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93576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300 大小:6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0页
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0页
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0页
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0页
曲黎敏黄帝内经全套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跟曲黎敏学养生智慧之【黄帝内经】目 录第1部分曲黎敏简介 第2部分黄帝内经简介 第3部分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3.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3.2 中医与日常生活3.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3.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3.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3.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3.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3.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3.9 阴阳的本性3.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3.11 食物的意义3.12 食物的偏性3.13 四季养生(上) 第4部分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学习笔记4.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4.2 中医与日常生活4.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2、 4.3.1 丑时(夜里13点) 4.3.2 卯时(早晨57点) 4.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4.4.1 辰时(上午79点) 4.4.2 巳时(上午911点) 4.4.3 午时(上午1113点) 4.4.4 未时(下午1315点) 4.4.5 申时(下午1517点) 4.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4.5.1 酉时(下午17-19点) 4.5.2 戌时(晚上1921点) 4.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4.6.1 亥时(晚上21-23点) 4.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4.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4.9 阴阳的本性4.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4.11 食物的意义4.1

3、2 食物的偏性4.13 四季养生(上)4.14 四季养生(下)4.1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4.16 情志病4.17 百病生于气4.18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第5部分养生大智慧5.1 养生大智慧第一集起死回生5.2 养生大智慧第二集望闻问切5.3 养生大智慧第三集对症下“药”5.4 养生大智慧第四集医生六不治5.5 养生大智慧第五集病有十不治5.6 养生大智慧第六集扁鹊行医悟养生第6部分养生十二说6.1 什么是养生6.2 睡觉门道6.3 清晨说道6.4 脾胃之说6.5 养生十二说之午未申时养生6.6 酉时养生6.7 戌亥养生第7部分讲座讲稿: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7.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7.2

4、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7.3 中医与日常生活7.4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第8部分曲黎敏文集 8.1 曲黎敏相关文章8.1.1 让中医在传统文化中升华-访北曲黎敏副教授8.1.2 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评曲黎敏的中医与传统文化8.2 曲黎敏学术文章8.2.1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8.2.2 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8.2.3 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8.2.4 论儒释道生死观8.2.5 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8.2.6 瘟疫,中医的抗争8.2.7 试论三阴三阳8.2.8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8.2.9 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 第一部分 曲黎敏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5、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医文化专家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特聘顾问个人专著: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研究领域: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曲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在大学里主讲“中华文化与黄帝内经”、“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同时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循环讲演,她的讲演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每一位受众既能领略中华远古盛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曲黎敏副教授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她

6、认为: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她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编著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受到广泛好评。第二部分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

7、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

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2.1 成书年代和组成内容关于探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问题,早经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考证,一般都认为写成于战国时期,加上黄帝的名字,不过是后人的伪托而已。在它汇编成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一些时期的学者作了修订和补充。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

9、8l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汉书艺文志载录的书目,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和黄帘外经三十七卷。外经至今没有发现,似乎早已散佚。当时也没有提到素问和灵抠的名称。到了晋代,学者皇甫谧(公元215-282年)著甲乙经的序文中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咸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后世多数学者也承认皇甫谧所提到的咸经,便是灵抠的别名。因为在灵枢九缄十二原中写着:欲以微缄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咸经。这就是

10、说,要用微小的针,刺入肌肤里去,借以疏通经络,调和血气,使气血能往来出入的会合,并且循行畅通无阻,为了要把这种疗法流传到后世去,必须明确地制定出方法来,使它永远不会涅没,经久而不失传,这个方法还应该是容易运用而不容易忘记的,在安排这个方法的时候,要分清章节,里里外外,从头到尾,一切都要交待清楚,首先写成一部咸经。所以咸经和灵枢是同书异名,是有它的依据的。2.2 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古代人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可以用阴阳这两个字来概括,例如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

11、为阳、血为阴,动的为阳、静的为阴,兴奋的为阳、抑制的为阴,功能性的为阳、物质性的为阴,亢进的为阳、衰退的为阴,热的为阳、寒的为阴。阴阳既是代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某些意义上来讲,阴阳学说是符合辩证法的。阴阳学说与医学的结合,在黄帝内经里面直截了当地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要求我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上都不能离开阴阳这个纲纪”。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一部古书左传中就记载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这里虽然没有用上“五行”两字,但显然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材料而言,并且说明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12、的物质基础,非常朴素,一点也没有神秘的色彩。在它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中的一脏和其他四脏的关系,比拟五行中的一行对其他四行的关系。例如肝和心、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来比拟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它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运用,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当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性的活动;当病理的状况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从而以明阳五行学说为凭借,成了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有联系的概念,具有自发的辩证

