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099366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师推荐 ,2015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2(苏教版)1. 江苏省 2014 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化学器的反应温度、 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过程中C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图9 表示:图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B2右图是关于反应A2( g) +3B2( g) =2C( g) H 0 的平衡移动图形,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改变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改变的条

2、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答案选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图像的熟悉了解程度, 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图像的变化趋势,然1,名校名师推荐 ,后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加热 N2 O5 按下式分解: N2O5N2O3+O2, N2O3 又按 N2O3N2O+O2分解,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将 4molN2 O5 加热至 t ,达平衡时,氧气的浓度为4.5mol/L , N2O5 的平衡浓度为1.7mol/L ,

3、则 t 时 NO 的平衡浓度应为()25A.0.9mol/LB.1.5mol/LC.2.38mol/LD.2.88mol/L【答案】 A【解析】 设 N O的物质的量为x,则由 N O 分解得到的 O 为 4.5mol- x,由 N O 分解得到的 O、2252252N2O3 物质的量相等: 4.5mol-x=1.7mol+ x。1溶液中滴加 5614向 5 mL 0.1 mol L 的 KI滴 0.1 mol L 的 FeCl3 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 溶液和 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A 再滴加 AgNO 3 溶液,观察是否有AgI 沉淀产生B加入 CCl 4

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C加入 CCl 4 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 3 溶液,观察是否有 AgCl 沉淀产生D加入 CCl 4 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答案】 D【解析】从所加试剂的量可知I 过量,理论上Fe3+将不会存在,所以加入CCl4 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溶液仍然能呈现血红色则可证明还有Fe3+的存在,原反应是可逆反应。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五点 KW间的关系: BCA D EB若从 A点到 D 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C若从 A点到 C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的方法D若

5、处在 B 点时,将 pH 2 的硫酸与 pH 12 的 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答案】 AB【解析】试题分析: A在图中可看出: A、D、E 是在 25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三种物质的Kw相同;B 是在 100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关系;C在 A、B 的连线上,由于水是弱电解质,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则图中五点K 间的关系: BCA DWE。正确。 B若从 A 点到 D 点,由于温度不变,溶液中+-c(H )增大, c(OH ) 减小。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正确。C若从 A 点到 C 点,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所以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错误。D若

6、处在 12+-2mol/L,B 点时,由于 Kw=10。pH 2 的硫酸,c(H )=10pH 12 的 KOH, c(OH- )=1mol/L,若二者等体积混合,由于n(OH- ) n(H +), 所以溶液显碱性。错误。考点:考查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及有关溶液的酸碱性的计算的知识。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 和 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压强保持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 的转化率为 p%,则乙容器中SO2 的转化率A、等于 p%B、大于 p%C、小于 p%D、无

7、法判断2,名校名师推荐 ,【答案】 C【解析】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是一个正反应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 在体积不变的容器内体系的压强逐渐减小,而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 “加压”,平衡右移, SO2 的转化率增大,所以乙容器内SO2 的转化率相对较小,故选C7将 2mol/lSO 2 和 1mol/l 的 O2 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 O22SO3若 2 后测得 SO3 的浓度为 0.6mol/l ,则 SO2 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是 ()A v(SO2) 0.3 mol/(Ls) B v(SO2) 0.15 mol/(Ls)

8、C v(SO2)0.6 mol/(Ls)D v(SO2) 0.5 mol/(Ls)【答案】 A【解析】 ( SO2) =( SO2) =0.6/2=0.3 mol/(Ls)8在 372K 时,把0.5molN 2O4 通入体积为 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 2s时, NO2的浓度为 0.02mol L 1。在60s 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6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 2s24 1 1以 N 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sB. 在 2s时体系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C. 在平衡时体系内含有N2O40.25molD.

9、 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为 40%24【答案】 B【解析】 N2O4 和 NO2 存在如下转化关系N2O42NO,前 2s 时NO2NO24起始( mol) 0.50反应( mol) 0.050.02 52s 时( mol) 0.50.05 0.0250.05mol 1 1v( N O)0.005mol L s242s 5L0.5mol 0.05mol 0.02mol L 15L 0.55mol 。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2s 时与开始的压强之比为p(2s) p(始) 0.55 0.5 1.1 1。60s 达到平衡时,设参加反应的N O 的物质的量为 x。则有24N2O42NO起始( mol) 0

10、.50反应( mol)x2x平衡( mol)0.5 x2x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5mol x 2x 0.5mol x,所以有0.5x1.6 ,解得x0.5mol 0.3mol 。平衡体系中含0.2molN 2O4, N2O4 的转化率为0.3mol 100% 60%。0.5mol9将 4.0molPCl 3 和 2.0molCl 2 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 +Cl 2( g)PCl5( g)达到平衡时, PCl 5 为 0.80mol ,如果此时移走 2.0molPCl 3和 1.0molCl 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 的物质的量

