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984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论述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一论述题的审题方法:认真审题,弄准题意和要求,是解答好论述题的前提和关键。有的考生在解题时,不切题,没有中心,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得分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紧扣题意。准确地把握题意,必须掌握审题的方法。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组成,因此,审题方法应包括审读材料和审读设问两种。1审读材料的方法:(1)事实材料(或引文)论述题审读材料的方法:分清事实材料(或引文)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有些题所给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必须自己分出层次。 从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这是尔后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

2、依据。这是审读事实材料(或引文)中最重要的一步。把握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事实材料(或引文)的总的意思。(2)图表式论述题审读材料的方法:审读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图表式材料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没有标题,考生必须自己概括。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审读图表。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审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审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心观

3、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审读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理解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年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这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信息启发”意义。2审读设问的方法: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中心观点。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

4、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扩展性论述题:一般不作限定,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论述题基本上可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有不少的论述题是一题多问式,前面的12个设问,是限制性的,最后一个设问是扩展性的,就全题而言,它是兼有限制型和扩展型的结合型。弄清设问中有无特殊要求。如当前考试中常用的“运用”、“联系”、“结合”、“怎样做到”、“如何体现”等则是特殊要求的明显标志。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审题的次序不一定是先审材料后审设问。在材料较多,较复杂的情况下,考生往往研究了几遍材料后仍把握不住材料的含义、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耗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倒过来,即先审设问,在弄清了

5、设问的意思后,再去用它对照着审材料,有了提示和指向,就能很快地审明各材料的含义、观点及其内在联系。二论述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1限制性论述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限制性论述题对涉及的具体知识范围、思维方式、答题要求等都用了较强的限制,解题方法以演绎法为主。所谓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就是通过组织现成的知识,建立科学的推导体系,对于所给的现成材料做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运用演绎法一定要把握以下3点:第一:选择准确的“现成知识”。现成知识就是说明问题的理论根据。根据题意的要求及设问的角度,可以选择某个(些)原理或观点,要服从需要,注意针对性,切忌东拉西扯。第二:建立科学的“推导体系”。科学的推

6、导体系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的环节。“是什么”是有待论证的观点或做法;“为什么”就是坚持某一观点或做法的理论根据;“怎么样”就是表现观点或做法的事实材料。第三:充分使用现成材料。所给的背景材料不仅是我们认知说明的对象,而且蕴含着赖以使用的现成知识和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论证观点或做法必须使用的事实根据。背景材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离开它来回答问题简直是不可想象的。2扩展性论述题的解题方法及步骤:3第一:根据题意,确定中心论点。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论述题中待论述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如果要论述的中心论点不明确,论述起来必然信手写来,游离中心。怎么确定中心论点呢?怎么确定

7、中心论点的主要根据就是依据材料中的意思、观点、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设问提出的某个特殊要求。第二:根据中心焦点,确定论据。论据是用以证明论点正确的依据(即答题要点)。这个论据,可以是理论依据,也可以是材料中的事实依据,一般是两者兼而有之。怎么确定论据(答案要点)?首先,要根据定好的中心论点来选定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可选定一个或多个,要因题而定。其次,用选定了的理论依据和题目中对应的材料结合起来。第三:根据论据,展开论述。论述就是用论据来分析、说明、阐述论点的过程。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运用理论知识(理论依据),联系题目中的相关的即对应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做到事理

8、交融。切忌就理论理或就事论事,使观点和材料两分离。三书写论述题答案必须做到两个统一。1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材料概括归纳出来的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2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地堆砌理论观点;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二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及解法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是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近年来高考非选择题避免了那种直问直答式的设问,一般均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背景材料,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是每个高三文科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第一