13、法思想,是表现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2.3 【丛书分类】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

14、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

15、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6、第3部分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第44部分家论坛)3.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

17、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

18、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

19、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它涉及到一个词,它是肺的神。所谓神在这儿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神呢?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做神。他的表现,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神,精气神的那个神,神足不足,实际上都是说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那个叫神。那么这个魄指的是肺神,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是从肾来的。那么这两个概念,像肺和肾都涉

20、及到一个本能的,我们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魄力它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你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是你自己肺气足不足,和你自己的肾精足不足的问题。那么另外一点,精神,说你这个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别萎靡,可是这个精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精同样是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在中医的概念里就指的是精,而神在这里边,神是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那么所谓精神,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在中医里有一个固定的词汇,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肾相交通的能力如何,它的能力的外现就是精神。如果你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你这个人就显得没有精神,所以这个精神也是指的我们身体层面上

21、的一种东西。那么胆识,在黄帝内经里认为,胆是主决断的,那么你有没有决断力,这也是你的一个领导力的一个体现。那么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胆气的足不足,并不是说这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关键是一个胆气的足不足,胆精的问题。那么意志,意志也涉及到,男人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那么这个意志是由什么来,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它的物质基础,意是中医里脾(精)的外现,脾的神为意,那么脾,心之所存谓之意,那么就是说脾的外现是神,是意,因为脾主运化,所以说如果你的意很足,你的脾的脾精很足的话,你运化的能力就强,而运化的能力强,意味着我们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比如说你头脑非

22、常灵活,你看到这个事物,你马上就能够关联到那个事物,当你把这两个事物能够很关联起来,这种关联性就是意。这就是运化,就是灵活,就是头脑非常灵活的表现。那么志也是肾,志是肾之神,所以说像意志这种词,就是在说肾的这种能力,那么在这个意志来讲,实际上如果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话,那么意志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运化,人体的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因为肾主收藏,是运化和收藏能力的体现。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你又能够定得住多少,这是你的意志力。你如果只是运化很聪明的话,而你又定不住,你又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所以这也是我们生命力的一种体现。那么聪明就很好解释了,聪明在中医里认为,肾开窍于耳,就是说肾气是开窍于

23、耳的,肝开窍于目,肝是开窍于目,所以你这个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看你的肝肾的能力,这样讲来就是说学习黄帝内经,可以使我们更多的向内看,向内在的去观察我们人身,是在培养我们向内看的能力,但是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也是黄帝内经在所有的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就是说的向内看实际上很痛苦而且很难,这也是自古圣贤皆寂寞。比如说在西方社会,它追求的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我们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刚才我已经讲了,天下,天下就是人身,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外面这个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所以关键要看这种和谐度,这是向内看的问题。中国有

24、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那么人身难得就是说,从学习黄帝内经开始,我们要开始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我们懂得了人体,实际上我们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用佛教的观点来讲,实际上是我们花了很多年的修行,来得到的一个身体,所以这个用后来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的精品。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很多程度上是毁之害之。第二就是真法难闻,我们大家都知道,像佛经你有缘才可以听闻,那么黄帝内经同样是这样,也不是可以说随随便便你就可以听到的,包括黄帝内经本身,它自己本身都是黄帝和他的老师的

25、一些对话,当他问到一些很核心的问题的时候,他的老师都会告诉他,你必须通过一种斋戒的方式,所谓斋戒不是单纯的洗洗澡刷刷牙饿几天就可以的,而是要告诉你保持着精神上的一种,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俗欲所控制,不要被那么多的欲望所控制的一个状态。是没有私心杂念的一个状态。包括圣王学习黄帝内经,他也要抱着一种很认真的态度,而且要坚持的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自己的身,同时修自己心的态度去学习。要真正的能够看到里面去,所以这是第二点叫真法难闻。第三句话就是中国难生,实际上大家都应该非常的感恩,生为中国人是一种光荣,一种难得的福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恩心理和自豪。为什么这

