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3578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文,写的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对她父亲在被反动派逮捕之前到被害后的回忆。从中表现出了李大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贞信念和为革命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张君芳老师执教的这个课,有很多亮点,也敢于创新,给我很多启发,也留下深刻的印象。现总结如下:一、 特别注重学法指导。开课时,张老师先带大家明确了单元主题和学习方法,这便于展开了本单元的学习。其次,了解李大钊这个人物时,让学生能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简单介绍,这样方便更多数学生交流,也便于学生倾听,避免了过去的照读,宣读,结果读完后还是什么也不知道的状况,能够说“芝麻、西瓜”什么也捡不到。再次,在了解文章顺序时

2、能抓关键的时间词来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文章构思方法,最后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提过明确的阅读要求,如默读每分钟要达到300字,朗读时读不通的地方要反复读,解决重点问题时,先要整体感知,再 到深入局部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时间长了,尤其对不会学的孩子会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课堂上,我感受到老师不是执意的灌输,而是在有意无意的交流中将方发传授与学生,有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这块硬骨头就需要合理的方法去逐步提升。二、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思路清晰,设计合理。 整体性,首先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这篇课文教学的难度较高,篇幅较长,生活背景久远, 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

3、抓住主要训练点。这堂课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所以理解了李大钊,了解时代背景很重要,这为后面对人物形象了解做了铺垫,张老师做到了,而且方法灵活,然后又从生字词入手检查了孩子们的在预习中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易错字重点指导,落到实处。合作探究时,张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以不同事件为突破口,对课文内容实行了划分,并教给孩子们使用小标题的方式来帮孩子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然后直奔重点内容第二部分去品味课文,让同学们找出令自己感动的描写李大钊同志言行的句子,并说出体会成了本节课的切入点,从而达到让学生体会李大钊形象的目的。 三、适时巧点,切中要害。 张老师在学生交流汇报感受时,学生们

4、都能从不同方面谈对李大钊理解,唯独没说出爱国一面,此时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来扩充对人的理解,当一个孩子说道李大钊所受到酷刑-手指流血,老师的提问:来自与人物信念支撑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明白是对共产党的忠贞,是对这份事业必胜信念,到此,那么文章中心也明了,人物的爱国情感跃然纸上。重点问题得已解决。 四、拓展资料,升华情感。 课堂最后张老师通过一个主题阅读我的爸爸李大钊的阅读,充分地实行课外资料和课文的整合教学,丰富了人物形象,加深了对学生李大钊这个人物形理解,突出了好父亲的形象,升华了情感,虽然时间从课堂上表现的感觉时间上有些仓促,但如果学生提前预习过,而这里仅仅是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处理也很好。课堂教学非常完整。五、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整节课堂以诗歌贯穿,以写“雨”的诗句实行(刚好窗外下雨)学生也很适合。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改变了过去“坐端,看下一个问题”这些提示,给人一种推陈出行,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旧知,丰富了知识,对于一个有一定语文素养班级来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不是说创新中求发展吗,我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总之,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给人耳目一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