9、、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在近几年高考政治试卷中,情景式材料题每年都采用。这些试题,都是针对政治、经济活动与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或社会生活中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以带有思想倾向性的观点、道理等为论述对象,以相关背景材料为载体,考查应试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力素质要求很高的题型。从这几年解题实践中,我们可以悟出此类题有如下一些特点。1. 文字较长,阅读量大。文字表述长是情景式文字材料论述题的显著特点之一。面对这样文字较长、层次结构比较复杂的试题,考生必须耗去较长时间读题,甚至是反复多次阅读,方能审明题意。因而,给考生审题无形中带来一定的难度。2. 材料内容广,信息

10、容量大。试题提供的情景材料,可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内容。近几年命题对此提出了“两为主”思想,把论述的对象逐渐界定在当今中国的范围中来。但它取材广泛,内容蕴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能力要求在诸类试题中也是最高的,难度也就显得特别大的特点并未改变,因而考生必须掌握宽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望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3.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题目来自材料之外,题中所含道理却在教材之中。要求考生答题时必须启动思维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认识或论证要分析的对象。这是当前政治试题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来,情景式材料论述题,涉及的都是当年重大的社会热点。此类论

11、述题充分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既能考查出应试者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出考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步骤1. 通观材料抓中心。解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第一步便是审材料,这是解题的前提。针对此类论述题文字长、信息多、阅读量大等特点,考生在审材料时首先必须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边构思,以便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也有叫做题眼的,进而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含义。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2. 阅读设问抓关键。第二步是审设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考生必须缜密

12、地审读设问,明白限定的蕴涵 ,抓住关键词语,才有可能搞懂题意,全面把握命题意向。审设问应着重抓以下两点。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特别是多角度设问的情景式材料论述题,考生应先理清从什么角度答题。如上例共设三问,角度颇多,但由于综合三大学科知识分析同一对象的论述题属首次面世,故设问意向比较明显,因此能体现命题意向的关键性词语比较好找。第(1)问的关键词语是“政府行使” “国家职能”。所涉知识显系政治常识。第(2)问要求回答“经济意义”,抓住这一关键词语,便可把此问所涉内容界定在经济常识之中。第(3)问的关键之处是“怎样才能做到按规律办事”,当属哲学常识方面的知识。抓不住或抓不准关键性词语,

13、很难弄明白命题意向,也就很难把设问所涉内容界定在那一单科的范围之内。二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如果说抓题眼(即关键性词语)定意向,是盖房搭房架的话,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便是细工了。3. 运用知识抓结合。这里所讲的结合,是指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审过材料与设问之后,关键的一步是要抓住从记忆中搜索的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其结合点,进而做出取舍。4. 组织答案抓逻辑。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也是整个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考生必须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缜密地组织答案。组织答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设计框架。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组织的答案是否跑题,要点是否周全,如行统

14、一原则是否得以贯彻。设计答案框架俗称列提纲。要想设计出较理想的答案框架,就必须综合调动考生自身的诸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立足平时,努力培养提高能力素质。首先是识记与理解能力;其二是阅读能力,其三是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使自己能较好地把握住构成框架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要素与框架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四是尽可能强化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近两年来,对这种能力考查力度有所提高;其五是培养并不断增强知识统一能力。二是运用辩证思维设计答案。高考政治论述题,在命题意图上注重考查应试者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最突出的是辩证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挖掘试题中包含的辩证因素,去设

15、计试题答案。三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设计答案。在高考中,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是许多考生答题时常犯的毛病。这些应试者不能较好地把材料与观点融合在一起,组织的答案只是理论、材料的机械堆砌。这是造成考生失分的一个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原因。四是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组织答案。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这是学生做主观性试题必须常用的两种逻辑推论思维。一般地讲,做数据图表式论述题,多用归纳法;解情景式材料论题多运用演绎法。考生应针对不同题型的具体要求,灵活地运用相关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三、政治引文式材料论述题的解法材料论述题是个大

16、问题。从提供的材料方式来看,分为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引文式材料论述题和数据图表式材料论述题。由于这类题最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成为现行试题最流行题型之一。一.引文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1.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文字表述篇幅长是引文式材料论述题的突出特点之一。2.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试题提供的材料,可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哲学领域内容,取材广泛,内容蕴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能力要求最高。3.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一般来说,材料中或材料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设问间既相关又不相同,呈套中有套,环里有环的层递关系。4.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材料通常选自某人、某文件或某著作的某些论断,让学生分析其

