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324980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地球的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地球的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地球的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地球的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结构.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考、探究:,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南非“姆波尼格”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矿井。它的各个矿坑和巷道总长达370千米,蜿蜒延伸到约4000米深的地下。,世界最深钻井机12000米超深钻井机,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小资料,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地 震 波,纵波与横波的性质,认识地震波,快,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

2、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特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体气体,较快,固体,较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想一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的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

3、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幔,地核,纵波,地壳,15,软流层,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岩石圈,地幔,地幔:由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 呈固态,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地幔,地核,纵波,地壳,15,软流层,岩石圈,(三)地核,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 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温 度 由 低 到 高,压力密度 由 小 到 大,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消失,地震波速度加快,莫霍面,古登堡面,包括:大气圈水

4、圈 生物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物质组成和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范围和特点,岩石圈,下课了!,地壳,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软流层,岩浆,A+B1,学法,读图分析法、观察比较法、图表分析法等,如何学习?,要求同学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培养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求,地震波,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整体感知全文,地球的内部圈层,学习设计,整体感知全文,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板书小结,课堂练习,教师,学生

5、,落实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所获知识及困惑,同时要求学生理清线索,以便探究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一)课前预习,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

6、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地震波,1、导入新课,(2)课堂活动探究,探究一:地震波,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整体感知全文,(二)课中探究,2、新课探究,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两个知识点将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探究学习),(1)整体感知全文,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表格,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

7、究: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平均地下17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一: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思考: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有何感觉?这与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的感觉是否一致?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

8、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板书小结 1,课堂练习 1,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D,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不连续面,思考:图中,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增加;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思考:图中,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增加;在地下2900千米处,速

9、度突然下降。,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特点: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地壳:由岩

10、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展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1.27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板书小结 2,2、不连续面(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内部圈层结构的名称 地壳 地幔 地核 4、岩石圈,课堂练习 2,课本P21的活动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改进深

11、部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球物理遥感探测技术 其他的手段,想一想:除了地震波,我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思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圈吗?,地幔,地核,地壳,易错点解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的位置关系,【例】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

12、和生物圈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1.28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板书小结 3,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名称和物质组成 (1) 大气圈 (2) 水圈 (3) 生物圈 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和外部的三个圈层。下面大家来做些巩固习题:,3、新课小结,学生作业,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

13、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3、水圈是( )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完成学案有关本节的练习,练习巩固,A,B,B,A,课外活动,要求,理解下列观点,选择一个写出一篇小论文: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它具有三个特点: A.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4、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 B.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C.它在不断的变化着。,上网或找书籍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并提交作业。,(三)课后活动,学习反思,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几部分知识?有哪些知识点比较较难? 新课标要求地理学习必须从注重地理结果转变为地理过程的学习,因而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挑战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大家通过自己探索,明白了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使自己真正体验到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谢谢观赏,谢谢观赏,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15、海上的人有感觉如何呢?,A,B,上下颠簸,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当发生地震时,在瓯江上航行的轮船先上下摇动后左右摇摆。( ),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地震波在哪些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如何变化?,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1、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 岩石圈; 3、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

16、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内部圈层的划分:,1、可能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铁和镍组成; 2、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地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探究一:地球有哪些圈层?,讨论:看以下两幅景观图,能想到哪些圈层 ?,结论: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