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126103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相征 吴石磊 赵鑫 【摘要】本文利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研究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降低经济系统中实际产出与理论上最优产出的偏离程度,且能够降低偏离的不确定性。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测算经济系统的平均生产效率表明,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产出效率;城市化水平;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 相对于当前探讨城市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以及目前的城市化又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

2、理论支持。 一、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城市化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直接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二是通过引入第三方变量研究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穆罕默德沙赫巴兹等(Muhammad Shahbz)(2012)指出,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1陈淑云、付振奇(2012)研究了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2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等(2011)研究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3熊艳喜、李波平(2011)以湖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4高

3、峰、吴石磊、王学真(2010)研究了城市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城市化的强弱而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近似“U”型的曲线关系。城市化必须达到一定的门槛水平,才能有效推进人力资本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5 本文与当前研究文献的差别在于,运用了包含时间和个体不可观测效应影响的异质性随机边界分析方法。异质性随机边界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在考察了通常意义上影响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度的同时,又定量估算了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的偏离,以及考察城市化水平对偏离不确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随

4、机前沿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城市化水平滞后使实际产出水平低于经济系统最优产出水平的10%30%,平均产出效率仅为74.15%。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能有效降低经济系统中实际产出与理论上最优产出的偏离程度,而且能够降低偏离的不确定性。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传统的C-D生产函数表明,在生产效率达到100%的假设条件下,产出仅取决要素投入,但实际生产中,生产效率很难达到100%,而是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效率损失。此外,由于非人为因素(如天气等)的影响,预期的理论最优产出可能略微偏大或偏小,即存在随机性。采用随机边界分析的优点之一

5、是能够测算效率。效率的测算分为两步,首先要确定模型的形式,模型的选取采用似然比检定;在明确何种模型优之后,测算效率。本文将随机边界模型设为:其中,将影响理论上最大产出的要素设定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u反映无效率的干且要球u0,需要设定为单边分布;vit是一般意义上的随机干扰项,且。本文采用最为广泛使用的单边分布是半正态分布或截断型半正态分布,具体设定为何种分布形式,取决于数据的特征和推导的难度。本文假设uit服从截断型半正态分布,uit的异质性设定如下: 其中,a0、a1为常数项,urbanit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变量。为保证wit、it均大于0,对其取指数形式。wit衡量的是由于城市化约束效

6、应,实际产出与理论上最优产出之间的偏离程度,而衡量的是城市化约束效应的不确定性。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根据上述建立的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1)和(2),实证分析需要的变量有经济增长、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城市化水平。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实证分析的时间范围为19972004年。 1.经济增长指标:选用GDP作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该指标以1997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获得实际GDP值,计算所需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劳动力投入指标:采用中国历年从业人员数衡量,单位:万人。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3.资

7、本存量指标: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借鉴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10)的做法,计算公式为,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t-1代表前期;Iit为第i省第t年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表示第t年资本折旧率。6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4.城市化水平变量:比较通用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和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法。但城镇人口指标法所需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只能获得部分年份数据。所以,本文借鉴姜爱林(2002)提出的调整系数法,估算出更接近真实的城市化水平。7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on-agr表示县辖镇非农业人口、proportion代表县辖镇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wei

8、ght代表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系数(通常取1/10)。计算该变量所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由于2005年以后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县辖镇非农业人口和县辖镇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指标缺失,所以本文的时间范围选为19972004年。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说明 (一)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 多种假设条件下的估计结果见表1。表l中(1)是最完整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它不对参数施加任何约束,能够估计出理论上影响最优产出的要素贡献率,还能衡量城市化约束下实际产出水平与理论上最优产出的偏离程度及偏离程度的不确定性。(2)、(3)、(4)、(5)是在(1)的基础上通过施加约束条件得到的。表1中(2)

