“相地而衰征”基本上是在相同的背景下 行的,作用基本相同。即都增加了国家收入,承 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 了封建生 关系的确立。答案:A6李悝 法采取的“尽地力”“ 沟洫”的措施,在当 的主要影响是()A促 了 生 的 展B增加了政府的收

4、入C 除了旧 族的特 D承 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解析:通 法改革承 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是最主要的影响。答案:D7魏文侯 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 除了世卿世禄制B 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D促 了工商 的 展解析:本 考 学生的辨析比 能力。 合教材知 可知,尽管两次改革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区 ,但二者均破坏了井田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答案:C8通 法, 国 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 封建性改革所 来的社会 化的是()A礼 征伐自士大夫出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耕豪民之田, 税什伍D天下 郡 ,四海 一 解析:本 主要考 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 是周礼, D 是

5、秦 一; B、C 两 相比 ,符合 意的 是C “耕豪民之田, 税什伍”。答案:C二、非 9 下列材料:材料一李康子欲以田 ( 以田出 ) ,使冉有 仲尼。仲尼不 , 私于冉有曰: “求( 冉有名 ) 来,女不 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 足。若子季 欲其法也, 有周公之籍 ( 指籍田之法 ) 矣;若欲犯法, 苟( 苟:急 ) 而 ,又何 焉!”国 下材料二管子 ( 管仲 ) 曰:“相地而衰征( 衰征:有等差地征 ) , 民不移。”2名校名 推荐国语齐语材料三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春秋公羊传请回答:(1) 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是谁?(

6、2) 解释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3) 材料三中的初税亩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国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结果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 问应结合材料分析,仲尼即春秋时期的孔子,这里的先王应为周王。“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应为井田制。第 (2) 、 (3) 问依据教材中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其中鲁国“初税亩”,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它与管仲改革实行的政策几乎一致。且处于同一时期、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故可以迁移管仲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第(3) 问。答案:(1) 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孔子。(2) 含义: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主要社会原因:生产力发展,导致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齐国国君交纳赋税,导致收入减少;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为在诸侯争霸中取胜。(3) 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结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