26、么讲呢?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可以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生,甚至包括好好的认真的重新体悟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所以这是中国难生的一个涵义,只有中国有黄帝内经。这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那么第三点是什么呢?就是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内在的洞察力。而这种洞察力实际上就关涉到两个方面,就是它会告诉我们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中国人实际上对医学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东西在里边,我们学习黄帝内经,比如说好像很多人不懂得医学,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用着这些东西,所以这在古代里边来说,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这些东西,但是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说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那么

27、这种洞察力里边第一条是要培养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大家去认真的想一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不买南北,想过没想过,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首先解释一下这个图,我们现在这个图,一般大家都认为是上北下南,然后说老师你这个图肯定是画错了,为什么南在上面呢,但是实际上这个图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很多的人都觉得这个图难以解释,在哪里呢,就说为什么南要放在上面,那么这个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学医,就是中国古代讲的从医入道最容易。你要想把这些东西弄明白,你首先要知道人体,那么在人体来讲,我们的人,心火,心在最上,而心就是它代表,你要是俯卧大地的话,心在最上,所以上边为南,

28、那么从这个图,你先知道这个图,一会我再说这为什么是心的代表。那么从第一个层面来讲,就是大家想想,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实际上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它按照一种取向比类的方式,它把东归属于木,把西归属于金,南是火,北是水。那么在远古来讲,在用竹篮子打水的那个年代,一般的来讲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木和金为可承受之物,是可以拎着走的,然后火和水是不可承受之物,这是第一个层面,所以我们中国人是买东西不买南北。实际上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买南北,买水和火,如果水和火进入人的买卖层面,就会对人类造成某种伤害。比如说买军火,买卖军火和买卖石油,大家可以知道,现在我们目前的所有动荡其实都跟这两个东西有关,它会对人

29、类造成某种伤害。所以我们中国是讲文化的,开个玩笑说,就说我们中国人实际上连骂人都讲究文化。比如说我们为什么骂你这个人不是个东西,我们经常说你这人真不是东西,为什么这么讲,实际上说你不是东西,你就是什么,就是南北。就是在说你这个人就像水和火一样无情无义,它是在讲这个层面。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一个表层,东方又意味着生发,也就是生,长。中土是化,收,藏。那么就是东方为生发之象,南方为生长,西方为收敛,北方为收藏。先看一下,东方为什么有生发之象,实际上大家看这个东字,这个东(崬)字本身就是一个木,然后中间一个日,太阳从树木中冉冉升起,就是在形容它的逐渐上升的这个状态。那么金(西),在古文里的写法

30、是这样的,大家看像什么,它实际上像一个大鸟立在自己的鸟窝上。那么人类在最初观察西方的时候,观察西方,他首先抓住的是一个象,他抓住一个什么象呢?就说的等到天快黑的时候,鸟都知道归巢了。连天地万物都知道收敛了,都知道回家,都知道该回去了。那么这就是一个收敛的象,所以实际上买卖,在中国买卖东西,实际上在讲的是文化的层面,讲的是非常文化的层面。那么买卖的什么呢?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讲,就是首先我们买卖的,要么是可以生发的东西,要么是可以收敛的,买卖要么你就买朝阳企业,你做的就是朝阳企业,要么你就是做的可以赚钱的企业,是从这个角度上去讲。然后南方意味着什么呢?南方实际上就意味着散,就是疏布,因为南方为火,是

31、疏布之象,南方就是散,就有点类似于现在企业家做慈善。这是你该散的该花出去的,而且是不应该求任何回报的。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在这里边的另外一种比方就是,木这边是肝,这边是心,这个是肺,这个是肾,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就是心疏布,你看心永远在跳,并不是说你睡着了,它就可以停一会儿,它永远在那儿散着,这就是心的象。这是从象的角度理解我们的五脏,那么这个就是肾,就是主收藏。所以这是中国文化的里边,那么中央脾土是什么呢?就是化生长,化收藏,那么这个化,这是脾土,土为什么能够化万物呢?什么叫化呢?化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化,就是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那么这是化,这个过程叫做化,而中央脾土就是这个过程。它是要包含

