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59144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 足球学案 新人教版一、教材内容:技术。3、教学比赛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概念。2、技能目标:巩固提升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水平、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脚内侧踢、停球-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力量。难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水平。停球时伸脚提前量和即时后撤的掌握。 四、学习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学习策略。旨在发展

2、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度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实行教学。 五、学习过程: (一)开始部分( 2)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 8) 1、绕操场慢跑( 3)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两圈,慢跑时速度均匀精神饱满,队列步调一致;2、熟悉球性( 5)教师先实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脚对球的控制水平,进一

3、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学法:(1)听老师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看老师做准确示范动作;(3)学习体验 教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策略: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踢球动作,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脚型、脚法要准确。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控制球和支配球的水平。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支撑脚站位。

4、 2、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迎球。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两列横队,相距 五米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两人一组,队形相距五米,练习传球。学练方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3、教学比赛 组织与方法:分成四队实行比赛.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水平,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水平,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升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

5、动,抢断、封堵要积极。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脚内侧踢、接球技术,提升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部分1、配乐伸展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实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八、场地器材:1、场地:足球场一块;2、足球20只,录音机1台. 九、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60次/分,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六、课后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就难

6、以提升。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就不会养成,更不会奠定终生锻炼的习惯。实践说明:一成不变的东西会令人生厌,只有在实践和创新中、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得到锻炼,从而提升上体育课的兴趣呢?通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点,提升自身创新意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超越常规,更大胆地、独特地使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2、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