17、中道理,而这些道理却在教材之中。这类题难度较大,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引文式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技巧(一)审题引文式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审题是第一步,是关键,是前提。1.通读材料找“题眼”应针对此类题的特点,对材料快速阅读,边阅读边理解,边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内容、状态、性质、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找着材料的规定性,即所谓“题眼”,进而把握材料中心。例析: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入了门就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请回答:(1)为什么要以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2)为什么

18、“一进了门就抓住它的实质”?(3)怎样才能做到“一进了门就抓住它的实质”?此题文字不太长,但学生必须仔细阅读,准确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而中心意思往往由关键词句体现出来。如材料,可概括提炼为“现象实质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中心意思是认识事物的根本任务及理性认识的可靠性。所以在审题过程中,既要找准关键词句,理清其间的内涵及指向,又要把握其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在总体上了解题意,抓住主题,确定思路,联系实际,组织答案。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要求、指向等都反映在设问中,故这一步尤为关键。学生必须细心审读设问,搞懂蕴涵,抓准关键词,明白题意,把握意向。主要从两点出发:第一,找出关键词句,辨明命题

19、意向。这样才能确定角度,界定所涉内容。如上题,设问(1)的关键词句是“现象入门向导”,所涉及知识是哲学常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设问(2)关键处是“进了门抓住实质”,要求回答条件。第二,找准限定词句,审透题意稍节。如上题,设问(1)限定词是“入门”,设问(2)限定词界定在“进了门”上,对这两词经过仔细推敲、捉摸,找出其间的层递关系。设问(3)旨在“怎样”,此设问当属发散型设问,必须抓住方法论意义,若抓不住这点,必然导致答非所问。当然审材料和审设问的程序也可颠倒,这样明确材料中心含意,答题时就会省时省力。(二)答题1.搜索知识找结合审过材料和设问后,要找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关键是搜索与材料、

20、设问相关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其交叉点,取舍作答。如上题,无论从材料、设问都反映出有关认识的根本任务的知识,于是便在记忆中搜索教材“认识的根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作出较理想的可能性答案。2.运用逻辑定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所以必须认真、缜密、精心组织答案。(1)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2)运方法:政治论述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否则,组织的答案只是理论的空谈,材料的堆砌,造成答案的不准确。综上所

21、述,只是解题的一般方法,应结合具体题目,灵活运用,才能切实认识和解决好问题材料式论述题这种题型,以材料(或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趋势。它熔知识、能力、觉悟于一炉,集重点、难点、热点于一体,显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克服考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的现象。同时,这种题型,以其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复习中,有必要专门研究分析这种题型的特点及审题和解题方法,使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阅卷经验,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一、材料式论述题的特点1.从命题目的看,此

22、题型是为了对考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作出综合评价,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综合性。2.从命题形式看,此题型提供的材料,或是重大社会现象的陈述组合(事例型),或是引用报刊和人物的重要论断(引文型),或是重大现实问题的图片和列表统计(图表型)。解答这类问题时,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这就决定了材料论述题具有新颖、多样、灵活的特点。3.从命题标准看,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废弃了传统的“踩点给分”的评价方法,不硬套标准答案,不死抠要点,踩意即可。只提出考核重点和评分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着重从选用的观点是否正确

23、,运用的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政治术语表述是否准确等方面加以考查。这就决定了此类试题具有要求全面、突出能力考查、难度较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特点。二、材料式论述题的解答要求根据以上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解答材料式论述题的基本要求:1.在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要准确、简洁地回答出有关理论知识内容。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铺垫,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2.在论述部分,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

24、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帅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3.在小结部分,要牢牢抓住题意,适可而止。这是解题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结尾时,或针砭时弊,或点明意义,或联系自身,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例: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数的20%,而能源消耗却占世界总能耗的80%。在2000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而发达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烟尘减排义务,会议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你认为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何在?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主观题。要答