11、是A 0.8mol B 0.4molC小于 0.4molD大于 0.4mol ,小于 0.8mol【答案】 C【解析】10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2NO(g) O(g) H0,达到23,名校名师推荐 ,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 随 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Y0X2A X 表示温度时, Y 表示 NO物质的量B X 表示 NO2物质的量, Y 表示 O2 的物质的量C X 表示反应时间时, 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X 表示压强时, Y 表示 NO2 的含量【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因为是吸热反应,平衡右移,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

12、右移,错误; C、体积不变,质量不变,密度不变,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CH 3COO11(9 分 )在 0.l mol L1 的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 H,请根据该平衡完成下列表格,电离平衡移动方向填“正方向 ”或 “逆方向 ”,离子浓度的变化请用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表示。改变条件电离平衡移动方向c(H )c(CH 3COO )加水稀释加少量冰醋酸加入少量 CH 3COONa 固体【答案】(9 分)每空1 分改变条件电离平衡移动方向c(H )c(CH 3COO )加水稀释正方向减

13、小减小加少量冰醋酸正方向增大增大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逆方向减小增大【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受温度、浓度、酸、碱及盐等的影响;(1)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促进电离,但c(H )、 c(CH 3COO )均减小,电解程度增大(2)加入少量冰醋酸,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H )、 c(CH 3COO) 均增大,但电解质电离程度减小(3)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 c(CH 3COO)增大,平衡左移, c(H )减小催化剂,在起始时体积相同的容器A 和 B 中,同时 分别充入 2molSO12已知:2SO3加热 2SO2+O234,名校名师推荐 ,(两容器装有催化剂)

14、 。在反应过程中,A 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 B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AB(大于;等于;小于) ;达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AB(大于;等于;小于) 。(2)若平衡后,向 A、 B 中分别充入惰性气体,容器的平衡将向方向移动;若平衡后,向A、B 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SO3,重新达平衡时,两容器中的SO3 转化率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不变)A, B【答案】(1)小于;小于(各 1 分,共 2分)(2) B;正反应;变小;不变(各1 分,共 4 分)【解析】催化剂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2SO3加热2SO2+O2 ,是一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1)相同温

15、度下,充入 SO3,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压强变大;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增大,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状态C(如下图) ,故达到平衡所用时间, A 小于 B;假设 B 中的活塞不移动,由于A、B 两个容器的体积、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时A、 B 两容器中存在的平衡是等效平衡,其中SO3 的转化率也相等。对于B 和 C 两个状态, B 中压强小于 C 中压强,因此 C中 SO3 转化率大于 B 中 SO3 转化率。由此可以判断出C中 SO3 的转化率也大于A 中 SO3 的转化率 , 故达到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A 小于 B。(2)达到平衡后,分别充入惰性气体,A 容器体积不变,反应体系的浓度

16、不变,平衡不移动, B 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如果充入SO3,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SO3 的转化率减小, B 中充入 SO3,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 SO3 的转化率不变。13 (17 分) 某反应 A(g)+B(g)C(g) 在任一时刻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 正 、 逆 表示:=k c(A) c(B) ,逆=k c(C) ,其中 k 、k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c(A) 、c(B) 、c(C)正1212分别代表某时刻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请用题干中的符号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浓度关系为,平衡常数 K=_。(2)在 300 K时,开始反应的A、

17、 B 浓度均为 0 1 mol/L,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 50%,则 k1、 k2 之间的关系是 _。(3)升高温度, k1 的变化是,k2 的变化是 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此时若k1/k 2 增大,则说明正反应是_(填“吸”或“放”)热反应。( 4) CO2 可与 H2 合成绿色燃料甲醇。 300oC 时,在两个容积均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当 c(CO2)=1 00 mol L-1 、 c(H 2)=1 60 mol L-1 时,分别选择催化剂、催化剂开始反应,t 0 时达到平衡状态 M1、M2。若 逆 (M1) 正( M2)。且达 M1 时, CO2 的转化率

18、为 20%,请画出两个状态的浓度商 (Qc)- 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并标明相关数据。5,名校名师推荐 ,=( 5)实验室可利用甲醇、空气、铜(或氧化铜)制备甲醛。关于甲醇和甲醛的沸点和水溶性见下表:沸点水溶性甲65与 水 相醇溶甲-21与 水 相醛溶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知A 处放入甲醇,C 处收集到甲醛,若D 处的气球在反应临近结束时使用,则B处应放入 _(填化学式),请回答A、 B、 C三处采取控温的方式分别为A_、 B、 C, (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a 热水浴加热 b 冰水浴冷却 c 酒精灯加热 d 酒精喷灯灼烧 e 常温即可实验临近结束时,挤压D 处气球使空气进入装置,该

