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183986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张平华,泰语,简介 泰语(,转写:phasa thai,国际音标:pstj ( 读音)),是泰国的官方语言。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泰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语音特征,1.泰语声母(辅音)根据拼读声调规律来分,可分成中辅音、高辅音和低辅音三类。泰语有四十四个辅音。不同类型的辅音与相同元音相拼读时,其拼读声调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学习语音要特别注意区别辅音类型。 2.泰语元音共有二十八个元音字母,按结构分为单元音、复合元音和特殊元音三类。这是传统的分类。泰语元音根据发音时间长短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长元音与短元音与相同的辅音相拼读时,其拼读声

2、调是不相同的,因此中国学生学习泰语语音要特别注意区别长元音与短元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在泰语中是区分含义的,与汉语不同。泰语中的特殊元音一般发音比较短,其拼读声调与长元音一致。 3.泰语是声调语言,与汉语类似。泰语共有5个声调,但只有4个声调符号。声调在泰语中是区分含义的。现代泰语在音韵上比现代汉语更加丰富。,辅音,泰语的塞音可分为三组: 不送气浊音(d、b) 不送气清音(k、t、p) 送气清音(k、t、p) 大多数汉语的塞音只有不送气清音(比如“玻”的声母p)和送气清音(比如“坡”的声母p)的对立,而泰语还有一套浊音(比如与p、p对立的b)。,泰语辅音表,泰语尾音音系,泰语中有九种韵尾,分别是p

3、、t、k、m、n、j、w、。只出现在短元音后。注:出现在短元音且无其他尾音时的停顿。,从总体上看,汉语有单辅音22 个,没有复辅音;泰语有单辅音21 个,复辅音 11 个。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辅音声母时最出现偏误最多的有以下几个:,1、z、c 汉语舌尖前阻塞擦音声母z、c在泰语中没有相应的音,但泰语中的舌端音s和z、c的发音部位大致相同,学习发音时利用s的发音部位进行引导,学生们基本能掌握平舌音的发音部位。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s代替z、c的情况,尤其以声母c的偏误率最高。汉语塞音和塞擦音都较为丰富,泰语中则有一对舌面塞擦音,没有其它发音部位的塞擦音。泰国学生对塞擦音不敏感,且擦音跟送气塞

4、擦音发音时从成阻到除阻都有一股气流,听感上有些相似,因此容易引起混淆。,z、c偏误的解决策略,教学时,教师按照s到“z、c”的发音顺序,一边发音一边将左手弯曲代表上下门齿,右手伸直,发s的时候,用右手指尖接近左手指尖,发z、c的时候,用右手指尖先点触一下左手指尖更迅速移开一点,通过手势让学生体会擦音和塞擦音的区别,明白气流如何在口腔中成阻和破阻。同时,用掌心对着嘴巴,反复发sc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息的强弱,以训练学生在听觉上对送气、塞擦音的特点和擦音进行比较,然后反复进行发音方面的练习巩固发音。,2、r,泰语中没有与汉语舌尖后浊擦音r音值完全一样的音,初学汉语的泰国学生有时用泰语的舌尖中浊颤 音

5、 有时干脆把r念成舌尖中浊边音l与半元音j在听感上与发音部位上很不一样 解决策略: 纠正时,老师要特别强调r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硬腭前,舌尖必须上举不能放在下齿背。r与l都是舌尖组的浊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r有相似之处,比较容易对学生造成干扰。r与l发音时碰触上颚,r发音时,舌尖上举接近硬腭前但不能碰触。充分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通过反复练习,r声母的偏误并不难纠正。,3、h,泰语 是个喉音,发音时舌身后移,气流通过声门时摩擦成声。由于发音部位靠后,泰语辅音声母有比较浓重的鼻音色彩,这一发音特点对学生们学习汉语h声母影响很大,学生在念“好、华、欢、海”等h声母字词时发音部位靠后且都有明显的鼻

