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135014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1.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3题。来源:学,科,网Z,X,X,K1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 稳定战略来源:Zxxk.ComA BC D2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3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2012合肥一中高二测试)读下

2、图,回答45题。4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来源:Z。xx。k.ComA混交林 B针叶林C水稻 D冬小麦5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河出现春汛 B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地小麦黄熟 D城一年中人影最短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6图中圆圈阴影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C大气降水过多,土壤透气性差D农业科技落后7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B发展“立体农业”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8图示地区在发展中与和谐发展不协

3、调的表现是()A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B开发山区煤矿,弥补农村燃料不足C持续实施计划生育措施D积极开发山区小水电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910题。9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10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4、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 BC D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即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1112题。1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五月 B四月C六月、七月 D十一月1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读下图,回答1315题。13下列对甲和丙

5、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干旱洪涝水土流失风沙危害A BC D1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乙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 BC D15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 BC D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619题。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

6、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以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16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17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18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

7、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19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2012厦门高二质检) 2011年的夏季,我国从东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南,洪水使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再次遭遇尴尬之极的局面,有人认为城市化进程过快是导致排水系统负担较大的原因:“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随着城市的扩大

8、,过去城市的外河(过去水排到外河就算排出去了)现在都变成了内河,排水系统的负担比较大。从城市总体来看,表现为重地上、轻地下,地下的排水系统跟城市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所以导致现在一下雨城市就被淹。”据此完成2021题。20与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再次遭遇尴尬之极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A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强对流天气增多,短时间内强降雨灾害发生次数增多B由于城区建筑、不渗水的道路和硬地等因素,使雨水难以浸入地下C城市内部绿地面积增多,导致蓄水功能增强D暴雨导致的停电,也会使较好的排水系统不能生效21“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化进程过快是导致排水系统负担较大的原因。”该说法只是个别人的推脱之词,要进一步

9、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根本措施在于()A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B加快工业化步伐C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等产业结构完备,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使得广东省汽车出口量跃居全国第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进驻,和近百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聚集,使得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2224题。22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A有优惠的政策B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D有先进的管理经验23广东省汽车产业的劣势是()A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B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C市

10、场狭小D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24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广东省今后应()A加大初级产品出口B加大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C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D加大能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读下面某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526题。25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A地区B棉花生产是B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CC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D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来源:学科网26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

11、地对水源条件的依赖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一些城市在局部区域已经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征兆。因此大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据此回答2728题。27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污染极易发生在()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28若要减轻环境污染,该区域能源比重应该增加的是()石油水电核电天然气煤电A BC D高成本时代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析一文指出,处于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有必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高成本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

12、,并以全球视野谋划广东的发展,调整发展对策,提高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据此回答2930题。29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日渐紧张劳动力成本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 BC D30为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

13、0分)31(2011山东烟台高二质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北方荒地属于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西大荒”主要是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32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正式建交后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经过十六年开

14、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新双方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苏南城市化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江南水乡。下图为我国苏南地区城市化模式示意图:来源:Z_xx_k.Com材料二下图为苏南地区某镇工业产值构成示意图和外来劳动力在各部门的比重图:(1)说明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部门?原因是什么?(4)近年来苏南地区电子装配企业向苏北和皖中地区转移,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势?(5)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城市化的意义

15、和特点有哪些。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山东省和江苏省都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特点有所差异。材料二下面两图为江苏省改革开放前后的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材料三下图为山东省1997年到2006年城市和工业化的基本数据统计图。(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两个方面。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34读我国南方某河

16、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2)甲、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3)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详解答案1【答案】B【解析】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2【答案】D【解析】云贵高原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不是小麦。3【答案】C【解析】作为饲料出售,可以减少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故选C。【答案】4.D5.A【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东北地区的有关特征。第4题,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种

17、植的是春小麦。第5题,图示地球公转位置大约是春分刚过,故河出现春汛。6【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中的经纬线、湖泊及省会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省会为长沙和南昌,湖泊为洞庭湖和鄱阳湖;低产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带,本区发育红壤,红壤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少,是形成低产区的自然原因。7【答案】B【解析】本区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对本区的综合开发主要采取立体农业模式;本区为亚热带气候区,林业应发展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苹果为温带果树,在本区不宜种植。8【答案】B【解析】煤炭为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燃烧均会造成污染,本区煤炭资源缺乏,开发煤炭资源解决农村燃料不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答案】