32、在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四象全都有的东西。所以中央脾土自身,它就是一个圆。那么这个解释呢,用什么来解释呢,就是用易经的乾卦的上九来解释,就是见群龙无首吉,见群龙无首吉就是它自成一个圆,既有生发又有生长,又有收敛又有收藏,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反过去想,我们把这个东西南北,大家不要以为东西南北这跟中医没有什么关系,以后我们讲的所有的课程,都会跟这个图密切相关。因为实际上它是在告诉你,天地就有这个顺序,天就有这个从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它这个次序不会变的。然后人体也有这个次序,人体也要因循这个次序去生存,那么另外一点,实际上对于天地自然的感悟还包括,比如说我们去感悟一下,比如说你要懂了北京城,实际上

33、你都能够懂得这个图,都能够懂中医的一些理。我们打一个比方,北京的东边有什么门,东边是崇文门,西边是宣武,然后北边是安定门,北边是有两个门,安定门和德胜门。大家想一想,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然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够解释清楚了。实际上跟我们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东边的崇文门,在古代是这个门基本上来讲,因为东方主生发,生发就指的是文化,所以东边这个门,崇文门在过去来讲,就是文官走的路,那么西边的宣武门,因为西边的气,收敛之气就是肃杀之气,那么走的是杀气,所以说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中国不仅骂人讲文化,连杀人都讲文化,就是秋后问斩。就是一定要掌握这个秋后问斩,它绝对不可以,因为在生发的时候,你是不

34、可以动一点点杀心的,如果这时候你动了杀心,你摘下了任何一朵花,你到秋天的时候都会少结一个果。那么理解一下,为什么安定门和德胜门要放在北边,先去理解这个东西南北,大家不要小瞧这个东西南北啊,实际上用现在的风水学来解释一下,也能够清楚,就是说现在大家买房子的人特别多,都比较重视风水,那么大家一定要清楚什么叫风水,风水实际上讲的是什么呢?是说你如果老住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它的一些对你的影响是像风和水一样看不见的,但是它会影响你的生活。比如说你老住东边的房子和住西边的房子,时间住久了它慢慢慢慢的会影响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说住东边的房子住久了的话,那么你每天如果看到朝阳升起来,这样你每天都能保持

35、着一种欣欣向荣的这么一种状态。就是说你每天你都能够跟着太阳升起而升起,太阳落山你就早早的休息了,你这样慢慢你就会保持着对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如果你住在西边的房子,你每天都看到日暮西下,这样你对人生会有一种苍凉感,它慢慢的也会影响你的生活,比如说你会比住东边的房子要晚睡一个小时,要晚起一个小时,你的整个生活状态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风水的涵义。那么大家把这个话题留在下一讲,就是说想一想,为什么北边要开两个门,一个安定门一个德胜门,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最安定,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得胜。好,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3.2 中医与日常生活好!上次我们讲到,就是在北京城的北面,实际上开了两个

36、门,一个叫安定门一个叫德胜门,那么实际上在北京城的过去这九个门,每个门实际上要走的是不同的车,都是要求得很严格的,都是从中国文化的那个角度去安排的。比如说走崇文门的车,只能是一种车出入,就是酒车。那么酒车,酒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边,它意味着生发。那么宣武门只许走另外一种车就是刑车,因为它这边守的是肃杀之气,它是按照它的气机去运行的,那么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北门一般的来讲,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为什么呢?因为北方主收藏,收藏就是要藏得住,我们原先讲,就说的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然后到了北方就是收藏,收藏的基本上都是你的心爱之物,是你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是要藏得住的东

37、西。类似于我们的肾精,我们的肾精藏得越足,我们的本钱越足的话,我们向外散的东西就会越多。可是恰恰北京城的北面开了两个门,一个安定门一个德胜门,那么这两个门在两种情况下开启,平常是不允许开启的,开启的时候,这个是出兵打仗的时候,出征的时候开的是安定门,所以我们都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什么能够使它,就是它要出去打仗的话,它首先要心神非常的有定力才可以,那么什么可以使人有定力,就是出征打仗的车,再反过来想,这是得胜凯旋回来走的道是德胜门,就是回来的时候走德胜门,出去走安定门,有出就得有进。大家看这是北方的含义,北方的含义就是说,你这儿藏是一定要藏的,但是万不得已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出有进,不可以只出