25、好此题,重要的一环就是按照上面所说的三个步骤处理好材料信息。本题要求我们找出摆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次缔约方大会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这一困境的出路。要找到陷入困境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从材料中所要提取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发达国家人口比重小,能耗比重大,又不愿承担更多的义务;二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而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烟尘减排义务。原因找到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利用所学知识,寻求出摆脱困境的具体方法,从而形成本题的答案。三、材料式论述题的解答方法1.审读材料,这是弄清题意的前提。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快速地审读材料。一是审读

26、标题语,因为标题往往是材料式论述题的中心思想,对理解试题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没有标题语的试题,考生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提取概括出有效信息来分析。二是读懂材料的含义,并从现象中概括出观点或结论来。有些材料的观点不是直露明显的,而是隐含在材料之中的,需经过抽象提炼才能把握。三是通过各个材料间的比较,找出每个材料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表格材料中各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后,才能把握其意思、观点或结论。2.审清设问,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设问具有规定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的作用。为什么不少考生答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首先,要把设问和材料联系

27、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中心观点。其次,弄清设问所要运用的有关知识范围。材料式论述题虽然赋予考生思考的空间,但并非可以自己胡编乱造,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依照设问中的问题主旨,在分析时紧扣事实、反映观点,做到有的放矢、画龙点睛。再次,弄清设问中有何特殊要求,该材料式论述题在设问上是属于限制型,还是属于扩展型。对于前者的设问,限定了答题的思维方向(正向或逆向)和知识范围,考生答题时发挥的自由度较小;对于后者的设问,考生需自己选择答题的思维方向和知识范围,作答时发挥的自由度较大。如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第38题:表1为A地区工业总产值构成,表2为A地区工业发展状况比较。再如同卷中的第39题:“西

28、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这些标题语往往表达了材料式论述题的中心意思,对理解试题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碰到没有标题语的试题,考生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概括出基本观点。如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苏浙吉卷)的第36题,可概括为“在入世谈判中,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审读材料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材料或多种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审读材料与审读设问相结合。通过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3.确定解题步骤,这是得分的要领。第一步,根据题意,确定中心论点。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论述题中待论述

29、的中心观点或中心意思。如果要论述的中心论点不明确,答起题来就必然东拉西扯,漫天撒网。怎样确定中心论点呢?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依据就是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观点、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中提出的某个特殊要求。论点的确定,也可能是指一题多问的材料题中的最后一个设问。前面的第一和第二个设问,一般明确、具体、容易确定,而最后一个设问,指向往往不容易确定,但仍需开动脑筋,确定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围绕它去论述,这样才能切中要害,不至于信口开河,言不及义。第二步,根据中心论点,确定论据。论据是用以证明论点正确的依据(即答题要点),包括理论依据和材料中的事实依据,一般是两者兼而有之。怎样确定论据呢?可以根据确定好的

30、中心论点来选定理论依据,如哲学和政治常识题,理论依据可选定一个或多个,要因题而定。把选定了的理论依据和题目中对应的材料挂钩,即用理论知识来重新排列组合题目中的材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步,根据论据,合理展开论述。论述就是用论据来分析、说明、阐述论点的过程。这里应注意的是,要按照第二步确定了的要点展开论述,而不要仅仅罗列要点或堆砌要点,造成答案前后不连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材料。不少考生常为论述时无话可说或说不到“点子”上发怵,感到为难。其实,题目的材料虽然在教材外,但题目考查的理论知识都在教材内,只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钩,有机结合,顺理成章即可,无需考生别出心裁,挖空心思去另做文章;论述时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简明扼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最后用三言两语做好归纳小结(视情况而定)。总之,材料式论述题往往成为高考文综试卷中的“压轴题”,事关整个考试的得失成败及考生的命运。希望考生们在做题中不断领悟,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水平和得分的命中率,真正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