19、操作的目的是_。【答案】( 17 分)k1c(A) c(B)=k 2c(C)(2 ) 。 k1/k 2(2 ) 。k1=20k 2(2 )增大 (1 ) ,增大 (1 ) ;吸 (1 )t(2 CuO(1) , a、 c、b( 各 1) ,防倒吸 (2 ) 。【解析】试题分析: ( 1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k1c(A) c(B)=k2 c(C) ;该式进行变形可得平衡常数K=c(C)/ c(A)c(B)= k 1/k 2(2)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A(g) + B(g)C(g)10 1 0 10初始浓度( mol?L )10 050 050 05转化浓度( mol

20、?L )10 05 0 050 05平衡浓度( mol?L )根据平衡时 k c(A) c(B)=k c(C) ,可得 0050 05 k =005k,解得 k =20k212121(3)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所以k1 与 k2 都增大;若k1/k 2 增大,说明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4)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达到平衡时M1、 M 相同,即平衡时两2条曲线重合,因为 逆( M1) 正( M2),所以催化剂催化效果更好,反应速率更快,可6,名校名师推荐 ,画出图像。考点:本题考查化

21、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计算、催化剂、化学平衡移动。14( 15 分) . 重铬酸钾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重要氧化剂,重铬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 2O3,杂质为SiO2、 Al 2O3)为原料生产它,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K2Cr 2O7 的主要工艺如下图。涉及的主要反应是:6FeOCr 2O3+24NaOH+7KClO3=12Na2CrO4+3Fe2O3+7KCl+12H2O(1)碱浸前将铬铁矿粉碎的作用是。(2)步骤调节 pH 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3)操作中,酸化时, CrO42- 转化为 Cr2O72- ,写出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22、4)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操作加入KC1的原因。( 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 2.500g 配成 250mL溶液,取出 25mL于锥形瓶中,加入 10mL 2mol/LH2 SO4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 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 3mL淀粉指示剂,用 0.1200 mol/LNaS O 标准溶液滴定( I+2SO2-=2I一2-)十 S O2232345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氨作为一种富氢化合物,具有各种优点,特别是氨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价格低廉,氨作为燃料电池燃料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氨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23、 2)反应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将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已知: N (g)+3H2(g)=2NH3(g) H=-92.4 kJ/mol ,22H2(g)+O 2(g)=2H 2O(g) H=-483.6kJ/mol ,试写出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 ;2-+【答案】 ( 1)增大接触面积, 增大反应速率。( 2)Al(OH) 3 H 2SiO3。( 3)2CrO4+2HCr2 O7 2- +H2O( 4)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利用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重铬酸钾。7,名校名师推荐 ,( 5)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

24、,溶液蓝色褪去。( 1) 2NH3-6e-( 2)减小;+6OH=N2+6H2O;( 3) 4NH3(g)+3O 2(g)=2N 2(g)+6H 2O(g) H= -1266 kJ/mol 。【解析】试题分析:(1)铬铁矿是固体物质,碱浸前将铬铁矿粉碎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2)矿石粉碎后用NaOH碱性物质可溶解SiO2、 Al 2O3 使之转化为Na2 SiO3、 NaAlO2; 用强氧化剂可以把FeO氧化为3+232423Fe ;把 Cr O 氧化为 Na CrO 。再调节 pH为 7 8,这时Na SiO 、NaAlO 转化为沉淀 HSiO 、Al(OH)3。故步骤调节

25、pH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Al(OH)3H SiO 。223232-2-,的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2-+(3)操作中,酸化时,CrO4转化为 Cr2O72CrO4+2HCr2 O7 2- +H2O 。( 4)由于重铬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因此利用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重铬酸钾。 ( 5)重铬酸钾有强氧化性,会把 KI 氧化为 I 2, 而 I 2 遇淀粉会变为蓝色, I 2 又会与滴入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粉碎反应是溶液的硫酸褪去。因此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蓝色会褪去。(1)由氨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可知: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O2+4e-+6OH=N2+6H2O;( 2 )该电池的正极发生反应为:+ 2H2O= 4OH。将两个电极发生的反应式叠加可得总方程式为:4NH+3O=2N +6H O。可见反应一段时间后,电3222解质溶液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减小,因此pH 将减小。 ( 3) 3 2,整理可得4NH(g)+33O (g)= 2N(g)+6HO(g) H= -1266 kJ/mol。222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盖斯定律、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电极式的书写、反应条件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等知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