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原理4.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414314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原理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透视原理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透视原理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透视原理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透视原理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视原理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原理4.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透视原理,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一个立方体,如果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方形物体平行透视,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2、距点法画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求距点:以灭点为圆心,视点到灭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与视平线相交得L1和L2。,方形物体平行透视,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用量点法画室内平行透视图,室内空间尺寸为4000mm*3500mm*3000mm,画面的位置常常放在最后墙面上,这样做可以使最后墙面的透视就是原来实形,大小完全一样,便于画图,且整个透视图形较大。当然,画面也可放在任何一个

2、其他位置。,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用量点法画室内平行透视图,把后面带窗的正面墙按比例缩小画好实形,再画出视平线、灭点、量点的位置。,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3、简便作图法,利用对角线等分已知透视平面 1.作透视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 2.过O点作直线垂直于视平线(H) ,交AC于E,BD于F,即二等分已知透视矩形。 3.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继续等分下去。,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3、简便作图法,利用一组平行变线将透视距形按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若干全等的矩形 1.从A点作直线与H平行,以任意长度为单位,自A点截取所需等分点1、2、3、4、5、n(需要几等分已知透视矩形,就截取几个等分点)。

3、2.连接这条水平线的端点和透视矩形的另一顶点D,并延长与H相交得辅助灭点G。 3.把水平线上各点与G相连,交于AD上各点,而过这些交点分别作铅垂线,即按需要分割了透视矩形。,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3、简便作图法,如果把矩形分割为宽度之比为3:1:2的三个矩形。,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3、简便作图法,作等大连续矩形。 1.找出AB的中点1,连接1M与DC相交于2 2.连接A2并延长交MC于F,过F点作铅垂线EF,即作出等大的连续矩形。 用同样画法可以画出若干等大的连续矩形。,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应用,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应用,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4、视点位置的

4、选择,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4、视点位置的选择,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4、视点位置的选择,在60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圈的直径。图中树形与直径等长,当它紧贴画面时,恰与视圈直径吻合,其透视保持原长。视圈的直径是视点以60视角与画面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底边。视点到这个底边的距离即视距,通过数学计算是底边(直径)长度的0.87倍,这个定数是视点到物体距离的最小限数,此时所见是它的原长。譬如,一物体长1米,我们距它0.87米的距离观察它时,我们所见到的就是它1米的原长。除此以外都会产生透视变化。,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4、视点位置的选择,第四章、方物的平行透视 4、视点位置的选择,距物体近,视角大,建筑物显得高大挺拔,相对离灭点近,有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高度透视差异,深度感强,有动感,视觉冲击力大。如同照相机的广角镜头。相反距物体远,视角小,建筑物的远近大小变化不太大,相对离灭点远,感觉平稳,后面被遮挡的建筑物更多地显现出来。如用长焦距镜头的拍摄效果。,课堂练习 用距点法画平行透视图。,课堂练习 用距点法画平行透视图。,课堂练习 用量点法画出教室的平行透视图。(讲台、课桌可以不画),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