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321044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气营血辨证施护(许珍星).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辨证施护,卫 气 营 血 辨 证 施 护,一、卫气营血辨证的定义: 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内经、 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 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 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他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浅深、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和传变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什么是温病: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多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感染性疾病; 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卫气营血辨证,卫 气 营 血 表 里 里

2、里,肺与皮毛,心与心包络,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肝、肾,病 邪 步 步 深 入、病 情 逐 渐 加 重,一、卫分证辨证施护,卫分证的概念: 温热病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肺卫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 属于表热证,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 受邪途径: 温邪从口鼻而入,首先侵犯肺卫。,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等。 辨证要点: 咳嗽,微恶风寒,口微渴。 病因病机 :邪郁卫表,肺卫失宣。 治疗措施: 疏卫透表-代表方 银翘散。,口微渴,舌苔薄白,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温度适宜。 2、可食新鲜蔬菜水果,

3、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3、解表发汗汤剂宜温服,多饮热开水,服药后卧床盖被,以助汗出,避免直接当风,复感外邪。,二、气分证辨证施护,气分证的概念: 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相争而致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多由于卫分证不解,邪热内传入里,或温热之邪直入气分而形成。 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的证候皆属气分范围。 气分证的病变范围较广泛,涉及的脏腑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胸膈等。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盛阳明、热结大肠等。,临床表现: 里热证候:热势壮盛, 不恶寒,反恶热,汗多, + 渴喜凉饮,心烦,尿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因病机 : 温热性的气分证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

4、伤.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黃。 治疗措施:清解气热-代表方 白虎汤。,舌红苔黄,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痰色、舌苔、 脉象的变化。 2、汗多者应及时擦干,勤换衣服。 3、保持室内通风凉爽。 4、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 食煎炸、油腻厚味之品。 5、鼓励患者倾诉不适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保持 心情愉快。,三、营分证辨证施护,.营分证的概念: 是热邪深入、内陷心营、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多由气分不解而内传入营,或由卫分直入营分,亦有发病即见营分证者。营分证介于气分证和血分证之间, 病邪由营转气,表示病情好转; 由营入血则表示病情加重

5、。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干,反不欲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病因病机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治疗措施:清营泄热-代表方 清营汤。,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体温、寒热、汗出、面色、舌苔、脉象的 变化。 2、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大量喂服新鲜果 汁,以西瓜汁、橘子水为宜。 3、中药汤剂宜频服,少量多次。,四、血分证辨证施护,.血分证的概念: 指温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瘀热互结为主要病机变化的一类证候。临床上以高热和出血为其特点。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多由营分不解而传入血分,或由气分直入血分而形

6、成。 .临床表现: 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病因病机 :热盛耗血动血,热瘀交结 .辨证要点 :身灼热,斑疹,急性多部位出血,舌质深绛。 .治疗措施:凉血散血-代表方 犀角地黄汤。,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唇甲、舌脉的变 化,观察出血的部位及色、质、量等。 2、保持室内环境清静和适宜的温、湿度。 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烟 酒、煎炸之品。 4、宜凉服汤药,或少量多次频频喂服。 5、避免情绪刺激,郁怒动火,影响病情。,田,男,40岁。,病例 三天前不慎着凉后,恶寒,发热(37.8)咳嗽,痰黄,气促,全身酸痛,苔薄白,脉浮数,服解表药两剂,出汗后恶寒,全身酸痛消失,但仍发热(39.5),口烦渴,汗多,咳剧,痰黄稠难咳,气促,胸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患者自持体壮,仍自服“阿莫西林,清热消炎宁”等药2天,症状没有减轻,出现心烦谵语,夜热尤甚,皮肤斑疹隐约,舌红降,脉细数,初起:卫分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数) 中期:气分证 (发热不恶寒,口烦渴,汗多, 咳嗽 痰黄稠,舌红,脉数) 现时:营分证(心烦,谵语,身热夜甚,舌红 降),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九江市中医院,中医护理教研室,许珍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