9、假设理论上和实际上最优产出的偏离程度在所有省份、所有年份都是常数,不具有异质性,偏离的不确定性是异质的。表1中(3)假设在0处截断的半正态分布,理论上和实际上最优产出偏离的不确定性具有异质性。模型中(4)假设理论上最佳产出等于实际产出,等同于(5)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之所以设定(4),是为了得到似然函数值,进行LR检验,以便验证不同模型假设下,哪个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本文的研究主题。 表1中后四行是似然比检定结果,LR1似然比检定的假设条件是(4)和异质性模型设定(1)、(2)、(3)没有显著差别,即不存在城市化约束。由检验结果可知,拒绝原假设,说明有必要设定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LR2似然比检

10、定原假设是完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1)与模型(2)、(3)、(4)没有统计上显著差别,即存在异质性城市化约束。由检定结果可知,拒绝原假设,表明有必要设定完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由LR1和LR2对数似然比检定可知,表1中(1)拟合效果最好,表明城市化约束及其不确定性能够显著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由表1可知,(1)、(2)、(3)、(4)、(5)均表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系数为正,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和先前的相关研究一致。这说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受到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此外,(1)表明,城市化这一变量系数在10%显著水平上有效,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

11、小理论上与实际上最优产出之间的差值。另外,城市化对偏离不确定性的影响系数也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偏离的不确定性。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能够缩短空间距离,具有高密度、规模经济、聚集经济递增的特点,从而通过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效应吸引工业向城市集中,促进生产者间的信息扩散、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降低生产者之间及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交易成本。这种集中进一步加强了聚集效应,从而促进城市化规模扩大,带来正效应;具体而言,城市化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相关

12、的实证研究包括:闫晓红(2011)利用城市化水平内生增长模型,借助非平稳面板数据方法考察我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我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需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省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都能促进经济增长,某些省份存在着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而且过度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会抵消投资所带来的效应。8刘永亮(2009)从分形模型、分组分析等多种角度对我国城市规模经济进行动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转轨过程中城市规模经济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城市土地规模经济表现最为突出,资金规模经济相对较弱。9戴永安、张曙

13、霄(2010)采用20012008年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专业化分工和城市规模经济三方面考察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效率演进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人口城市化与人力资本积累、专业化分工和城市规模经济确实存在交互作用,而且人口城市化对提升我国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10 (二)产出效率分析 随机前沿分析的一个典型优点是可以估算出各地区各年份的产出效率,从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城市化约束程度。根据回归结果得知:产出效率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7415、0.2003,产出效率指数的频数呈现右偏的特征。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多数地区的效率

14、值分布在0.70.9之间,这说明城市化水平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低于最优水平的10%30%。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随机前沿模型的特点,利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经济系统中实际产出与理论上最优产出的偏离程度,且降低了偏离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使经济系统低于最优产出%1030%,平均生产效率为74.1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同外界交往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曾指出:“一国经济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发生重大变化,即:产品来源和资源的去处由农业

15、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工业化过程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的城市化过程。”对于我国来说,也将经历这一过程。由上述分析可知,城市化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即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应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化,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等途径促进经济增长。 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更要注重城市化的质量,提高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待提高,效率仅为74.15%。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挥城市化的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效应,为资本和劳动力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营造宽松的环境,使资本和劳动

16、力达到最优组合,真正实现资本和人口的城市化,从而使产出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Aigner,D.,Lovell,C.A.K.,and Schmidt,P.“Formulm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6):21-27. 2陈淑云,付振奇.城镇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2):30-35. 3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11):4-

17、20. 4熊艳喜,李波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9):125-128. 5高峰,吴石磊,王学真.人力资本、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评论,2010(9):106-117. 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5):4-20. 7姜爱林.城镇化水平的五种测算方法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76-80. 8闫晓红.城市化水平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27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考察J.经济经纬,2011(3):25-28. 9刘永亮.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7):69-73.10戴永安,张曙霄.城市经济效率演进的人口城市化中介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6):79-88. (作者:相征 吴石磊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赵鑫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