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340596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中的数学文化.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学中的数学文化,17,第一:数学在典籍中的应用,第二:数学在诗歌中的应用,第三:数学在散文中的应用,第四:逻辑性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内容提要,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事迹现几无据可寻,但是可以在他的墓志铭上略知一二,因为他的墓志铭十分特殊,铭文是一首诗谜: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一下下面的数目, 便可知道他多少岁时寿终正寝。 他的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一半的年龄, 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大年龄?

2、,丢番图的墓志铭(希腊),1.丢番图的寿命: x=1/6x+1/12x+1/7x+5+1/2x+4 x=25/28x+9 x-25/28x=9 3/28x=9 x=9*3/28 x=84 答:由此可知丢番图活了84岁。 2.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 84(1/6+1/12+1/7)+5=38(岁) 答: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为38岁。 3.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 84-4=80(岁) 答: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为80岁。,答案是.,第二:数学在诗歌中的应用,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三:数学在散文中的应用,道家的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孔子曾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字在此明确所指既“忠恕”二字。 “忠”意“忠诚、真挚、恳切” “恕”有“宽容、忍让、谦和”之义 论语中的“三”字出现的频率很高, 纵最著明的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愆”,第四:逻辑性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一、红楼梦关于后八十回的作者是谁,从“数理语言学”到“语言统计学”,从中国到国外,不论是研究的人数还是机构组织,总的来说还不少,我们就举

4、“语言统计学”对红研究说起。 语言统计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特点,规定一定范围的有效词语作为最高使用概率进行计算。,1954年瑞典的汉学家高本汉对红前80回和后40回的38个字的考察得出结论是前后为一个作者,这个结论看来可以初步推论这位汉学家的汉学水平可能还是不够高的,可能是选字上出了问题。 在中国,有一对夫妇赵冈和陈钟毅用了“了”“的”“若”“在”“儿”五个字的出现频率分别作均值T 的检验,得出前80回和后40回明显不同,但是没有更具体的结论。 1981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讲师陈炳藻首次借助计算机从字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红的120回均属曹雪芹所作。,哲学曾有言,万物皆有联系。 那么数学与文化不论其表面上是多么的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在创造条件后,仍然能够得到共存,这一点不可否认。,Thanks for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