6、音。 解决策略: 教学时,对发音靠后的学生,做法是让学生先发g或者k,保持他们的发音部位不变,接着口腔稍微打开一点,让舌根不要接触软腭,注意舌后部不能离开软腭太远,否则又会变成h。对于鼻音过重的同学,先让他们练习非鼻韵母音节,必要时可以让他们用手捏住鼻腔发音,以避免鼻腔共鸣。,4、j、q、x,j、q、x这组声母在泰语中都没有,所以偏误率比较高。泰语音节 发音和汉语拼音的ji、qi、xi发音有些类似,学生们常用这三个音替代j、q、x的发音,听感上带有很强的尖音色彩。 解决策略: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图示让学生明白:汉语的j组音是舌面前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上抬与硬腭前部接触形成

7、阻碍;泰语的 是舌面中音,发音时舌面中部与硬腭后部接触形成阻碍, 是舌端音,发音时舌尖与硬腭前形成阻碍。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舌面前、中以及舌尖前几个不同的发音部位,这样才能发好汉语舌面音。J组音在汉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教学时应该着重强调这部分音的训练。,5、zh、ch、sh,这组声母基本上是所有外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对泰国学生而言,当然也不例外、翘舌音声母在泰语中没有对应的音,教授zh组音时,可通过图示同时配合手势让学生反复听辨,因为应经学过舌尖前音,因此,学生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平翘舌的差别,能够找到发音大致的感觉,但是由于模仿得不到位、不准确,zh、ch、sh、常被念成泰语的 或听感上与

8、翘舌音相似的舌叶音。 解决策略:纠正这组音的偏误,主要是让学生找准翘舌音的发音部位。翘舌音中zh的发音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一些,把zh和开口度比较大的韵母组合成音节,如zha、zhe、zhai、zhan、zhen等,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找准舌尖硬腭前的发音部位,然后再找准其他几个音的发音部位就会容易一点儿了。舌尖后音是学生们的一大语音难点,由于这一组音的偏误会一直贯穿在泰国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在教学之初便强化学生练习这组音。,辅音解决策略,基于汉泰辅音系统的对比,我们归纳出两种比较科学的学习顺序。第一种是按照发音方法,将汉语的辅音分为四组,分四次进行教学。分组如下: 第一组(鼻音和边音):

9、“n”、“m”、“ng”、“l”。 第二组(塞音):“b”、“p”、“d”、“”t、“g”、“k”; 第三组(擦音):“”f、“x”、“s”、“sh”、“r”、“h”; 第四组(塞擦音):“”j、“q”、“z”、“c”、“zh”、“ch”。 第一组的鼻音和边音,是泰国学生学习中比较容易的一组音。鼻音从发音部位和方法上来看,本身就不太困难,而且鼻音“n”、“ng”、“m”和边音“l”在泰语中都有音值相同的辅音,学生发音较准,也容易记住。因此把这四个音分为第一组。第二组的 6 个塞音“b”、“p”、“d”、“”t、“g”、“k”在泰语中也有对应的完全相同的辅音,除去一些学生受泰语中浊辅音 bb、d

10、d的干扰把汉语清辅音 bp、dt发成浊音以外,这组辅音基本上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组。,泰语元音,泰语的元音有完整的长短对立,有九个音位:、i、u、e、o、。,泰语中之元音能互相结合,或与、等半元音组成双元音或三元音,列表如下:,泰语韵母,泰语共有32个元音,18个单元音,6个复合元音和8个特殊元音。泰语元音有长短音之分,长元音的发音时间相对较长,短元音发音时间相对较短。长短元音在泰语中区别词义的作用。 (一)单韵母18个,1.单元音韵母发音:,(二)复合韵母6个,汉泰语韵母的对比,泰国小学生汉语语言韵母偏误表,韵母偏误迁移形式,针对泰国学生习得普通话韵母偏误的纠正策略,一、纠正偏误的步骤首

