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126060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总复习题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选: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3.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4.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5.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6.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7.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8.已知我国某年企业

2、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1000)亿元.9.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11.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12.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13.投入产出表的第三象限主要反映(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14.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15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增加值)16收

3、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生产性收入)17收入在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属于(转移性收支)18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项交易属于(资本转移)19.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20.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21.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蓄)22.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23.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24.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贷款)25. 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常住机构单位)26. 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

4、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账户)27.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资产数量其他账户)28 .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000)亿元29.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30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与(生产账户)相连接。31.国民经济核算在所包括的经济活动范围上的发展,产生了(人口、劳动力核算)3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33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常住人口)

5、34劳动适龄人口是指(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35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综合指数)多选1.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机构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部门)。2.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A市场原则C所有权原则D三等价原则E核算统计原则)。3.固定资产形成包括:(A购买大型机器设备B现有设备大修理D现有设备改造E新建厂房工程完工)。4.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是C居民D政府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5.下列属于金融交易项目的有(a某户居民向保险公司购买了2000元的保险b某户居民购买了2.5万元的国债c某企业向银行贷

6、款200万元)6.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负债的是(A通货B存款C保险准备金)7. 下列核算属于流量核算的是:(a 国民收入核算;b投入产出核算;c资金流量核算;e国际收支核算).8. 积累核算的系列账户包括:(a资本账户;b金融账户;c重评估账户,d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9.下列项目属于资产数量其他变化核算的内容有:(a某地区将原先的一片荒地开发成经济林;b某单位因火灾造成厂房、机器设备报废等上亿元的经济损失;d某企业有一批设备因技术更新而提前报废;e某大学由于合并了另一所大学,从而使固定资产增加)10.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收入分配帐户和使用帐户包括以下几个帐户(a收入形成帐户b原

7、始收入分配帐户c收入再分配帐户d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判断:1. 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x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2.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X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3.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

8、中间消耗.X.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4.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X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5.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X。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6.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X。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7.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 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

9、复计算.X。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8.生产成果的价值侧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总产出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侧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9投入产出表的第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象限反映的,所以第象限是表的

10、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象限的主栏与第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10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1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物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12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

11、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13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1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资本形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第一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1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部门期

12、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2500700060003500亿元16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经常转移,记录的是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各种单方面转让的收支。判断经常转移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非资本转移”,二是“单方面转让”。题目中的无偿捐赠符合这两个标准。17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

13、经济单位;而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计算:1.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10)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解:根据支

14、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根据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亿元)根据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500-40=460(亿元)。营业盈余=11400-5000-1800-460=41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总产出 16000减:中间消耗 4600劳动者报酬 5000生产税净额 460固定资本消耗 1800营业盈余 4140最终消费 8000 居民消费 6800 公共消费 120

15、0资本形成总额 30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库存增加 145贵重物品净获得 55净出口 400出口 1400减:进口 1000国内生产总值 11400国内生产总值 114002.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他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

16、入净额=当期利息收入- 当期利息支出+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 红利支出 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 = - 653(亿元)(2)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1200(亿元)。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 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应收财产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10+200=210(亿元)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 863原始总收入 547固定资本消耗(-) 200原始净收入 347总营业盈余 1200固定资本消耗(-) 200净营业盈余 1000财产收入 210合计

17、1410合计 1683.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障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

18、80(亿元)。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应收财产收入-应付财产收入)=780+(138-142)=776(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776+0-(17+8+450)=301(亿元)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 800生产税净额 100总营业盈余 780.总增加值 1680合计 1680合计 1680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应付财产收入 142原始收入总额 776总营业盈余 780.应收财产收入 138合计 918合计 918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475所得税 450社会福利 17捐款 8可支配总收入 301

19、原始收入总额 776合计 776合计 7764.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2、计算企业总储蓄目标。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814.5+(17.6-32)+0=800.1(万元)资本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变化资本形成总额800.1总储蓄801固定资本形

20、成总额814.5固定资产消耗(一)530.1库存变化-14.4净储蓄270.9贵重物品净获得0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2.7固定资本消耗(一)530.1资本转移收入 81.9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0资本转移支出 84.6资金余缺-1.8合计798.3合计798.32.企业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支出=801-0=801万元5.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额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21、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并解释两者关系。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2)居民的净金额投资额=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1000(亿元)。(3)居民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800+700+600)-1000=1100(亿元)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帐户 单位:亿元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 2000可支配总收入 5000总储蓄 3000合计 5000合计 50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资本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本形成 2000总储蓄 3000净贷出(+)/净借入(-

22、) 1000合计 3000 合计 3000居民金融账户 单位:亿元资产变化负债变化银行存款 800净贷出(+)/净借入(-) 1000股票和债券 700负债 1100保险缴款 600合计 2100合计 2100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6. 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

23、元,资本形成总额70.4。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解: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 财务支出=180-(60+9.8)+1.3-20= 91.5(亿元)。初次分配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支出 60生产税净额 9.8财产支出 20原始总收入 91.5增加值 180财产收入 1.3合计 181.3合计 181.3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0+5+0.1)=56.4

24、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35.1所得税 30社会福利 5捐款 0.1可支配总收入 56.4原始收入总额 91.5经常转移收入 0合计 91.5合计 91.5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储蓄。因为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56.4(亿元)。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总储蓄 56.4可支配收入 56.4合计 56.4合计 56.4净金融资产=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56.4+10-70.40= -4(亿元)资本形成账户使用来源资本形成总额 70.4净借入(- ) -4总储蓄 56.4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0合计 66.4合计 66.47.某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

25、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800亿美元,中间消耗500亿美元;(2)付劳动报酬200亿美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美元;(3)财产收入6亿美元,财产支出1亿美元;(4)经常转移收入3亿美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美元;(5)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6)资本转移净额10亿美元;(7)资本形成总额5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次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1)账户如下:单位:亿美

26、元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中间消耗 500总产出 800增加值 300合计 800合计 800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00-500=300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来源劳动报酬 200增加值 300生产税净额 70总营业盈余 30合计 300合计 300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支出 1总营业盈余 30初次分配总收入 35财产收入 6 合计 36合计 36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30+6-1=35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2初次分配总收入 35可支配总收入 36经常转移收入 3合计 38合计 38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5+3-2=36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消费 0可支配总收入 36总储蓄 36合计 36合计 36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消费=36资本账户使用来源资本形成总额 50总储蓄 36资金余缺 -4资本转移净额 10合计 46合计 46(2)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6+10-50= -4 资金短缺4亿美元。(3)该地区非竟然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资产/可支配收入总额=50/36=13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