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45329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多种形式朗读,实行语言实践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展开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而培养这种实践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但低年级特别二级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兴趣是学生最有力的牵引,最无形的内驱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

2、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同时故事富含哲理,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农村地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别较大。其中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自学生字词,在此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但有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流利读文,在自学生字词上有一定的困难。但同学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实行朗读教学,使学生准确朗读课

3、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持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二年级学生聪明活泼,领悟水平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理解课文。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7个生字,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水平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 情感目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深刻道理。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让孩子们自己领悟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四、教学流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

4、络(三) 变序学文,突破难点(四) 回归主题,悟出道理(五) 拓展交流,续编故事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理解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理解。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三、变序学文,突破难点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

5、,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四、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6、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实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升了学生语言的感知水平,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五、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

7、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水平。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 )。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长虫落了六、教学效果评价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七、本教学设计特点特点一:以读为主,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通过表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特点二:创编活动,丰富学生阅读实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达到创编的目的。通过仿说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获取的知识,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