11、先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想法,不应该凭着自己的习惯或者感想去判断发音是否正确,导致学生汉语语音韵母的学习倍受影响。针对泰国中小学生习得普通话韵母的偏误,我们认为要分清步骤、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保证纠正偏误的有效进行。 (一)检测阶段:检测学生的韵母视听学生出现发音偏误时,教师应先检查学生的视听状况。本人在语音调查过程中发现,韵母偏误有可能出现在学生初学韵母的视听阶段。如果听的时候就听错或出现视听偏误的话,就很难保证发音的准确性。检测视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状况,他们是不是接收了正确发音或正确地了解普通话韵母的发音与符号的对应。如果学生出现听辨偏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二)指导阶段:

12、指导正确视听指导阶段指的是学生出现视听偏误或错误时的阶段。第一步,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韵一母符号及其发音,如学生将普通话韵母iaiA听成了i:a,韵母uauA听成了uouo,或者学生把uoluA和uo仁u司听成同一个音,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辨这些不同的读音。第二步,当学生出现了偏误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韵母的正确发音和学生出现的偏误发音做出比较,以正确的符号和学生韵母偏误时的符号做出比较,使学生能够获得韵母正确发音的视听感觉和符号,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地学习韵母的发音和符号。,韵母偏误纠正方案建议,泰国本土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韵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现象,泰国中小学生也一样,出现

13、众多的韵母偏误。这些偏误主要是受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负迁移影响。本人作为一个泰国本土的汉语学习者认为,在非汉语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完全正确的汉语韵母发音是比较难的,纠正学习者的发音偏误习惯也是很难的事,但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语音是语言教学的要求之一。关于纠正泰国中小学生汉语韵母发音偏误,本人认为有的发音偏误必须纠正而且纠正得越早越好,有的发音偏误可以“通融”纠正、慢慢改,因为出现发音偏误的学习者己经有了一个偏误的语音系统,要纠正全部的发音,使其达到如同母语为汉语的使用者的发音标准,是非常困难的事。但如果为了纠正偏误,而影响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其他方面,本人认为是不值得的,因为语音只是语言的一个

14、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针对泰国中小学生出现的汉语普通话韵母偏误,提出两种纠正偏误的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建议,(一)重视心理因素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二)重视泰国基本文化 (三)重视教材选择 (四)重视语音教学方法、语音比较、重点与难点明确和强化语音训练 (五)重视初级阶段打好基础 (六)重视教学安排和课程控制,泰语声调,曼谷泰语有五个声调:33()、21()、41()、45()、14()有时会依照顺序标示为第一至第五声调。泰语字母的声调标示十分复杂,许多原因都可能影响到一个音节的声调。 辅音所属的组别,前引字(如)也会改变辅音的组别。 元音的长短 尾音的种类(无尾音、鼻音、或塞音) 声调符号

15、 、 、 、 ,声调偏误,阴平(5 5 ):泰国学生发阴平时调型基本正确,都是平调;而调值多在3 度到4 度之间,比汉语低了1 到2度。这是由于学生受到了泰语第一声3 3 的影响。泰国学生直接用泰语的中平调来代替汉语的高平调,虽有意识地提高调值,但仍难达到5 5 。 阳平(35 ):泰国学生发汉语阳平时基本都有调型错误,把平滑上升的3 5 调发成先短降后长升的曲折调,调值约在2 度到4 度之间,比标准调值低了1 度。这是因为泰国学生用泰语的第五声升调14来对应阳平,有意识地将起调提高了一度,但尾调仍未能升高到5度。且泰语的升调在上升之前有一个稍降的准备阶段,因此泰国学生发汉语阳平时也出现了类似

16、的曲折。另外,泰国学生发阳平时拖音现象严重,听起来太慢太长、有拖沓感。,上声(2 1 4 ):泰国学生在发汉语上声时调型一般先降后平,降长平短,升不上去。部分学生把调值发为321,起点高了1度。另一部分学生则与之相反,起调过低,因此降不下去,降幅低于一度,听起来是一个平调。还有部分学生把调值发为211或212,这其实是泰语第二声低平调21在实际发音中的调值,泰国学生用其来代替汉语的上声,就形成了这种调型曲折。但是,在语流中,汉语的上声多发成2 1 1 或3 5 ,很少发足本音,因此泰国学生发的这种上声,从听觉上判断,很难判为错误。 去声(51 ):泰国学生发汉语去声时调型大多有错误,将平滑下降