18、A9【解析】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向自然条件差的陡坡地以及林地、草地要粮,必会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10【答案】C【解析】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宜扩大农业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包括: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苹果、核桃、梨等)、薪炭林、用材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答案】11.C12.D【解析】长江流域夏季多雨,茶园一般在坡地种植,锄草后大部分地表裸露,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丘陵山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一旦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就会迅速

19、下降,造成茶园“消瘦”。“以羊治草”是一种符合生态环境规律的科学措施,值得大力推广。【答案】13.B14.D15.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河西走廊,为典型的干旱区,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但生态脆弱要控制改造力度;乙为云贵高原,由于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广布而土壤较贫瘠,但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条件好,可发展花卉种植业;丙为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产区,多风沙、旱涝灾害并且土地盐碱化严重,改造中低产田,是该区农业发展方向;丁为三江平原,现仍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该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地势平坦,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16【答案】D【解析】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

20、地在自然环境的整体表现都有很大差别,所以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两者都在不同的区域内。17【答案】D【解析】太湖平原农业已基本走向现代化,为商品化的蓬勃发展期,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则正处于经营相对比较粗放的转型期。18【答案】C【解析】太湖平原的土地租金过高,农产品的成本过高,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吐鲁番盆地由于距市场太远,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19【答案】B【解析】太湖平原可依据其位置、交通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而吐鲁番盆地则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干旱特色农业。【答案】20.C21.B【解析】第20题,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应对短时的大雨,城市硬化使雨水难以下渗,加上停电使排水系统难以发挥效应,都是尴尬的

21、原因,而城市内部绿地面积增多,则可以使雨水及时下渗,避免这一尴尬。第21题,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我国应该加快工业化步伐。22【答案】B【解析】汽车产业集群与资金、技术密切相关。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23【答案】A【解析】广东省汽车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24【答案】C【解析】广东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后应该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25【答案】D【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图示范围是我国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夏季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A地区),B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新疆南部,是我国长绒棉基地,天

22、山(C地形区)由于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带来了大西洋的水汽,在北坡形成地形雨,导致北坡降水比南坡多。26【答案】D【解析】因本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较轻。扩大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不仅可以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而且能够减少粮食生产中对水源条件过多地依赖,更加充分地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7【答案】C【解析】光化学烟雾容易在强光的照射下形成,夏秋季节,光照强烈,故选C。28【答案】B【解析】若要减轻环境污染,该区域应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故选B。29【答案】B【解析】进入21世纪后,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是高成本时代到来的表

23、现。30【答案】D【解析】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创新体系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不应该是政府。31【答案】(1)丘陵平原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农业技术(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解析】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但在开发时多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确定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如结合“北大荒”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发展商品粮基地,在“南大荒”发展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在“西大荒”发

24、展商品棉的种植。32【答案】(1)支柱性产业:电子、服装、家电。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3)电子工业。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5)依靠内向型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的典型区域;乡镇企业是其核心和主体,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解析】从图中看出,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就是在工业产值构成示意图中比重较高的电子、服装

25、、家电等,这些部门外来劳动力比重也较高,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今后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应该向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的苏北和皖中地区转移,苏南模式城市化是以乡镇企业带动的城市化,其特点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33【答案】(1)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3)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水果的需求增加;这给水果生产带来广阔市场。(合可即可)(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

26、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小。)【解析】第(1)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二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化会带来各种污染问题 。第(3)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果树种植用地方面来考虑。34【答案】(1)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并逐渐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2)甲: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3)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解析】第(1)题主要是从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两个方面去回答问题,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数量在减小,新兴电子工业数量在增大,工业布局主要是电子工业向高校密集区聚集。第(2)题,两地的区位条件都是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去分析。第(3)题,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两个趋向,即沿交通干线布局和向城市外缘移动,目的是降低成本和减轻对城市中心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