38、不进,这是北方的内涵。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最安定呢?用中医的角度来讲,只有肾精足才能够有定力,如果你肾精不足,你的定力就不够。比如说有一些老板,有一些企业家特别有意思,他们在锻炼员工一种精神,是什么呢,他在培养员工,说你们一定要练出来,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这个境界太高了,这个老板简直是很厉害,他非要让他的员工一个个遇到事以后镇定自若,可是要真想练出泰山崩于前而不乱,你们试想谁能做得到,应该来讲我们在座诸位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这在古代在老子的书里说,有一种人能做得到,就是婴儿,但是你们,这个以后我们会讲,你们会认为婴儿是不懂,不是这样的,是婴儿的精气特别足,所以他不会乱,而你早就吓得哇哇大叫了

39、那么你的肾精不足的话你就根本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现在我们的人,门响一下,哐当一下,你都能吓一跳,拍拍桌子你都吓一跳,你还别提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一点也可以做到,就是说可以做一方面的一个练习,叫做什么呢,中医里边讲一句话,叫做习能胜恐,就是习惯,我们恐惧,我们不安定,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内心恐惧,而我们的恐惧从哪儿来,是由于肾精不足而来。那么中国中医学里边讲,习惯可以战胜恐惧。这个老板就有可能要做一件事,就是天天从那儿啪啪啪拍桌子,员工听得久了,今天他进来,他拍一下,把他骂一顿,明天再拍一下,把他骂一顿,慢慢的员工真的就不怕了,进来他都有心理准备了,一进去他就啪桌

40、子,我就不用怕了,这叫习能胜恐。而实际上我们以后会讲到就是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你听到一点响声就害怕的情况下,那就是我们的胃肾病,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象,所以这是安定的问题。那么得胜你要想得胜的话,关键的问题也是要精足,精不足的话,肾精如果不足的话,你靠什么来得胜。这都是打仗,这是走这两个门,同时还有一点,在这个地方,这边还属于什么呢?春,所以大家都能联系在一起,春、夏、秋、冬,然后中土是长夏,就是它运化四方的,长夏就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它正好是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那个过程叫做中央脾土。它要能把开花变成结果,这就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化这个功能能够做到,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来做到,

41、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我们既然是在山东,大家都一定要清楚,我们山东有个泰山,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那么在秦皇汉武的时期,都有一个国家很重大的一个事件,就是真正伟大的帝王一定要封禅泰山,那么这个封禅泰山是从哪个意义上讲呢,就是说泰山实际上在五岳当中并不是最高的一座山,对吧,可是为什么都要封禅泰山,为什么不跑到西岳去,或者跑到中岳去,我们中国不是讲中土的吗,你干嘛不跑到中土去,中岳去,不是这样的,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说他封禅泰山,实际上作为国君,他要掌握的国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的生发之机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东方的含义,也是为什么要封禅泰山的含义。比如说中国古代连打仗都是这样,因为鼓声是主生发的,嘭嘭

42、嘭敲鼓。所以记着打仗的时候,刚开始一定是敲鼓,敲鼓就能够振奋士气,打仗开始前敲鼓,嘭嘭嘭敲鼓振奋士气,让他的肝气上来,然后让他可以往前冲,然后同时这边到该收兵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什么,鸣金收兵,鸣金收兵一定是吹号,就开始收兵。实际上鸣金收兵就是要收了,收敛了。因为西方属金要收敛,所以你要把这个东西懂了,实际上就是黄帝内经源于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它开篇全都是在讲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 黄帝内经这本书,真的是很奇怪的一本书,它在很大程度上,它并不是讲怎么治疗一个疾病,而它讲的是,它更像一个老师,它在引导着我们,告诉我们,怎样去顺应自然的力量,那么所谓自然的力量,自然有这么一个顺序在里边

43、另外一点大家去想一想,其实从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感悟出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人体的中部在哪里,按说人体的中部,很多人都会说就是说在肚脐,其实肚脐叫做神阙穴,那么它实际上是连接着先天和后天的一个很根本的一个地方。但是它并不是人体的中部,肚脐是神阙穴,它已经先天的这个神,当你剪掉脐带以后,它这个地方,先天的神明已经缺失了,所以肚脐是叫神阙穴,而且肚脐这个穴位是只可以灸法不可以用针刺的,你不可以再刺伤它的这个地方。那么到底人的中部在哪里呢?大家仔细想一想,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大妙处,实际上我们人体有一个很奇怪的穴位就叫做人中,这才是人的中部,为什么?反过去你们去想现实生活当中你们好像