17、的降调发为先短升后长降的曲折调,且调域起点多在4度,不够高。这是受泰语第三声41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调域终点停在2到3度,降不到底。另一部分学生能降到底,但受泰语“礼貌”原则的影响而把音拖得很长,使去声听起来降得过分,总结以上偏误,我们可以看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的主要问题是:阴平和上声上不去、阳平和去声拖太长。而具体来分析,这些偏误的严重程度和可容忍度也是不一样的:调型为平调的,调值变化一般不影响意义表达;调型为曲折调的,若升降幅度在1 度之内,一般也不影响意义表达。据此,我们可以对泰国学生四声的偏误严重程度做出评估。,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法,我们先教汉语的一声,高平调5 5 。这是

18、一个又高又平的调子,先学此声有着为其他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很多泰国和日韩学生发第一声时,起调总起不高,这就会影响其他声调的掌握。我们在第一声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练习起调,起调要高,音要平直。可用学生将最早学习的“一”、“妈”、“今天”、“拼音”等词进行训练。教学时老师可采用夸张法,有意识地提高嗓音,延长音调,让学生跟读,配以阴平调示意图和手势右手手臂高举,在空中划一道直线。要注意的是阴平调是汉语四声中唯一可以夸张延长的调,在教其他三个调时不宜使用延长法。,阳平是出现偏误最多的一个调,这并不是泰国学生特有的现象。在不同国别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声调听辨中,阳平都是最难掌握的声调模式5,因此可以

19、说阳平较难学是一种普遍现象。泰国学生发汉语阳平调时,主要的问题是调型错误:多呈曲折调,先短降后长升。对此,教学时老师也可使用夸张法,发阳平时缩短时长、短促、急升,让学生跟读,再配以阳平调示意图和手势右手手臂从左下方迅速上扬,伸直到最高点。为防止学生发阳平时先降后升,可先让学生做好“”的口形、舌位不出声,看老师手势迅速上扬,再发“”急速上升,戛然而止。,上声的教学也一直是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传统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上声是降升调型214,但实际说话时念降升调的时候非常少。即使在词句末尾或单独使用时,其实际调值也很难达到2 1 4的原调,仍以211低平调居多,只有表示强调或语速较慢时才用

20、214。所以近年来语音教学界把低平调211作为第三声的辨认特征来指导学生,这样免去了很多弊端,教学效果较好。泰国学生发汉语上声时,通常发成泰语的低平调211,在听感上来说基本是正确的,只是稍显拖沓,需要教师纠正。如果个别学生在上声的学习中出现困难,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法与音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先让学生连续唱出音乐中的do-so 两个音,再把相当于这两个调值的音节唱出,如“北京”、“首都”、“好吃”、“好多”等。在学生准确掌握2 1 1 的“半上声”之后,教师可再教给学生较少使用的“全上声”2 1 4 ,以及上声连续时第一个上声变调为阳平的情况。,最后要教的是去声。此时学生已经能发高平调5 5和低平调2 1 1 ,那么由高到低,一般来说不会太困难。去声的降调刚好是从高平开始降到低平为止,从5 到1 。泰国学生发汉语去声时,主要的偏误还是调型不准,先短升后长降,降不下来或降得太长。对此,教学时老师可再度使用夸张法,发去声时缩短时长、短促、急降,让学生跟读,再配以去声调示意图和手势右手手臂从左上角向右下角迅速有力地削下。和教阳平时一样,为了防止学生发去声时出现先升后降的曲折,可先让学生做好发“”的口形和舌位但不出声,看见老师手势迅速削下,再发“”急速下降,戛然而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