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on骨折.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291407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ion骨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Plion骨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Plion骨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Plion骨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Plion骨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lion骨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ion骨折.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Pilon 骨折,1911年法国放射科医师Deston使用Pilon描述胫骨干骺端骨折,类似杵桕。Bonin用Plafond(屋顶,穹窿)描述胫骨远端关节面水平部,丰富了该骨折的内容。 1950年Albin Lambotte对这种骨折首次切开复位内固定。 典型的Pilon骨折指累及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嵌压。,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30%50%合并其他骨折或脏器损伤,10%30%为开放性骨折,伴有皮肤脱套和破损,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 Pilon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占下肢骨折的1%,损伤机制,踝关节位置与骨折类型关系,暴力方式,轴向压缩暴力:高能量损伤,软骨严重损伤

2、,即使解剖复位预后仍不佳 侧方剪切或旋转暴力:低能量损伤,分类,AO分类法 A:关节外骨折 B:部分关节内骨折 C:完全关节内骨折伴有干骺端骨干分离 C1 关节和干骺端无粉碎或压缩 C2 伴有上关节面干骺端压缩 C3 干骺端压缩,同时关节面粉碎、压缩,Ruedi-Allgower,I型 胫骨远端裂纹骨折,关节面无明显移位,型 关节骨折线发生明显移位,关节面无压缩,型 严重胫骨远端关节面和干骺端粉碎压缩骨折,术前评估,Tescherne and Gotzen 分类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 Gustilo and Anderson 分类评估开放性骨折 筋膜室综合症 预兆: 剧痛、一二趾间皮肤感觉改变和足

3、趾背伸无力 确诊:足趾被动牵拉痛、屈趾无力、跖侧皮肤感觉减退,Gustilo and Anderson,I型:皮肤创口小于1cm 清洁 骨折不粉碎 型:皮肤创口大于1cm 软组织损伤不广泛 没有皮肤撕脱 型:高能量损伤累及广泛软组织损伤 严重挤压伤 或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或有严重污染,包括农田损伤 或骨折粉碎、节段型骨折或骨缺损而不管皮肤创口大小,检查,X线检查:胫骨全长正侧位、踝关节正侧位、踝穴位、足正侧位和斜位。 CT检查:明确骨折块位置,早期处理,三个原则: 骨折复位、恢复长度(石膏、外固定架、跟骨牵引) 踝关节制动(中立位) 下肢适当抬高,开放性骨折,文献表明:开放性骨折经过清创后和闭

4、合性骨折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因此踝关节开放性骨折并不一定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禁忌症。,治疗,保守:牵引、石膏 手术治疗:ORIF、外固定架、联合 关节融合(关节面广泛粉碎骨折和距骨严重损伤)、截肢 踝关节镜(补充治疗),手术治疗适应症,开放骨折 筋膜室综合症 关节面台阶大于2mm 任何一平面成角大于10 注意:对于骨折成角大于5,预后较差,手术时机,早期肿胀:骨折血肿、肢体短缩。812h后间质水肿,此时并发症较多。,水疱,伤后68h 发生率29.4%,最高 类型:澄清水疱-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 血性水疱-表皮与真皮完全分离 水疱上皮化(421d)后才可切开手术,ORIF,有移位的大骨折块、轻度粉

5、碎且没有向骨干延伸的低能量骨折 开放骨折和型骨折(C3型)慎用钢板,手术原则,固定腓骨 恢复肢体长度、维持对线 解剖复位关节面 复位重点、影响预后 植骨 (80%需要植骨,推荐自体髂骨移植) 内侧置放钢板,Waddell复位步骤,恢复腓骨长度 前踝切开 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 复位外侧关节和干骺端骨块 复位踝关节中央骨块 植骨支撑 恢复内侧柱 内侧支撑接骨板 早期功能锻炼 延期负重,AO推荐的标准程序,腓骨重建(45孔管状接骨板) 胫骨关节面重建 自体松质骨植骨和胫骨支持接骨板(内侧三叶草型接骨板) 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及开放骨折的患者 一期: 临时跨关节外固定(胫骨到距骨/跟骨) 腓骨重建和跨关节

6、外固定 腓骨重建和混合型环式外固定 克氏针/空心螺钉和外固定结合 二期: 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后外侧切口及前内侧切口,间距不小于7cm。 前内侧切口:胫前肌腱内侧,到距舟关节 止血带少于1h,复位关节面时使用。,要点,皮桥7cm 内侧切口不做皮下分离、直接到骨膜下分离。皮肤表面切口和最深部一致 胫骨内侧尽量选用薄钢板,防止软组织并发症 钢板尽量避免直接位于切口下方,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Bonar等报道21例型骨折,无感染发生,其中1/3开放性骨折 并发症主要有:针道及深部感染、复位丢失、不愈合,外固定和腓骨钢板固定,外固定作为最终治疗方法时腓骨是否固定争议 优点:增加力学稳定,便于前

7、外侧关节骨折块的复位和恢复胫骨长度和力线 缺点:增加手术时间,可能出现感染及取出内固定,限制外固定架动力加压功能,导致延迟愈合或内翻畸形愈合,外固定架,缺点:针道感染、松动,复位不佳 优点:操作简单、理论并发症低、开放性骨折及向骨干延续的骨折尤其适合 跨关节半针外架无明显证据表明可改善总体功能,B型:钢板螺钉固定,伴有骨干骨折C2型 空心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架,伴有骨干骨折的C3型 关节面有限切开内固定复合外固定架,严重粉碎的C3型骨折,超关节外固定固定,术后治疗,麻醉未醒、石膏托固定踝关节90,防止跖屈畸形。 57d双拐下地,可部分负重 810周后完全负重 早下地、晚负重,并发症,损伤程度及医生经验相关 10%35%,软组织有关,失误及并发症,正确的术前计划、术中未坚持 不正确的重建导致畸形、不愈合、骨关节炎 创伤后手术太早 创面愈合问题(皮肤坏死及感染) 腓骨未解剖复位 畸形(内外翻),阻挡胫骨复位 持续的骨折关节内移位(间隙、台阶) 创伤性关节炎 胫骨前外侧关键骨块未解剖复位和固定 踝穴扩大、创伤后关节炎 干骺端骨缺损未充分植骨 关节面二期塌陷,延迟愈合 部分或全部负重过早,不配合 内置物松动、固定失败、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