44、都懂点中医,都会说人昏倒了要掐哪儿呢?掐人中对不对?可是为什么掐人中呢,我问过很多人,很多人都说掐人中,说那是强刺激。那么要是假如说是强刺激的话,我打你一棍子也是强刺激,我扇你一个嘴巴子也是强刺激,我干嘛非得掐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人中?这个地方太高了,它在这个地方,那么它怎么能叫人中呢?实际上这个只有中医的理可以把这个解释通,就是说它实际上是我们人体里边最大的两条经脉的连接点,哪两条经脉呢?一个就是督脉,督脉是起于会阴,会阴就是我们的前后阴的正中间那个,其实不是在那个点上,是在那个点的里边,是在我们身体的内部。它督脉是起于会阴,然后沿着我们的一支是从少腹往上走,一支就是从长强穴从我们

45、背后的尾椎骨的最后一个穴位一直上头,一直是这样下来到人中。人的脊柱,那么这条经脉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它主气。那么督脉在很多程度上它对男人来说是决定他的生殖,因为它也上脑,它也决定他的生殖,决定他的脑髓,决定他的肾腰、脊柱、脊髓,这些方方面面都是由督脉来决定的。所以说男人能不能生孩子要看督脉,另外一条经脉就是任脉,任脉是在我们人体前部的一条正中线,那么它一上来以后呢,到最后,大家看旁边这个小图,实际上它是到嘴唇的这个里边,也是从人中这儿交汇的。那么现在大家都知道,任脉是主血的,它是人体最大的一条阴经,这两条经脉都算奇经,奇特的奇,是属于奇经八脉里边的东西,那么所谓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的正常的生理

46、的一个现象,而奇经八脉可以说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的储存地。那么像在这种地方,它基本上是可以决定你人生很重大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生育胚胎,所以任脉妇科病要不好治的话,妇科病的治法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任脉,就是女人的生育也是由任脉所主,而男人的生育是由督脉所主。那么我们的人中,恰恰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所以在这儿交汇,所以为什么人昏倒要掐人中呢,所谓你昏倒实际上是易经卦象里的一个卦,就叫阴阳离绝卦,就是阴气在下面,阳气在上面,就是你的阳气唰地走了,阳气在上,阴气在下,这样就属于阴阳离绝。那么这种情况下,我必须通过强刺激人中这个穴位,把你这个阴阳再重新和合,我通过压迫它,

47、然后你的气血再重新调上来,这个卦象叫什么呢,这个卦就叫做否卦。而我通过掐人中以后,我重新给他转过来的象,是什么呢?就是泰卦。这就是属于阴阳合和卦,因为阴气是下降的,阳气是上升的,这样阴阳合和的话,人体就能够清醒过来,所以人中这个穴位,在人身当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就是说它关系到我们人体的两大经脉的一种交合,就是阴阳的交合。所以人中的真正的象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中应该以深、长、宽,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人中就是我们阴阳二脉的交通的沟渠,如果你阴脉和阳脉交通的沟渠又宽又长又深的话,说明你这个人的气血的交通的能力特别强,你如果这个气血的交通的能力特别强,那么它就关系到两个方面,所以人中另

48、外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寿宫,一个叫子庭,就是说你人中,你这个阴阳交合,气血交合的能力强的话,人的气血旺盛,你的寿命就长,如果你阴阳交合的能力强的话,你的精就足,你就能够生育后代。所以从人中这个象,就可以看出你的寿命和你后代的问题,所以这在古代相书里人中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相,就不用再去查你的长寿基因,实际上就看你这个相就可以,这也是中医之道,它会告诉你,你要怎么去通过外部来看你内部,这也就是说我们人体的内部情况一定会在人的体表上有所表现,你看到了外部表现,你就知道它的内部表现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人中的意义,就是看你的寿宫和子庭。大家不要担心,不要回去一看,说,我这个人中太短了,我很短寿或者怎么样,不要有这种想法。那么可能你生命会很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