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408716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然台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然台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然台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超然台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超然台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然台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然台记.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超然台记,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理解苏轼旷达超然的情怀。,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字词: 玮丽( ) 餔( )糟 啜漓( )采椽( ) 眩( )乱 园圃( )期年( ) 撷( )园疏 酿秫( )酒,瀹( )脱粟,重点实词、虚词 (1)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 (2)美恶之辨战乎中 (3)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4)释舟楫之安 (5)背湖山之观 (6)始至之日,岁比不登,(7)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 (8)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9)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10)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11

2、)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12)予弟子由适在济南,翻译下列句子: (1)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2)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3)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4)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5)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6)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7)乐哉游乎! (8)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理解文意: (1)超然台是一个怎样的台子?(用文中原话回答)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2)超然台的特点是什么 ? (用文中原话回答)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3、(3)作者去的次数是多还是少? (用文中原话回答) 多,“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4)作者修台的目的是什么? 放意肆志焉。,(5)超然台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 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6)苏轼为何要“超然”呢? A、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 B、不超然物外,必会悲哀; C、自己的经历,必须超然。,主旨,(7)苏轼真的完全超然,没有一点感慨吗? A、怀念隐士 B、仰慕建功立业的英雄 C、为良将不得善终鸣不平,(8)讨论:我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超然呢?,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如果 . 人之所欲无穷 穷:窘迫 . 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 . 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皆以美于徐公 .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5、,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住得到相反的结果。 .第三自然段先叙由杭到密州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 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后半部分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作业: A、搜集苏轼的有关资料,了解其一生的坎坷经历。 B、课外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