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补体.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381221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补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章 补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三章 补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三章 补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三章 补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补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补体.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3.02.2021,1,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抗微生物、免疫调节和介导免疫损伤的作用, 多种组织细胞以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可合成补体蛋白。,23.02.2021,2,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23.02.2021,3,第一节 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由三部分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的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P、D、B因子);上述三条途径的共

2、同末端通路成分:C3、C5C9。 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补体受体:CR15、C3aR、C2aR、C4aR,23.02.2021,4,23.02.2021,5,C3分子组成及其各种结合位 C3处于三条激活途径的汇合点,在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并且为替代途径激活的关键分子。C3由、两条肽链组成,之间以二硫键相连结,23.02.2021,6,23.02.2021,7,23.02.2021,8,理化性质,1. 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球蛋白,少数几种为或球蛋白。 2. 补体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3. 某些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许多

3、理化因素等均可使补体失活。,23.02.2021,9,补体成分约90%由肝脏合成(肝细胞、),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 组织损伤急性期或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故补体属急性期蛋白。,补体的生物合成,23.02.2021,10,补体系统的命名,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名C1-C9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D、P、H、MBL等。 参与调节的成分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等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符号后附加小写英文字母:如C3a。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3bBb;灭活的补

4、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i表示,如iC3b。,23.02.2021,11,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级联反应。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经典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为MBL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上述三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23.02.2021,12,补体反应实际上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最终结果是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MACs,同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小分段。,23.02.2021,13,一

5、、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激活物及激活条件: 激活物:免疫复合物是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 激活条件: C1仅与IgM的CH3区或IgG1-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才能被激活;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23.02.2021,14,IgM CH3区,IgG CH2区,23.02.2021,15,C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C1由 一个C1q、两个C1r 和两个C1s分子共同组成。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23.02.2021,16,23.02.2

6、021,17,23.02.2021,18,23.02.2021,19,23.02.2021,20,补体攻膜复合物 细胞膜表面的C3b5b与C6、C7、C8依次结合形成C5b678复合物。该复和物诱发C9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23.02.2021,21,MACs 的效应,23.02.2021,22,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23.02.2021,23,三、旁路途径,不经C1、C4、C2途径,经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实际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成分。,23.

7、02.2021,24,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沉积自身Cell表面的C3b被调节蛋白迅速灭活、C3b与缺乏调节蛋白的微生物表面结合则可继续进行)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正反馈放大机制),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具有两个重要特点:,23.02.2021,25,23.02.2021,26,C3b,C3bB,C3,C3 与 C3b 正 反 馈 环 路,D因子,C3b,Bb,B因子,23.02.2021,27,23.02.2021,28,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1)补体的自身调控 (2)补体调控因子的调控 经典途径的调节 旁路途径的调节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23.02.2021,29

8、,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C4b2b、C3bBb等不同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一、补体的自身调控,23.02.2021,30,二、调节蛋白的作用,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 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 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 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23.02.2021,31,C3分子的模式图,23.02.2021,32,C1抑制分子C1INH(可与活化的C1r、C1s结合,使其失去正常酶解C4、C2的能力) C4结合蛋白(C4bp)和补体受体1(CR1):与C4b结合 I因子:裂解C4b、C3b 膜辅

9、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促进I因子的作用 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与C2竞争结合C4b,从而抑制C3转化酶形成,(一)经典途径的调节,23.02.2021,33,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组装:H因子与B因子竞争结合C3b,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组装 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I因子可裂解C3b,H、CR1、MCP辅助 促进形成的C3转化酶解离:CR1、DAF促进Bb自旁路途径C3转化酶中(C3bBb)解离 对旁路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备解素properdin (P因子),(二)旁路途径的调节,23.

10、02.2021,34,H和I因子降解C3b,23.02.2021,35,C8结合蛋白(C8bp)干扰C8与C9结合 CD59,即膜反应溶解抑制物(MIRL)干扰C7、C8与C5b-6结合,(三)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23.02.2021,36,23.02.2021,37,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23.02.2021,38,补体介导的细胞、细菌、病毒溶解 调理作用:C3b、C4b、iC3b(联合调理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IC) 引起炎症反应:C3a、 C4a、 C5a(通过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以及趋化作用介导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