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56689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B (A、烬jn;C、悚然sng;D、赁ln)2、 A(B芸芸众生与前面重复;C峥嵘岁月与语境不符合;D长歌当哭,“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3、D(A.“年轻时的一幅近照”不合逻辑 B.“能否修好”与“在技术上要求极高”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C.“不但” 调整到“教室”前。)4、D(结合语境强调和对应的关系)5.D【解析】逆:迎战,抵抗6.D【解析】A连词,来/介词,用。B副词,表肯定,是,就是/连词,于是,就。C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D介词,替,给7C【解析】 A判断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8A【解析】应是“孙权征讨江夏,周瑜

2、任前部大督。”9.(1)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奄有、其、句意各一分)(2)这几种情况,是用兵的忧患,但曹操都轻率(贸然)地去做这些事。(患、“冒”、判断句式、句意各1分)(3)刚一交战,曹军就失败后退,曹操就率领军队驻扎在长江北岸。(“初一”、“次”、句意各1分)【译文】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

3、,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来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战船是用千来计算的,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

4、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这几种情况,是用兵的忧患,但曹操都轻率(贸然)地去做这些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

5、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曹军于是就败

6、退,返回守卫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10、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2分)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1分)(2)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3分)11、参考答案:(1)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2)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3)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4)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12、BEB项中的“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太绝对化

7、,原文第三段表述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E项中说法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依据这一观察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这是一些人错误的看法,并不是作者的看法。13、B“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不是“现代文明可扩展性”的范畴,是长期实行城市歧视政策的结果。 14.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大量农民工失业后返回农村,生活将陷入困境是由于政府推进城市化的措施不得力;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现代化就只是城市化的现代化。(4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15政府不要对

8、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不要让不健全的制度产生城市和乡村之间畸形的单向流动;要使形成于城市的现代化文明元素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使城市文明对乡村具有“可扩展性”;政府要在乡村地区也引入城市的制度,逐渐建立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要尊重乡村人口到城市谋求幸福的自由权利,也要防止乡村精英们大规模地迁入城市。(答对一点得1分,大意符合即可。)16、带有推断性质。答案是: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的精神贫困。(意思对即可)17、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答案要点是: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花一分

9、钱;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精神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18、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要点是: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19(4分)天赋极高。举例:8岁作八股文,下笔便洋洋千言;脱口应对教书先生的上联。勤奋好学。举例:为给凌云塔赋联,苦思数日;不要赏钱,而要古文观止。志向高远。举例:在对联中表达 “凌云想”“天竺望”的志向。(每点概括1分,举例1分,任答两点即满分4分。)(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20(6分)“听我下联”:口吻挺大,似乎有失礼貌,却写出了一个自信的孩童的形象。教书先生的“击掌叫好”,梁父的“笑眯

10、眯嗔怪”,不仅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两位长辈此时的心态,更从侧面映衬了梁启超的天赋聪慧。从写完联语后落款为“新会梁启超”,可看出此举并非儿戏,从而反映了梁启超的高远志向。得到古文观止后的“乐得直拍手”,表现了梁启超的高兴劲,进而写出了他勤奋好学的个性。(每找出一处细节1分,赏析1分,三处共6分。)(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赏析)21(5分)造就梁启超成才的诸因素:有天赋,勤奋好学,自信,志向高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启迪:扣紧以上的任两点,作简要阐述。(每点联系文本1分,启迪1分,两点4分,表达有理有序1分。)(考查对人生的有益感悟)22、答案: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23、解析:(1)一定要是与众不同的看法;(2)句式表述尽量和“示例”相同。答案:(1)世上固然有许多虚假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否定一切,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否应多几分信心呢?(2)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3)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